自拟温阳散瘀足浴方治疗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2019-08-15 07:31陈国祥
光明中医 2019年13期
关键词:温阳阳虚糖尿病足

陈国祥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心脏及神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1]。而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属于中医学“脱疽”和“筋疽”范畴。重者可以导致截肢和死亡。2010年调查显示,我国三甲医院中,由于糖尿病所致截肢占全部截肢的27.3%,占非创伤性截肢的56.6%[2]。故此,对于糖尿病足溃疡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中医药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病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旨在观察自拟温阳散瘀足浴方对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7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阳虚血瘀证糖尿病足患者120例,男80例,女4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在61~82岁,平均(70.8±8.6)岁;糖尿病病程为5~15年,平均(9.4±4.2)年,糖尿病足病程为5~24个月,平均(12.5±8.9)个月。对照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在55~76岁,平均(64.7±7.9)岁;糖尿病病程为2~10年,平均(6.7±3.1)年,糖尿病足病程为3~20个月,平均(10.4±7.1)个月。经统计学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参照1999国际通用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类即WHO标准,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病,其诊断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2)患者为早中期脱疽,无明显溃烂,属于阳虚血瘀证,其诊断及分期均符合糖尿病足中医诊疗标准[3];3)自愿接受观察,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2)糖尿病坏疽及下肢严重感染、溃疡;3)有明确的药物禁忌症;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5)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患者;6)严重精神类疾病,依从性差的患者。

1.4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依据血糖检测结果合理调整剂量,给患者普及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同时控制血压,纠正高血脂。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自拟温阳散瘀足浴方进行治疗,自拟方组成:三棱15 g,莪术15 g,干姜12 g,乌附片12 g,细辛10 g,独活12 g,桂枝12 g,炙麻黄10 g,没药12 g,乳香12 g,白芥子10 g,延胡索12 g。上方加水浸泡30 min,水煎取汁3000 ml,,药浴温度控制在37~40℃,以病人舒适为度,药液要没过足踝部,泡足30 min,每日2次,早晚各1次,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共8周。

1.5 观察指标本研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阳虚血瘀症状的数量及临床症状评分,通过治疗前后对比及组间对比以进一步论证实验结论。

1.6 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治疗2个月观察,若临床症状消失,患者创面愈合;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创面范围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0%≤创面范围减少≤69%;无效:临床症状未有明显变化,创面范围减少≤29%,或创面扩大。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记录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足部症状的表现,并根据患者足部及下肢是否有冷感、浮肿、疼痛及麻木分为4个等级,0分定为从未出现,1分定为偶尔出现,2分定为经常出现,3分定为未有缓解,一直存在[4]。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相较于治疗前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有提高,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治疗组的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例,%)

2.2 阳虚血瘀症状数量比较2组患者经8周治疗后,相比较于治疗前,阳虚血瘀症状数量均有减少;经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阳虚血瘀症状数量更少(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阳虚血瘀症状数量对比 (例,

2.3 临床症状评分比较经12周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例,

3 讨论

糖尿病归属于中医“消渴”范畴,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学“脱疽”和“筋疽”范畴,中医认为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或过食肥甘厚味或七情内伤或外感邪毒等因素引起消渴,日久阴虚气伤,脉络瘀阻,而导致肢端干黑骨脱、剧痛难忍[5]。糖尿病足早期会出现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在寒冷季节或夜间加重,趺阳脉明显减弱或不可触及。而“阳虚血瘀”是糖尿病足早中期较为多见的证型,治疗多以“温阳散瘀”为法。

本研究对阳虚血瘀证糖尿病足患者采用“温阳散瘀”治法,方用自拟温阳散瘀足浴方:三棱15 g,莪术15 g,干姜12 g,乌附片12 g,细辛10 g,独活12 g,桂枝12 g,炙麻黄10 g,没药12 g,乳香12 g,白芥子10 g,延胡索12 g。方中大量使用温阳药诸如乌附片、干姜、桂枝、炙麻黄、独活、细辛、白芥子以温阳散寒止痛,同时配以大量活血化瘀经典药对诸如三棱与莪术、乳香与没药达到活血行气、消肿止痛之功效。诸药配伍合用,共奏“温阳散寒、活血消瘀”之功。

本研究观察自拟温阳散瘀足浴方治疗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阳虚血瘀症状的数量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有提高,阳虚血瘀症状数量均有减少,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升高更为明显,阳虚血瘀症状数减少及临床症状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自拟温阳散瘀足浴方可明显提高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减少阳虚血瘀症状数量,降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说明自拟温阳散瘀足浴方治疗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足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温阳阳虚糖尿病足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藿芪温阳丸醇提部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白术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