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肝化瘀方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2019-08-15 07:31张云城陈文林
光明中医 2019年13期
关键词:乙型熏洗胶原

梁 芳 张云城 陈文林

肝纤维化及肝纤维化所导致的肝硬化是造成我国慢性肝病病死率和医疗费用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常用经典的抗肝纤维化西医药物(干扰素、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人重组IL-10、胸腺素、多糖类等),其作用非常有限,中医药通过长期以来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结果,发现中医药能有效地抑制或延缓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可以完全达到逆转肝硬化的疗效[2],证实中医治疗方法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收集了2017年8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确诊为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正肝化瘀方及中药熏洗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23例,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男11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1.4岁。对照组男10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6.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3];经过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行肝组织活检,参照Scheuer分级标准对所有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分期:分为S0~S4这5个分级,所有入组患者均在S2~S3分期阶段,符合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标准;男女不限,所有患者对本临床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HBV-DNA均为阳性;血清肝纤维化HA、LN、IV-C、PC-III4指标中2项或多项指标检测结果异常者。排除标准:不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者;晚期肝硬化、肝癌、甲肝、丙肝、丁肝、戊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者;AIDS者;过敏体质者;近期半年内使用过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者;患者服药依从性不良或临床研究中期退出本次研究者;患有严重心、肺、脑、肾等多功能脏器功能障碍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所有入组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在明确诊断后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具体为恩替卡韦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0798, 剂量:0.5 mg, 剂型:片剂) 进行治疗, 餐前或餐后2 h后空腹口服, 0.5 mg/次, 1次/d,联合正肝化瘀方进行治疗, 药方:黄芪30 g,桃仁15 g,红花10 g,川芎10 g,丹参30 g,防己30 g,虎杖30 g,醋鳖甲30 g,葛根30 g。加1000 ml水浓煎出150 ml, 2次/d, 早晚各服1次,服中药期间禁食白萝卜、绿豆避免降低药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熏洗方治疗,药方:北柴胡 5 g,龙骨 30 g,黄芩15 g,桂枝10 g,茯苓20 g,牡蛎30 g,大黄15 g,法半夏10 g,密远志10 g,净山楂10 g。煎煮20 min,将药渣滤出,再次煎煮,2次所得药汁装入容器内待用。熏洗时药汁加热至60~70 ℃,以蒸汽对足部予以熏洗,待药汁温度降至40 ℃左右,以无菌纱布浸透药粉对足部进行熏洗,每次20~30 min,每天1次。

1.4.2 观察指标观察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III型胶原、IV-C型胶原指标变化。

1.4.3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治疗效果评价标准记录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患者的治疗效果参照《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4],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效果评估标准见下:显效: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III型胶原、IV-C型胶原指4项指标中异常指标有50%恢复正常或均下降≥60%; 有效: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III型胶原、IV-C型胶原指4项指标中的异常指标有1项以上恢复正常或2项以上下降≥40%; 无效: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III型胶原、IV-C型胶原指4项指标中均未达到有效标准者.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ADR率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无ADR情况出现,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不适反应,ADR总发生率为4.35%。

3 讨论

我国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大国,目前约9300万人口携带乙型病毒性肝炎,其感染率较高、病程极其复杂、预后效果差、病情难以治愈,是中国当下疾病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现今学者公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病理发展趋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控制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展是我国现今需要解决的重要公共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证实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是完全可以逆转的[5~10],而肝硬化暂时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控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的病机关键为:湿热疫毒侵袭机体,常年累月无法清除,邪毒残留机体,瘀积日久,是致病因素的启动因子和持续因素,长久的疫毒瘀里,无法排出体外,日日侵袭体内正气,导致体内正气不断地耗损,最终导致正气虚弱是内在因素和转归的关键,久病必瘀,瘀血阻络是病理基础,我们根据《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固然,肝病传脾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必然的病理演变过程,最终形成“正虚血瘀”的体质。

该临床研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正肝化瘀方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方法来加强顾护正气、驱邪解毒的疗效,祖国传统的中医外治法中的中药熏洗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根据中医学中的“一针二灸三汤药”治则[11],选用北柴胡 5 g,龙骨 30 g,黄芩15 g,桂枝10 g,茯苓20 g,牡蛎 30 g,大黄15 g,法半夏10 g,密远志10 g,净山楂 10 g。以上十味中草药熏洗足部,具有宁心安神、疏肝理气的功效,协助正肝化瘀方益气疏肝,顾护正气,达到良好的化瘀解毒的功效。中药熏洗[12]治疗可以使中草药物有效成分借助于水温的热力和中草药的药力直接渗透于人体机体内部,作用于机体的足部全部穴位、经络及全身脏腑,以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加速全身及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利于患者对药物的吸收,改善患者局部及全身的经络循环,提高疗效。本研究的正肝化瘀方中包含了黄芪、桃仁、川芎、丹参、防己、虎杖、醋鳖甲、葛根等中草药,具有补脾益气、化瘀解毒的功效,不仅能改善慢乙肝后肝纤维化患者的精神和神经症状,同时对肝纤维化后肝硬化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多种中草药的联合使用能够发挥较好的补脾益气,化瘀解毒的功效[13~15],保证了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采取恩替卡韦联合正肝化瘀方及中药熏洗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很好地应用于基层医疗。

猜你喜欢
乙型熏洗胶原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胶原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葛根素对大鼠受损颈总动脉MMP-2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中西药结合治疗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43例疗效观察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