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肌玉红膏外敷促进下肢静脉性溃疡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2019-08-15 07:31柴益鹏于艳妮
光明中医 2019年13期
关键词:生肌性溃疡肉芽

郭 芳 柴益鹏 于艳妮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进展至后期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资料[1]报道,下肢静脉性溃疡在我国患病率为0.40%~1.30%,高峰患病年龄为60~80岁。有研究[2]指出,下肢静脉性溃疡迁延难愈,治疗困难,或愈合后易复发,复发率高达67.0%。目前下肢静脉性溃疡有较多治疗方法,各种方法效果不一,选择更为合理、有效的药物以促进溃疡创面愈合,是当前临床重点研究方向。生肌玉红膏被《医宗金鉴》称为“生肌神药”,逐渐成为中医外科治疗慢性创面的经典药方[3]。现笔者通过该研究,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采取生肌玉红膏治疗,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纳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9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按非随机非劣效性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48.72±5.19)岁;溃疡面积2.0~45.0 cm2,平均(24.83±3.16)cm2。观察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8.81±5.24)岁;溃疡面积2.0~46.0 cm2,平均(24.80±3.12)cm2。2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1)本组研究开展前,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相关事宜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2)入组患者小腿足踝区溃疡,或(和)溃疡周围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3)入组患者精神良好,可自主沟通。

1.2.2 排除标准1)因其他疾病致下肢溃疡;2)伴严重皮肤感染、局部感染;3)精神障碍性疾病、重度低蛋白血症;4)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治疗时,清除创面分泌物,根据创面面积,取凡士林油纱布,完全覆盖创面,随后取无菌纱布覆盖16~24层,医用胶布固定;每2天换药一次。

1.3.2 观察组清除创面及周围皮肤分泌物,取生肌玉红膏油纱布,覆盖创面,随后取无菌纱布覆盖16~24层,医用胶布固定;每2天换药一次。

1.4 观察指标1)观察2组溃疡创面变化,计算创面面积缩小率,创面面积缩小率=(原创面面积-未愈合面积)/原创面面积×100%;2)统计2组患者创面面积变化;3)采取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4]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该量表评分为0~10分,分别计无、轻度、中度及重度4个疼痛等级,分别对应0、1~3、4~6、7~10分,评分等级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4)观察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分别为溃疡深度、肉芽颜色、肉芽覆盖创面面积3个指标,溃疡深度:愈合0分、部分皮层2分、皮肤全层4分、可见肌腱6分、可见骨膜8分;肉芽颜色:愈合0分、红活2分、紫暗/暗红4分、色淡/苍白6分、无8分;覆盖面积:愈合0分,覆盖创面>76%为2分、覆盖创面51%~75%为4分、覆盖创面26%~50%为6分、覆盖创面≤25%为8分;总计24分,评分越高,创面肉芽生长状况越差。

2 结果

2.1 2组患者创面面积比较治疗前2组创面面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创面面积明显降低,观察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创面面积减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创面面积变化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肉芽生长状况比较治疗前2组创面肉芽生长状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创面肉芽生长状况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治疗前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肉芽生长状况评分比较 (例,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 (例,

3 讨论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与严重静脉高压、静脉回流不全、静脉组织缺氧、白细胞浸润、蛋白渗出等因素相关,其中静脉高压是引起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严重静脉高压造成下肢静脉循环瘀滞,诱发皮肤营养障碍等损害,导致下肢静脉性溃疡[5]。而且溃疡反复发作,久治难愈,复发率高,极易形成难治性溃疡。

目前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是针对溃疡本身及溃疡病因治疗,治疗方法较多,临床多综合多种措施,行全程治疗:溃疡创面感染,减轻水肿,清除溃疡创面分泌物,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涂抹软膏覆盖。中医学理论认为:下肢静脉性溃疡归属“臁疮”“疮疡”范畴,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外邪入侵,造成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瘀阻,引起气血运行不畅,造成脓溃不愈,皮肤失养,坏死肉腐,形成创面[6]。因此中医认为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宜活血化瘀、祛腐生肌。

生肌玉红膏也被称为“褥疮宁”,最早记载于明朝《外科正宗》,是由当归、白芷、紫草、血竭、白蜡、甘草、轻粉及麻油组成。方中当归活血养血、通络化瘀;血竭、白蜡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白芷清热解毒、活血化脓、祛腐生肌、消肿止痛;甘草、紫草活血解毒,已助生肌;麻油调和诸药,滋润皮肤,保持创面湿润,缓解创面疼痛,可促进药物吸收,为肉芽、新生血管形成提供有利条件[7]。下肢静脉性溃疡在愈合过程中,因溃疡创面分泌物、细菌、坏死细胞产生的毒素、水解酶等有害物质,会延缓创面愈合速度,加深创面;因此清洁创面、最小干扰是创面愈合的首要条件,进而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生长。在现代药理研究[8]中,生肌玉红膏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生成,促使创面良好愈合;同时能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因子的表达,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创面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另外可促进创面毛细血管增生,改善创面血液循环,抑制微血栓形成,为创面提供必要营养及血供,使创面更好愈合。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创面面积减小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创面肉芽生长状况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经生肌玉红膏外敷治疗,创面面积明显缩小,肉芽覆盖率良好,创面愈合较高,可作为临床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理想方法。

综上所述,生肌玉红膏外敷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可促进创面愈合速度,减小创面面积,提高创面肉芽覆盖面积,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但本次研究样本量少,研究时间短,仍需临床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猜你喜欢
生肌性溃疡肉芽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后新型吸切器切除吻合口肉芽组织的疗效*
1例脑瘫幼儿口腔黏膜严重创伤性溃疡的诊治体会
Advances in the Study on "Simmering Pus and Forming Flesh" in Treating Anorectal Diseases by External Treat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重症脑出血病人血清HSP70、HSP90水平与应激性溃疡的关系
高渗盐水纱联合优拓对肉芽组织水肿创面的效果观察
美容点痣扫斑笔
美容点痣扫斑笔
自制生肌玉红膏联合中药坐浴治疗肛裂临床疗效观察
象皮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作用研究
胃铋镁预防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