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梗死部位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2019-08-15 07:31韩玉亮杨朔鹏
光明中医 2019年13期
关键词:额叶基底节功能障碍

韩玉亮 董 杰 杨朔鹏

脑梗死是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风险因素,发生脑梗死的患者神经元细胞大量死亡,神经中枢受损程度大,使其认知功能障碍较为常见[1,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不同梗死部位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分析,同时辅以针刺治疗35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此为临床提升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提供依据。详细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且发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同时选取34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9.25±7.15)岁。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脑梗死且发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疗法。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8.41±7.79)岁。对照组35例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9.37±7.24)岁。2组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均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标准[3]。2)均有3年以上的教育程度。3)均为单灶性卒中。4)均为右利手被试。5)均清醒可完成各种量表调查与评估。6)均有完整的头部CT或者MRI等影像学资料且具有追溯性者。排除标准:1)不愿或者不能接受调查者。2)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3)严重失语障碍者。4)严重意识障碍者。5)严重视力障碍者。6)酒精中毒、药物依赖史者。7)听力理解障碍者。

1.3 方法1)对70例脑梗死且发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统计其梗死发生部位。治疗前采用国际通用评估认知功能的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其中RBANS[4]包括即刻记忆(词汇学习、故事复述),视觉空间结构(图形描绘、线条定位),语言(图片命名、语言流畅度)等进行统计。2)针对70例患者采用记忆力训练、定向力训练以及智力训练等方式,将观察组设为重点关照对象,记忆力训练主要使患者观察卡片后主动表达,每次间隔15 min;智力训练通过给予患者相应的刺激,促进患者大脑思维活动。每天记忆力训练、定向力训练以及智力训练等开展1次,每周最少5次,持续12周。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1.5寸毫针,华佗牌);毫针刺法采取内关透外关,前神聪透悬厘。另选取百会穴、膻中穴、水沟穴进行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40 min,每天2次。持续治疗12周。

1.4 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5]、最佳智力测验(DS)[6]评价2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

2 结果

2.1 脑部梗死病灶患者与健康体检者RBANS评分比较本研究70例患者中,左额叶梗死灶共有18例,左丘脑梗死灶共有11例,左基底节梗死灶共有12例;右基底节梗死灶共有9例,右丘脑梗死灶共有11例,右额叶梗死灶共有9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RBANS评分均与健康体检者有明显差异(P<0.05)。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左额叶、左丘脑的视觉空间结构评分下降尤为显著(P<0.05)。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左额叶中的语言(图片命名、语言流畅度)评分下降尤为显著(P<0.05)。相较于健康体检者,注意功能均明显下降,其中尤以左额叶最为明显(P<0.05)。具体见表1。

量表健康体检者左额叶左丘脑左基底节右额叶右丘脑右基底节词汇学习3.89±0.581.74±0.911)1.89±0.581)1.31±0.751)1.28±0.761)1.29±0.741)2.02±0.751)故事记忆3.15±0.981.65±0.581)2.15±0.981)1.27±1.341)1.41±1.421)1.35±1.391)2.07±1.341)图形描绘3.26±0.190.95±0.981)0.97±0.191)1.29±0.781)1.34±0.621)1.32±0.691)1.89±0.781)线条角度3.19±0.250.96±0.191)2.19±0.251)1.17±0.681)1.35±0.341)1.25±0.481)1.47±0.681)图片命名3.41±0.372.19±0.251)1.76±0.371)1.49±0.861)1.37±0.581)1.24±0.461)1.38±0.861)言语流畅3.32±0.391.76±0.371)1.88±0.661)1.39±0.711.28±0.691)2.09±0.521)2.35±0.711)注意功能3.19±0.411.48±0.661)2.01±0.571)1.97±0.751.68±0.611)2.06±0.671)2.54±0.751)数字广度3.25±0.682.01±0.571)2.13±0.871)1.71±1.411.69±1.061)1.93±1.011)2.71±0.911)编码测验3.03±0.742.13±0.871)2.11±0.781)1.38±1.041.42±1.021)2.08±1.031)2.31±1.041)

注:与健康体检者相比,1)P<0.05

2.2 2组患者DS评分、MMSE评分对比观察组35例患者DS评分、MMS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组别例数MMSE评分例背评分顺背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522.41±2.2625.35±6.252.42±0.963.63±0.884.41±1.246.94±1.12对照组3522.35±2.3225.42±2.712.27±0.953.19±0.674.39±1.125.56±1.37t值0.7157.5180.7855.8260.6820.794P值0.3160.0000.3540.0000.3710.318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发生率高、风险性高以及致残率高的严重疾病,由于其多发生于老年人群,所以在当今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何提升脑卒中的治疗水平与改善患者预后越发重要[7,8]。

本研究针对不同梗死部位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左额叶、左丘脑的视觉空间结构评分更低,且左额叶中的语言评分下降较为显著,注意功能均尤以左额叶下降较为明显,这提示左侧大脑半球病变容易导致认知功能损害,但本研究未纳入大样本,关于脑梗死部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究。陈蓓蕾等[9]研究中表明左侧大脑半球的神经中枢在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功能、语言功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调控作用,左半球大脑参与了语言以及相关记忆的活动,其发生梗死后此活动受阻,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增高。本研究采用了针刺疗法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治疗,结果表明采取针刺疗法结合认知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快速恢复,效果优于单一认知疗法,这与针刺疗法促进中枢神经修复的作用有关。针刺疗法可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增加大脑半球的血氧含量[10]。侧支循环建立后可使缺血半暗带的脑组织微循环显著改善,这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尤为重要,针刺治疗还可促进缺血半暗带区脑细胞的恢复,这对避免脑部可逆脑细胞大量凋亡有重要意义[10,11]。

综上所述,大脑左半球发生脑梗死容易影响认知功能中的语言、注意力以及相关记忆等高级功能,利用针刺治疗可提升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猜你喜欢
额叶基底节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额叶皮层退行性萎缩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研究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大脑的巅峰时刻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