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地蓝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观察

2019-08-15 07:31宁海燕
光明中医 2019年13期
关键词:蒲地蓝腮腺炎洛韦

宁海燕

流行性腮腺炎作为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儿童,主要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患儿以发热、腮肿、腺体疼痛等为典型表现,还可累及机体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腺体器官而发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对患儿生存质量构成严重影响。近来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显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不断增加,尤其在学龄儿童中呈暴发流行趋势[1]。更昔洛韦注射液是新一代的抗病毒药物,其主要药理机制为通过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或者直接与病毒DNA杂合而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具有较广泛的强效抗病毒作用[2]。但目前临床尚无更昔洛韦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更昔洛韦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的7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为(7.16±1.71)岁;病程2~9 d,平均病程为(4.83±1.04)d;体温37.61~39.54 ℃,平均体温为(38.19±1.76)℃。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5~10岁,平均年龄为(7.30±1.80)岁;病程2~10 d,平均病程为(5.02±1.14)d;体温37.50~39.49 ℃,平均体温为(38.28±1.66)℃。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患儿均有腺体肿大、触痛、边缘不清以及腺管开口红肿等症状,血尿淀粉酶常升高,血常规检查提示淋巴细胞相对增高,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符合《儿科治疗指南》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3];患儿既往无并发细菌感染以及口腔等相关肿瘤性疾病,未伴神经系统或睾丸、胰腺等脏器并发症,无治疗禁忌证以 及对研究药物过敏,并排除治疗后72 h后出现对侧腮腺肿大者;患儿家长签署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方法入组后2组均予以退热、输液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接受5 mg/kg更昔洛韦注射液(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048)加入到10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2次/d,每次静滴1 h以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95)治疗,具体剂量为1~3岁者3~5 ml/次,4~6岁者5~8 ml/次,7~11岁者10 ml/次,均3次/d。2组均连续治疗5 d。

1.4 观察指标1)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并将血液标本置于离心机上以3 000 r/min转离心5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试剂盒均由上海哈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参考文献[4]中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估,其中显效:外周血常规检查正常,体温恢复正常,腮肿完全消失者;有效:外周血常规检查正常,体温正常,腮肿减轻者;无效:外周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且体温、腮肿无改善者。总有效=显效+有效。

2 结果

2.1 2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治疗前,2组CRP、IL-6、TNF-α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炎症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下降的更多(P<0.05),见表1。

组别例数CRP (mg/L)IL-6 (mg/L)TNF-α (pg/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715.31±3.307.88±2.46121.52±15.1997.23±13.46897.30±62.31621.85±50.38治疗组3715.54±3.216.39±1.91118.97±16.2782.87±9.49 892.17±60.20463.34±37.49t值0.302.910.705.300.3615.35P值0.760.000.490.000.720.00

2.2 2组患者主要症状消退时间比较治疗组腮肿、退热及腺体疼痛的消退时间均相较于对照组更短(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主要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例,

2.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7%,组间差异显著(χ2=6.37,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直接传播导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口鼻进入体内,并会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繁殖产生毒素,常带来唾液腺急性非化脓性肿胀,若未及时处理,有可能导致成年后不孕。流行性腮腺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病毒和对症治疗,而更昔洛韦作为继阿昔洛韦后新开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主要成分为丙氧鸟苷,其抑制病毒DNA合成的机制在于[5]:1)丙氧鸟苷的三价磷酸盐直接与病毒 DNA进行杂合而终止其DNA链的延长;2)丙氧鸟苷竞争性抑制脱氧鸟苷的三价磷酸盐与DNA聚合酶的结合,最终致使DNA延长的停止。

流行性腮腺炎属于中医学“痄腮”的范畴,认为痄腮的主要病因病机有内外之分[6],在内为情志不畅,肝胃积热,壅阻少阳经脉,凝滞于耳下腮部,郁结不散;在外为感受时令之邪,郁久化热,温毒时邪从口鼻而入,则腮腺肿胀、疼痛而发为此病,故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为主。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方法从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黄芩等中药提纯以及优化的纯中药制剂,其中蒲公英具有消痈散结、清热解毒之效;配合板蓝根则清热解毒之效增强,并能凉血利咽,生津止渴;苦地丁除可清热解毒之外还兼有消肿止痛之功;黄芩味苦性寒,有泻火解毒和清热、凉血等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抗炎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使里热壅盛之邪透泄而愈。近来有研究表明[7],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不仅可提高机体整体抵抗力,还能够发挥协同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同时该药亦加强了标本兼治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痄腮的临床证候。本研究中,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腮肿、退热及腺体疼痛的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联合治疗方案疗效高于单用更昔洛韦,这能大大减少患儿受病痛困扰的时间长度,更好地帮助病情彻底恢复,有利于患儿早日回归正常的饮食和生活。研究显示,炎症标志物在腮腺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本研究表明,更昔洛韦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能够显著降低患儿CRP、IL-6、TNF-α,从而缓解患儿微炎症状态。

综上所述,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可显著缩短腮肿、退热及腺体疼痛的消退时间,对CRP、IL-6、TNF-α等炎症指标亦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减轻机体微炎症状态。

猜你喜欢
蒲地蓝腮腺炎洛韦
国家药监局关于蒲地蓝消炎片、红花逍遥片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2年第8号)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Meta分析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腮腺炎外敷用什么药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透皮技术治疗经验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壳聚糖絮凝处理蒲地蓝三味水提液效果及机理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