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矿业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9-08-16 09:00王小敏李书涛
中国矿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矿业矿产湖北省

王小敏,李书涛,黄 丽,许 高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 武汉 430034)

湖北省是全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联碱、农药和磷、盐化工及纤膏生产基地。湖北省矿业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也为湖北省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2010年以来,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外矿业市场长期低迷[1-2],国家加快生产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换挡升级,湖北省坚决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在此背景下,矿业作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发展如何,是湖北省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完成“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目标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湖北省2008~2017年间的矿产勘查投入、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矿产品生产、矿业总产值等数据,以反映新形势下湖北省矿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正确研判其面临的形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湖北省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2008~2017年湖北省矿业发展现状

1.1 矿产勘查投入快速下滑,勘查矿种分化

2008年以来,湖北省地质勘查投入快速增长,2013年达到顶峰,2014年以后持续下滑[3];同时,地质勘查投入专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表现出向公益性民生地质调查倾斜的趋势。湖北省矿产勘查投入快速下滑,占地质勘查总投入的比例从2013年的峰值74.8%下降至2017年的46.7%,减少了28.1个百分点。矿产勘查投入的矿种分化,2017年地热、铜、铅锌、金、铌、石墨等清洁能源矿产、紧缺矿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投入增加,占全省矿产勘查投入的77.5%;而磷、钨等省及国家优势矿产投入大幅减少,仅占15.7%。

1.2 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阶梯式降落,非金属矿采选业成为投资主战场

图1 2008~2017年湖北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图Fig.1 Changes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for mining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7(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

2008~2012年,湖北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35.0%的增速快速增长(图1),采矿业产能大幅增加;2013~2015年,矿产品价格大幅降落,投资增速减缓,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缓慢进入负增长,而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继续以年均25%的增速增长;2016~2017年,国家去产能政策实施,湖北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其中降幅较大的有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随着投资结构调整,湖北省非金属矿采选业占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由2008年的32.1%上升到2017年的72.2%,成为湖北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战场。2017年相较于2016年,湖北省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明显收窄,有缓中趋稳之势。

1.3 矿业权存量减少,交易市场低迷

随着矿产勘查投入和采矿业投资规模缩减,湖北省矿业权存量大幅减少。2017年,全省登记探矿权(非油气)526宗,采矿权3 259宗。相比于2016年,全省探矿权登记数量减少23宗,采矿权登记数量减少546宗。从矿业权交易市场来看,2017年全省探矿权转让仅1宗;招拍挂出让采矿权2宗,成交价款655.69万元,出让数量和成交价款分别比2016年降低97.5%和95.6%,矿业权交易市场低迷。

1.4 矿产品生产由高速增长转为高位趋稳甚至快速下降

2008~2011年,湖北省各类矿产品产量均快速增长;2012~2014年,增速明显减缓;2015年后,大多数矿产品生产都停止了增长,进入高位趋稳甚至是快速下降期。

原煤原油等传统能源产品2011年率先进入衰退期,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产品2014年后出现缓慢下降,能源矿产总体对外依存度达到了95%以上;2008~2014年,铁矿石产量以年均22.15%的增速保持快速增长,2015~2017年以年均30.81%的降幅下降,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到了70%[4];钢铁冶金产品2011年达到峰值后高位趋稳(图2),生铁、粗钢产量稳居全国第六位、第七位;化工、建材等非金属矿产品的增长势头一直保持到2014~2015年,之后磷盐化工产品进入快速下降期,而建材非金属产品仍保持高位趋稳(图3)。

1.5 矿业总产值增长减缓,占湖北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

2008~2011年,湖北省矿业总产值快速增长,年均增速27.74%,高于全省GDP年均增速7.63个百分点;2012~2014年,增速减缓至年均11.58%,和全省GDP年均增速持平;2015~2017年,进入缓慢下降期,年均增速-2.3%,低于全省GDP年均增速12.39个百分点(表1)。湖北省矿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逐渐减小,2017年比2011年峰值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

图2 2008~2017年湖北省铁矿石、生铁、粗钢、成品钢材产量变化图Fig.2 Production changes of iron ores,pig iron,crude steel and finished steel in Hubei provincefrom 2008 to 2017(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

图3 2008~2017年湖北省磷矿石、化肥、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变化图Fig.3 Production changes of phosphate ores,chemical fertilizer,flat glass and cement inHubei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17(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

表1 湖北省矿业产值年均增长率统计表Table 1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he outputvalue of mining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统计指标2008~2011年均增速/%2012~2014年均增速/%2015~2017年均增速/%矿业总产值27.7411.58-2.31其中:采选业20.7814.55-12.49相关制造业28.4311.12-1.46全省工业总产值26.0517.221.70全省GDP20.1111.7210.08

资料来源:湖北省统计局

从产值结构来看,采选业中,非金属矿采选业迅猛发展,其产值占比由2008年的24.8%上升到了2017年的60.5%,成为采选业的主力军。相关制造业中,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占比由2008年的47.2%下降到了2017年的25.4%,但仍占据重要地位;金属制品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比增长较快,分别由2008年的6.8%和13.2%,上升到了2017年的12.3%和26.6%;2008~2016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占比增加10个百分点,2016年占比达到33.3%,2017年大幅回落,占比为26.6%。

1.6 结论及原因分析

2008~2017年间,湖北省矿业发展整体经历了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和下降期。这也是全国工业化进程及矿产资源形势发生历史性转折[5]的一个缩影。2008~2011年,中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及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末尾区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带动,以消耗能源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此区间集聚了大量低级产能,同时矿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突出。2011年前后,国内经济发展换挡升级,矿产品需求结构调整,使矿业市场供需失衡,矿产品价格下滑,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2016~2017年,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生态文明建设,使得矿业发展矛盾激化,加速了矿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深究湖北省矿业出现转折性发展的原因,湖北省内矿产资源产能结构不能满足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是根本内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外在压力。

2 湖北省矿业未来发展形势研判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国内外经济及矿业发展形势,预计在未来5~10年内,湖北省矿业发展将面临以下形势。

2.1 矿产资源需求继续保持高位,资源安全保障任务仍然艰巨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矿产资源在发展大局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没有变[6]。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目标推动下,湖北省能源、大宗矿产的消费将继续保持高位;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矿业发展”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清洁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的需求将显著上升,保障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的任务仍然艰巨。

2.2 矿业投资环境逐步向好,投资市场有望复苏

2017年以来,湖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省内钢铁冶金、磷盐化工等支柱产业利润实现一定程度的增长,有利于重塑投资者对矿业市场的信心;国家“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合并取消了近8成与矿业权有关的行政审批事项,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矿业权交易规则》出台,矿业投资政策环境持续向好,矿业投资市场内动力增强;近期,矿业制度改革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各种节能环保政策集中出台,综合发酵,投资人持币观望情绪较浓。随着各种政策逐步明朗,观望情绪将被驱散,矿业投资市场有望复苏。

2.3 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矿业发展首要任务

近几年湖北省化解过剩产能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问题依然严重。2017年,湖北省化肥开工率仅70%左右,尿素开工率仅30%左右,80%的农药制剂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7];建材行业通过设置产能顶板,推行错峰生产等措施化解过剩产能[8];钢铁冶金行业随着矿业形势好转,产能反弹压力大[9]。在工业化进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持续推动下,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湖北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4 矿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共进是常态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矿产勘查开采活动空间减少,环境成本加大,准入门槛提高,将迫使矿业企业通过各种途径优化勘查开发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业的优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促进矿业经济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共进的重要抓手。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方针为湖北矿业发展增加了巨大压力,但其关于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战略方针又为促进矿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因此,矿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共进将是未来湖北省矿业发展的常态。

2.5 “一带一路”倡议为湖北省矿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使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向内陆延伸,为深处内陆腹地的湖北省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湖北省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产能合作方面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沿线国家能源资源丰富,矿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以出口原材料和低附加值矿产品为主;同时,沿线集聚了全球80%的新兴发展中国家[10],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快速城镇化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钢铁、有色、水泥、建材等矿产品消费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产能缺口大。据统计[11],到2030年,“一带一路”区域(不含中国)粗钢、原铝、精炼铜需求将达8亿t、2 300万t、1 200万t左右,产能缺口高达4.5亿t、1 100万t、750万t,为湖北省钢铁冶金等优势产业实施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 建 议

3.1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一要持续加大页岩气等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力度,缓解湖北全省能源匮乏困境。最新页岩气潜力评价显示[12],鄂西地区页岩气地质资源量达11.68万亿m3,具有建成年产能100亿m3的资源基础,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和天然气增储上产新的基地。因此,若鄂西地区清洁能源规模储量和商业开发取得突破,可改善全省能源缺乏的局面。

二应重点布局国家急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的勘查和开发。加强竹山、竹溪地区铌、稀土,通城地区铌、钽、锂和宜昌地区优质石墨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提高资源储量;鼓励有序开发,确保上游资源开发与下游高端产品生产协调发展。

三是实施深部找矿战略,维持铁、铜等大宗紧缺矿产品的有效供给。湖北省长江沿岸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成矿区段的深部找矿潜力大,如鄂东南富铁矿深部及外围,大冶、阳新地区老矿山深边部等。湖北省应抓住国家深部找矿战略的实施,增加深部铁、铜等资源储量。

3.2 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矿业转型升级

一要推进大型企业融合发展,打造矿业航母,提升产业竞争力。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钢铁行业共有企业18家,其中:国企4家(武钢、鄂钢、襄钢、冶钢),民企14家;全省拥有百亿化工企业8家,全国化肥企业百强中湖北企业14家,全国磷复肥企业百强中湖北企业20家。以省内优势企业为核心,抢抓“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机遇,实施跨区域跨行业兼并重组,促进企业横向和纵向融合,引导优势资源向大型矿业集团集中,打造矿业航母,增强企业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战斗力。

二应大力发展非金属深加工产业,进一步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非金属矿物材料与现代高新技术和新材料产业密切相关。湖北省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产业水平低,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利用长江经济带发展“腾退化解旧动能”为新动能腾出的空间,把握湖北省自贸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定位优势,通过吸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来湖北投资合作,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及高端设备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精细磷盐化工、节能绿色环保建材和开发新型非金属矿物材料产品,提高产业发展层次,更好发挥资源优势。

三是利用潜在优势矿产,培育矿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枣阳市大型金红石矿、竹山县特大型铌-稀土矿、黄石大型天青石锶矿、钟祥市累托石黏土矿是湖北省潜在优势资源,由于选冶加工技术不过关等因素,一直未被有效地开发利用。随着新的采选冶加工制造工艺技术的创新、新材料和新用途的开发,这类矿产是形成湖北省矿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向。

3.3 依托科技创新,推进绿色矿业发展

一要建立绿色矿业发展模式。探索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界定发展生态红线。大力推行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以及宜昌市等省内5个市(县)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试点在“中国生态磷都”创建、“麻城石材样本”打造、“绿满矿山”“多规合一”“矿地和谐”等方面探索的成功经验,同时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体系,构建绿色矿业发展长效机制。

二应加大科技投入和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政府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和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进入绿色矿业高新技术的研发中去,如矿产勘查的“攻深找盲”,矿业生产的节能减排,矿山环境的生态修复,潜在优势资源的选冶技术突破等。

三是加强矿业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强矿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商平台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矿业企业运营效率,促进矿业高效和绿色发展。

3.4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大国际矿业合作

一要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矿产勘查开发合作,构建湖北省多元化的资源供应来源。中东、俄罗斯、中亚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印度和阿富汗的铁矿石,北亚、中亚地区的铜、铅锌等矿产丰富[10],都是湖北省急需的资源。加强与沿线国家尤其是与湖北省急缺能源资源互补国家和地区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与合作;同时,积极参与到其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和民生地质工作中去,有利于促进商业性矿产勘查和地质勘查技术力量的输出。

二应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能合作,化解省内过剩产能。对于钢铁冶金等湖北省缺乏原材料和建材非金属等工艺不复杂、运输成本高的产业,应利用湖北省优势企业技术、资金、人才优势,采取与当地合作投资建厂等方式“走出去”,比如“华新水泥模式”;对于湖北省磷盐化工等非金属深加工企业,国外原材料资源相对缺乏,应注意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利用湖北省交通枢纽和“汉新欧”国际专列等物流优势,采取产品直销、代销的方式“走出去”。

三是利用湖北省的教育资源优势,扩大沿线国家人才来汉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培养沿线国家人才和技术骨干的方式,实现人才本土化,打造良好的“走出去”软环境。

猜你喜欢
矿业矿产湖北省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矿产综合利用》征稿启事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一)
盘点2020国内矿产新发现(二)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关于新常态下矿业发展的思考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