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2019-08-17 01:55乔爱玲张伟远杨萍
电化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老年教育终身学习

乔爱玲 张伟远 杨萍

[摘   要] 互联网时代下分析老年群体终身学习需求,探索其终身学习有效途径,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研究基于实证研究范式,结合文献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以北京市2500位老年人为样本,调查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现状,分析老年群体在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的需求及困难,并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对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发现:第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促进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但其终身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满意度仍需提升;第二,通过提升老年群体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开展弱势群体保护等多种途径,能够解决老年群体终身学习所面临的多项学习困难。因此,研究提出加强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学习特征研究、开展老年群体使用信息技术相关培训、丰富数字学习资源和构建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体系四条建议,希望为政府制定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并为各类组织建设老年群体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 老年教育; 终身学习; 互联网教育; 老年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乔爱玲(1978—),女,北京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与整合等相关研究。E-mail:qiaoal@126.com。张伟远为通讯作者,E-mail:zhangweiyuan@bnu.edu.cn。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联合国发布《2030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提出“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标志着国际教育向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转向[1]。当前,世界各国的老年人数量和比例大都呈上升趋势,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国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2017,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41亿,占总人口比重17.3%,并有着不断增长的趋势。联合国于1991年提出:老年人应能参加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方案,享用社会的教育、文化、精神和文娱资源。我国在2016年发布《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2020年前,初步建立老年教育新格局、逐步健全制度。我国各级政府及相关组织通过设定发展目标、创新学习模式、探索实践路径等方法,积极开展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如2015年国家开放大学成立国家老年开放大学,完成了健康艺术养老体验国家示范中心规划设计;上海浦东创设高端老年教育,满足受高等教育与特定培训的老年人继续深入学习的需求[2];2018年8月,成都提出未来在2020年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将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5%以上[3];2018年,天津、江苏、重庆、成都、厦门等省市相繼提出了针对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实施意见和规划,以进一步推进老年群体终身学习发展。然而,我国当前缺乏针对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实证研究,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4]。在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在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继续教育一部分的老年教育也要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作用,为全体市民提供一站式、智慧化和个性化的终身学习服务[5]。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了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需求,提供符合群体特征的终身学习服务,是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需要开展信息技术对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作用和形式的研究,分析老年群体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需求和困难,探究互联网时代下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诉求与途径。本研究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系统研究,进而提出互联网时代促进老年群体终身学习发展建议,为构建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体系提供参考。

二、文献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聚焦于老年群体终身学习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发现:当前国内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领域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即对于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对老年群体终身学习机制建设相关研究;以代际学习、信息素养为主题的各类专项研究。现状调查类相关研究中,一般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某个地方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现状,如姜伯成等人通过对重庆市12717位老年群体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年群体在生活适应、健康自主、学习层面等6个维度上呈现不同学习需求,提出了推进老年教育差异化发展等建议[6];张铁道等以北京老年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发现当前老年群体终身学习在机制体系、政策法规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突出问题,并据此提出制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实施老年教育工程等建议[7];胡国华选取河北省不同地区老年大学在学的35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研究,发现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动机、参与度与终身学习成果呈正相关[8]。机制体系类的研究,则注重机构管理机制、政策制度及相应策略的提出,如苟荣津针对高校老年大学运行保障机制,提出了健全法律政策、健全管理体系、设置多元课程等多条建议[9];陈亮等以石家庄市老年教育为案例,借鉴韩国相关领域研究,进行了石家庄市老年人教育对策分析[10]。

信息技术对于老年群体终身学习影响的相关研究,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以代际学习为例,其作为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独特的研究主题,已有研究分析了代际学习特点,提出“互联网+”环境下“社交—本地—移动”代际学习情境[11];同时,也有研究提出通过网络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如蒋霞美指出,我国的老年群体信息素养教育存在不足,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以促进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为导向的理论选择[12];查代春等人针对老年群体信息素养不高、适用网络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发展老年网络教育的多项建议[13];孙传远通过对上海市老年人学习条件、内容及学习愿望的调查,发现老年群体普遍认同终身学习理念、健康原因是影响其参与终身学习的主要因素,并且老年群体对远程学习有较多期待等,据此提出了支持老年人远程学习的建议[14]。张文兰等人也在对老年群体在线学习的研究中发现,在线课程的资源适用性与在线教育网站的可访问性都是影响老年人参与在线学习的重要因素[15]。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途径,这与信息技术在各种教育形式中融合的趋势相一致。然而,关于信息技术在老年群体终身学习中的实证研究非常有限,因此,尚未能揭示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中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和途径。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文献研究,对近年老年群体终身学习领域有影响力的项目研究和典型成果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基于此,了解当前我国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研究和实践的现状;基于前期成果,本研究设计开发了专用的问卷调查表工具,该工具包括终身学习方式、学习需求和学习困难等多个调研维度,能夠较好地反映该群体终身学习现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梳理当前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问卷调查所获取的第一手数据开展深入分析,对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现状进行系统研究。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调查工具,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项目团队结合项目需求和文献研究所开发的专门研究工具,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参加学习情况、影响因素、学习计划等多个部分。该工具经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的多位学者、研究生进行专家效度论证并修改,保证了问卷效度;同时,项目组在大兴区和顺义区选择了65位老年人进行前导性研究,问卷的克隆巴赫Alpha和折半信度系数都在0.9以上,具有良好的信度。

(三)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即文献研究、工具开发、前导研究、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首先,分析梳理近年我国老年群体终身学习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基于此,设计开发形成项目研究工具;通过专家效度论证和前导研究,对研究工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并完成研究工具的修订;选定调研区域开展纸质问卷调查,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的五个区发放问卷2500份;收回问卷编码并录入,采用SPSS Version 2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样本群体基本情况

本研究对居住在北京市五个区的老年群体开展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44份,有效问卷比例为61.8%。其中,女性受访者比例较高,为76.1%,男性占23.9%;在年龄分布上,“55~59岁”“60~64岁”“65岁以上”三个年龄阶段的受访者人数较为平均①。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学历占19.0%,高中占23.1%,中专/中职占14.4%,大专/高职占21.9%,本科占20.9%,高学历人群(硕士和博士)占0.6%;从职业状态来看,79.5%为退休后不工作,仅9.7%为退休后兼职。

(二)信息技术成为促进群体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

1. 老年群体各项信息技术技能存在较大差距,信息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有待提升

调查结果发现,老年群体拥有智能手机的受访者占86.5%。在使用信息工具的熟练程度方面,采用5级量表(1-5)进行排列,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到,老年群体使用微信交流的熟练程度最高,达3.36;其他操作,如电脑操作、观看网上视频、阅读网上文字材料和搜索网上材料方面较为熟练,界于2.55~2.64之间;而参加网上讨论(1.84)和使用微博交流(1.74)的使用能力较差。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使用手机微信、电脑、网络的机会较多,频率较高;但是网上讨论、用微博交流等形式,在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机会较少,所以老年人对这些信息工具的使用熟练度相对较弱。

2. 提升信息工具熟练程度可以促进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

在对老年人的终身学习需求的调查中发现,在现有基础上,北京市老年群体在获得官方教育机构、教育资源、教育基金三方面的支持上的需求最为突出。老年人群体最希望获得由政府认可、建立的教育和培训机构(4.0),希望政府建立老年人继续教育基金制度(4.0),希望建立一站式课程和学习资源服务网(3.96),希望获得政府认可的教育和培训课程数据库(3.96)。将老年人群体的各项学习需求采用5级量表(1-5)进行均值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分析发现,老年群体终身学习需求与群体多个因素均有正相关关系,其中,最高学历、税后平均工资、学习支出费用、学习环境满意程度以及信息工具熟练程度分别与终身学习需求呈0.01水平上的显著性,并且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1,因而说明这些因素分别与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需求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老年群体掌握信息工具熟练程度对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影响较大,达到0.326,表明老年人掌握信息工具的技能越熟练,就越会激发老年人学习的欲望。同时,研究发现,老年群体使用信息工具的熟练程度也会改变其学习课程的情况。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终身学习效果,需要在学习信息工具熟练度培训与相关公益服务上提供大力支持。

3. 老年群体信息化学习能力有待提升

关于在过去12个月中参加终身学习活动的问题中,采用4级量表(0-3)均值分析,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到,老年群体更多地采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开展终身学习,如培训班(1.17)、讲座(1.30)、兴趣班(1.46)等类学习活动,阅读印刷书籍(1.07)和使用社区中心进行学习(1.02)的自主学习形式也是老年群体的普遍选择。而学习网上的微课程(0.59)、学习网上的MOOC课程(0.29)、参加学习互助小组和学习共同体(0.54)这样的学习形式,目前老年群体的选择较少。可见,虽然老年群体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但信息化学习能力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在提升使用信息工具熟练程度的同时,提升老年群体的信息化学习能力。

可见,老年群体的信息工具使用熟练程度与群体终身学习需求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提升老年群体的信息工具使用熟练程度可以促进其学习需求,这为提升老年群体终身学习意识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指导,因此,需要针对老年群体开展特定信息工具应用培训。同时,本研究一个重要的发现是,老年群体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操作能力,但支持其终身学习的信息化学习能力仍有待提升,具体体现在其仍乐于选择传统的学习形式。在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具体实践中,一方面需要提升老年群体的信息工具操作熟练度,另一方面,也要开展其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培训;一定程度上,前者是后者的保障,而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应用满意度有待提升,群体间学习内容选择存在差异

1. 老年群体对终身学习环境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满意度

在了解老年群体对北京市终身学习环境的满意度方面,采用5级量表(1-5)均值分析,统计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到,从整体上来看,老年群体对终身学习提供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支持等内容感到满意。其中,样本群体对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3.36)和“网络学习资源”(3.34)两项的满意程度总体上低于满意度均值,对弱势群体提供的学习支持的满意度最低。

我们进一步以老年群体的性别和居住地两个变量作为分类依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分析,探索两个分类变量与老年群体对终身学习满意度的差异关系。在以性别作为分类变量的分析中,发现除去对弱势群体提供的学习支持选项,其余项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男性和女性老年群体对所提供教育和学习的环境的满意程度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女性老年群体总体上比男性老年群体更满意;同时,数据分析表明,越靠近城区的市民对终身学习的满意度越高。

2. 老年群体对终身学习内容选择的差异性

在了解老年群体参加终身学习的内容方面,采用4级量表(0-3)均值分析,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到,老年群体参加终身学习的内容多样化,其中健康养生(1.33)、时事新闻与政策(1.23)和音乐艺术(1.13)相比于其他的学习内容,更受到老年群体的欢迎。关于职业技能培养(0.49)、专业知识与技能(0.46)、新型科技(0.39)和就业创业(0.23)方面的学习内容,老年群体学习的兴趣較弱。

老年群体对于学习内容的偏好与大部分老年群体处于退休且不工作的状态相关,更受健康养老和时事新闻与政策内容等问题影响。同时,老年群体不再需要因为工作原因针对就业类学习内容和职业培训类学习内容开展学习,就业创业类、新型科技类、职业技能类、专业知识和技能类学习内容与老年群体的生活并不贴近,因此,这些学习内容不是老年群体集中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我们进一步分析老年群体的性别和学习内容的差异,发现在音乐艺术、书画艺术和舞蹈上,男性老年群体和女性老年群体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女性对音乐、书画和舞蹈更感兴趣,在音乐与舞蹈二者上差异尤为突出,男性学习音乐的平均值为0.78,女性老年群体的平均值为1.25,男性学习舞蹈的平均值为0.38,女性老年群体学习舞蹈平均值为0.87。

在老年群体的年龄阶段和学习内容的差异分析中,发现不同年龄段的老年群体在参加时事新闻和政策、文化创意、家庭教育、医疗卫生、新型科技、金融理财、就业创业、舞蹈类等学习内容的p值都小于0.05,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群体在这些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偏向参加时事新闻和政策、文化创意、家庭教育、医疗卫生、新型科技类的学习;55~59岁的老年群体则更加偏向于参加金融理财、就业创业、舞蹈类学习。由此推论,老年群体会根据自身情况有偏向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如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更倾向于选择对于家庭发展与自身健康以及社会时事相关的学习内容,而55~59岁的老年群体则更偏向于选择与自身发展关系密切的学习内容。

老年群体对终身学习中信息技术应用满意度较低这一情况,可能与老年群体更倾向于传统学习形式有着一定关联,虽然政府和社会机构已经提供了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平台,但受限于群体较低的信息化学习能力,该部分资源和平台难以得到有效应用;同时,通过对老年群体不同性别、年龄阶段等因素对学习内容的差异分析可以发现,老年群体间学习内容选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为提供给老年群体相适应的终身学习资源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有必要通过系统深入研究建立老年群体学习者模型,以更好地服务于老年群体学习资源的建设。

(四)老年群体终身学习动机明确,学习困难亟待解决

1. 促进身心健康是影响老年群体参加终身学习的主要动机

关于老年人参加终身学习的动机,我们采用多种选择的方法,让老年人进行选择,统计的结果显示老年人参加终身学习动机主要是三类:为了丰富业余生活(77%)、为了个人兴趣爱好(75%)、为了保持身心健康(74%)。在对老年群体特征的分析中可以发现,退休后不工作的老年群体占有效样本的79.5%,退休后老年群体有更多的时间自主支配,因此,丰富业余生活、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是老年群体参加终身学习活动的主要动机。除此之外,为了保持身心健康也是老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重要原因,这也和在老年群体学习内容的调查中发现健康养生是老年群体最关注的学习内容这一现象相印证。

同时,分析研究发现,老年群体学习情况与多项学习动机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为了应对终身学习的发展趋势”“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及“弥补以前缺乏学习机会的遗憾”这三种学习动机与学习情况相关系数大于0.45,关系更加紧密;同时,“打发业余时间”“教育子女或者孙辈”这两种学习动机和学习情况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1,关系较为紧密。具体见表4。

2. 时间少与名额少是老年群体参加终身学习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通过对老年群体参加终身学习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发现老年群体的学习困难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家庭原因(34%),老年群体需要照顾家庭,比如照顾孩子等,导致老年群体缺乏参与终身学习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对参与终身学习教育和培训造成困难;第二个方面是名额因素(30%),名额太少导致老年群体有时报不上名,失去参加课程或培训的机会,对老年群体参加终身学习教育和培训造成困难。

老年群体具有成人学习者学习动机明确这一典型特征,同时,老年群体的学习动机更具有鲜明的群体年龄特点,即“促进身心健康”是主要的动机之一,这也符合我国老年群体的群体特点,反映了老年群体对健康生活的持续追求;同时,老年群体对隔代群体的照顾行为已经影响了其终身学习,这一点与我国特有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有着紧密联系;相比之下,名额因素与终身学习资源投入程度有着密切联系,建议通过增加区县、社区等各级终身学习课程和活动的政府财政投入来解决这一困难。

(五)老年群体对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

在关于对终身学习的态度方面,我们采用5级量表(1-5)均值分析,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到,老年群体普遍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持积极态度,其中较为集中在“丰富个人业余生活”“促进人们的健康生活”以及“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三个方面,老年群体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超过了4;同时,“促进全民学习的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区和谐”“促进家庭和谐”也都明显高于群体对其他因素重要性的认识。由此看出,老年群体认识到,终身学习能够为自我实现和幸福提供更多发展途径。

老年群体对终身学习积极态度的形成,得益于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首先是各级政府、社会机构在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过程中所做的大量实践性工作,包括社区学院/学校的课程开设、活动组织等,这为老年群体获得终身学习机会,进而基于实践树立终身学习的积极认知,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实践基础;另一个方面,是受老年群体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所影响,老年群体将自身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终身学习活动相关联,这也促进了该群体对终身学习积极态度的形成。

五、讨   论

(一)深入研究,分析老年群体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特征

虽然我国开展了大量的老年群体终身学习领域的实践探索,但相应的理论研究滞后,尤其是对于老年群体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和学习特征研究。探讨老年学习者的心理要素和学习方式,探索适合老年群体的学习内容、资源类型和学习策略,并在学习环境建设、学习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开展基于实证研究的理论构建和探索,以保障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成效。

(二)系统学习,提升老年群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学习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我国的老年群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且信息工具使用熟练程度与终身学习需求关系紧密。为促进老年群体参加终身学习,需要在更为广泛的普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上,提升老年群体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在信息化时代,老年群体需要学习相应的信息技术学习方法以支持终身学习,亟待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工具使用培训,提升老年群体使用信息工具的整体水平,让老年群体普遍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老年群体应用线上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多种信息化学习途径开展终身学习,提升老年群体信息化学习能力,完善其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和信息化交流协作能力,促进其终身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为老年群体终身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

(三)加强支持,完善老年群体数字学习内容资源配置

研究发现,老年群体普遍对现有的终身学习情况较为满意,但是在对弱势群体的学习支持上满意度较低,越靠近郊区,老年群体终身学习情况的满意度越低;同时,不同类型的老年群体之间,学习需求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需要加大对弱势群体和非城区群体终身学习的支持力度,合理配置区域内的老年群体终身学习资源,解决城区和农村、城乡结合部、乡镇地区等区域终身学习资源配置不均问题;同时,完善老年群体的数字学习内容资源配置,满足不同类型老年群体之间对于学习资源的差异化需求。这也是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发展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必经之路。

(四)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老年群体终身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促进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变革不仅仅停留在呈现形式和传播途径等方面,更要作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因素,对于教育的服务体系、组织机制、管理模式等多个层面的变革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针对老年群体终身学习,也要充分重视信息技术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当前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对于信息技术的作用还处于起步和应用阶段,缺乏融合、创新层面的有效的、持续的探索。这是认识层面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发展困境。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各项技术,积极开展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应用于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前沿探索,推动基于互联网技术且符合老年群体需求特性的老年群体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组织机制和管理模式等领域的实践创新,构建符合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体系。

六、结   语

老年群体终身学习是我国推进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终身学习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质量的老年群体终身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和谐家庭的建设,因此,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都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立足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现状,明确了信息技术对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探讨了老年群体终身学习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及困难。当前,老年群体终身学习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有限的终身学习服务供给,和广大老年群体对于高质量的终身学习服务需求间的矛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实践,探索适合老年群体的终身学习服务供给途径和方式,是教育信息化针对老年群体终身学习这一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议政府应大力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老年群体终身学习服务体系,鼓励更多社会组织机构参与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服务供给,为老年群体提供有质量保障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建立相应学习服务监管体系,逐步规范各级各类学习活动,从而满足高质量的老年群体终身学习需求,实现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莉,王默,程换弟.全球教育向终身学习迈进的新里程——“教育2030行动框架”目标译解[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6):16-25.

[2] 晋洪宇.国家开放大学揭牌成立老年开放大学-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三点希望[EB/OL].(2015-01-29)[2019-02-15].http://www.ouchn.edu.cn/News/ShowArticle.aspx?ArticleId=91851a4f-3940-44 e2-9f47-58a9c6cb03f9&ArticleType=2.

[3] 李惟民.高端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老年教育为例[J].当代继续教育,2016,34(5):4-12.

[4] 张少刚,张益彬,王伯军等.全国电大系统老年教育发展调研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5(9):61-70,80.

[5] 张伟远,许玲,聂少君.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定位与作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9(2):1-6,92.

[6] 姜伯成,屠明将,谭绍华.新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学习需求调查研究——基于重庆市的数据[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0(4):13-23.

[7] 张铁道,张晓.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需求调研报告——以北京市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15,3(5):52-61.

[8] 胡国华,徐在福.老年人终身学习参与动机和学习参与度对终身学习成果的影响——以河北省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4(47):316-318.

[9] 苟荣津. 高校老年大学运行保障机制的完善策略——来自台湾地区乐龄大学的经验[J].成人教育,2019(1):60-64.

[10] 陈亮,徐在福.石家庄老年人终身教育问题对策及发展方案研究[J].学周刊,2017(9):26-27.

[11] 查代春,罗军涛.我国老年网络教育发展十大建议[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0(1):3-9.

[12] 徐孝娟,趙宇翔,吴曼丽,蒋佳新,李霖.境外代际学习的研究进展及前沿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2):87-93.

[13] 蒋霞美.我国老年人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导向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25(3):28-33.

[14] 孙传远.老年人远程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上海老年人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41-46,96.

[15] 张文兰,李昂,赵姝.国内老年在线教育网站无障碍测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9):75-80,108.

猜你喜欢
老年教育终身学习
发达城市老年大学课程适切性研究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研究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浅谈对老年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葫芦岛市城市人口老年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及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