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全境域、全要素旅游” 加速蜕变游走“中太行” 全景邢台县

2019-08-19 07:21赵永盛
21世纪 2019年8期
关键词:景区旅游

赵永盛

这是一片与灵秀山水辉映的美丽热土;这是一个被红色人文浸润的魅力之乡。

邢台县,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太行东麓,发出耀眼的光芒。

近年来,邢台县深挖独特的邢襄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明确整体打造中太行旅游强县、康养休闲目的地的目标和定位,确定了“三区齐创、五轴并进、百花争艳”的旅游布局发展思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做文章,以全要素融合推动旅游业全区域、全产业链发展。仅2019年春节七天假期,全县共接待游客113.51万人次,同比增长54.8%。旅游直接收入1441.3万元,同比增24.5%,带动社会效益达2.8亿元(2018年同期接待游客73.28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157.11万元,带动社会效益达2.3亿元;2017年同期接待13.76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56.9万元,带动社会效益达0.3亿元)。

上项目,增业态,夯实发展基础

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100多亿元,初步建成抗大陈列馆、大峡谷、英谈古寨、前南峪等19个景区及景点,山水汇农耕文化园、周公山等20多个景区正在有序开发中。目前,由县旅发委监管的景区及景点已达到39个。大峡谷、天河山、前南峪、云梦山、九龙峡、天梯山、紫金山7个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邢襄古镇、兴台古镇、德龙工业文化园3个为国家3A级景区,张果老山、小西天2个为国家2A级景区,天河山、紫金山、九龙峡、小西天-白云山、云梦山、天梯山6个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路罗游客集散中心

增设施,补配套,提升发展环境

为方便游客出行、提升游客满意度,全县持续加大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

1.高标准建设区域游客集散中心。先后建设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两座,即路罗游客服务中心、浆水游客服务中心;筹备建设邢台县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所有开业景区全部完成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和提升改造。

2.全维度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先后修复邢左、邢和、平涉等主要道路150余公里,建设景区旅游专线近200公里,修建桥梁170余座,实现了每个景区的旅游专线直通;同时,为彻底解决路罗高速下道口拥堵问题,连续两年削平两座山体,对邢左、平涉和高速下道口三岔口进行拓宽改造,使该路段通行能力大大提高;投资4.78亿元,建成全长48公里的抗大路旅游专线,贯穿天梯山、景梅山、邢襄古镇、抗大陈列馆等10余景区,带动沿线3个乡镇38个村2.5万余群众直接受益,辐射范围达到周边101个村4.2万余群众。

3.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先后修建星级旅游厕所136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景区及旅游专线周边村改造水冲式厕所1099座、改造户厕33138座。

4.全面提升食宿接待能力。在景区周边开设酒店、农家乐、特色餐饮等,提升住宿吃饭水平,打造吃、住、行全面覆盖。完成30家农(渔)家乐提升改造,可容纳2700人住宿、5000人就餐,并全部由县旅发委授予“精品旅游民宿(农家乐)”牌子;对农家乐、旅游景区负责人就餐饮操作规范、农家乐标准、接待、礼仪进行了共计四期综合培训,两期食品安全培训;同时,新开业高标准酒店5家、在建8家,现可接待能力1000人住宿、3000人就餐,2019年可达到5000人住宿、10000人就餐。让游客可以畅所欲“玩”,无后顾之忧。

5.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事劳动局、县职教中心作用,重点突出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养,建立旅游人才储备基地,强化旅游行业职业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全县大力度培训景区专业导游,为游客深入了解区域文化、景区特点提供专业讲解服务。并在景区设置路线导览图、景点标识牌,方便游客合理规划自己的游览路线。

6.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全县各景区内已安装完成电信、移动信号塔,实现了景区移动通信无阻碍,保证移动通信全域覆盖。现正在筹备建设邢台县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是集旅游、水利、交通、气象、公安等数据为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开启全域旅游智慧模式,实现数据融合共享。目前该项目的游客中心硬件设施已调试完成,并接入7个景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实时同步监控。另外,面向游客的微信小程序第一阶段已开发完成,进入测试阶段。该程序上线后,游客可实现“一机在手,畅游邢襄”。

强融合,扩链条,丰富发展业态

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等融合发展。

(一)促进旅游业与工业融合。强化工商旅融合,研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大力发展酸枣汁、核桃工艺品、苹果、蜂蜜、葛根粉、野韭菜花等旅游商品加工业;打造邢台县牛城牛酒,以酒旅一体化为纽带,强化兴台酒业引领作用,成为河北省首家以酒类生产和历史文化为主题,集生产、旅游、文化、绿色为一体的工业旅游生态园区;发展以传统工业技术展示、工业文化传承为主体的工业旅游。培育拥有博物馆,金刚园,炼铁高炉,炼钢通廊,还有水处理中心等设施的德龙钢铁工业园。

邢台县旅游吉祥物—邢哥与襄妹

邢台大峡谷-红崖绝壁

(二)促进旅游业与农业融合。要按照“第六产业”的理念,以生态经济沟建设为基础,把旅游作为生态农业的主线,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力建设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一要发展特色种植。要压减玉米等低效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林果、中药材、花卉等高效作物种植规模,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经济,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变冬闲为冬忙,让农民“全年有活干、四季有钱赚”。二要建好示范园区。着力打造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山区,打造邢台太行峡谷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以前南峪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7个乡镇,集科技示范、生态观光、旅游度假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浅山区,打造邢台抱香谷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于家庄山场为核心,辐射带动西黄村、龙泉寺现代农业开发,形成“六园两区一馆”新格局(万亩精品核桃园、万亩精品枣园、五千亩玫瑰种植园、五千亩油牡丹种植园、五千亩精品桃园、五千亩中药材种植园、天梯山旅游区、万亩生态修复区,王志琪纪念馆)。三要推进产业化经营。核心是抓好龙头企业,要加强与以岭药业、北京九绿等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打造品牌,提升农副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三五”期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年均增长3%以上,培育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不少于2家和4家。四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移联网信、绿旗颐高等现代电子商务企业为龙头,加快各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形成全覆盖,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使该县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充分挖掘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非物质文化,并通过积极打造英谈古寨、鱼林沟、茶旧沟、峰门、象外等民宿的形式展示出来,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活动,大力提升美誉度和文化影响力。

(四)促进旅游业与林业融合。紧紧围绕太行山绿化三年攻坚战,重点抓好浅山丘陵区绿化、环市区防护林带建设,实施山场绿化、村庄绿化、通道绿化、园区绿化等工程,注重提升邢左、邢和、平涉、抗大路等两侧亮化、美化等,建成多条沿途花廊,增设骑行驿站、游客驿站等特色节点200余处,为游客营造了“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走”全域旅游浓厚氛围。

抱香谷万亩梯田花海

办节庆,塑品牌,提升发展水平

指导各景区深挖文化特色,大手笔策划举办一批贯穿全年常态化旅游节庆活动,谋划举办了云梦山泼水节、天河山七夕爱情文化节、九龙峡桃花节、紫金山登山节、邢台乡村文化旅游论坛、邢襄古镇电子音乐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拉动全年旅游市场,提高品牌美誉度。同时立足全域旅游发展新形势,积极承办了邢台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首届中国(河北)红色旅游音乐节暨邢台县旅游文化节,通过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2018年共接待游客829.1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10122.98万元,全县游客量同比增长40%,其中外地游客同比增长60%,拉动经济增长,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2019年邢台县以承办邢台市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载体,全链条、全维度补短板、增设施、提质量,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加快全县文旅产业实现全域、全季、全民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实现由“山水风光游”向“全境域、全要素旅游”加速蜕变,在中太行绘就一幅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旅游新画卷。

猜你喜欢
景区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小A去旅游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