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让语文学习可视化

2019-08-20 09:14
江苏教育 2019年49期
关键词:成语状态思维

学生思维成长的状态是课堂学习的中心环节,是课堂观察的核心指标,更是课堂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然而,在大多数听评课中,评课者对课堂进行评价的形式多限于一支笔、一本听课笔记,多会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缺少对学生思维的关注。如何为学生思维生长提供必要的支持,让课堂真正有效?教师可以聚焦课堂展开观察,通过充分的观察准备、制定科学的观察过程、展开深度的观察反思,呈现学生的思维成长过程,努力让语文学习可视化。

1.课堂观察准备:以学为中心制定观察量表。

“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所决定。”课堂观察的视角比较多,基于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状态的观察初衷,可以从学习准备、教学倾听、师生互动和学习达成四个观察维度设计观察量表(如表1)。基于具体的学习内容,在每一维度分别设计若干观察点。课堂观察以全班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样本,四人一小组,每组由一位观察员记录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维度的学习状态。在达成阶段,教师可通过简单访谈,了解学生学习后的思维所达到的水平。

表1 学生学习课堂观察量表

2.课堂观察过程:聚力关注学习的细节。

了解学生的默会认知,确立研究的起点。教学应基于学生思维生长与提炼的原初状态来展开,因此,课堂观察也应关注、记录学生原初的思维水平。例如“成语”主题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调查发现,三年级学生的成语积累与认知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教学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在思维碰撞中完善、提升学生对成语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热情的学习态度。在此过程中,观察者可以记录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具体的学习表现,为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记录学习的真实节奏,推动观察的进程。课堂教学是变化发展的,观察者不仅要了解教师的教学环节,还应洞察学生在每一环节的思维态势,记录教师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学生的思维状态。例如,在“成语与生肖”学习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交流与自己属相相关的成语,引发学生对话交流,在此基础上设计小组展示环节,呈现、反馈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和学生做出评价,提出建议。从小组交流到表演展示,再至评价反馈,观察者可以实时记录不同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并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做出教学决策。

访谈学生的学习结果,分析课堂教学效果。课堂观察记录具有审视作用。例如,在成语实践活动的达成阶段,教师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访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观察者使用观察记录中的数据与信息来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进程,鼓励学生继续探究,不断挑战,让课堂学习不断延伸、拓展。

3.课堂观察反思:竭力追寻学习的意义。

课堂观察记录应较为客观地呈现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思维状态,从而为改进教学和深度学习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课堂观察记录展开反思,有助于彰显学习的真正意义。

学习是对学生的邀约。真正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会产生被邀约的感受。例如:在“成语与数字”教学环节结课后,有一个学生跑到教师面前:老师,上课时我没说到,我来补充……体现了学生在本次学习活动中的愉悦感受和对学习的接纳。教师应对所有的学生充满期待,让学生享受学习的盛情邀约。

学习是将儿童与知识相连。学习活动连接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体验,引领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潜隐的,而学生的思维状态是衡量学习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当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当课堂观察聚焦学生的思维态势,学生的学习活动才可能被观察、分析,进而改进教学。

学习是再实践的开始。“学为中心”是课堂观察的主题,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状态为教学实践反思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材料,能够帮助教师审视教学过程,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精准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每一个学习的相关场景,都可以生发出基于师生自身教育理解的诸多学习假设,并作为再实践的开始,真正实现课堂观察教学相长、学为中心的价值意义。

猜你喜欢
成语状态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拼成语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