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士勇:品牌经济是智慧经济

2019-08-20 17:54李瀚伟
中国名牌 2019年8期
关键词:江阴名牌营商

李瀚伟

《中国名牌》:可以先谈谈华宏集团的发展轨迹吗?

胡士勇:华宏的发展是从站起来、大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还是个贫困村,那时候即使是大丰收也还是解决不了温饱问题。我是孟巷村(现为华宏村)人,之前不在这里工作,在镇办企业当副厂长,后来是回到这里工作。

当时村里的现状是“干部头痛,群众失望”。周庄镇政府很头痛,因为这里经济滞后,矛盾多,所有的考核指标都很落后。老百姓头痛的原因在于村里经常换干部,可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很失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来主持村办企业的工作,当时上级给我的时间是一年半,如果有些效果,就让我留下来,如果没有成效就得离开。

首先,要建起党支部。我视贫困为机遇,坚持党的领导,坚信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党支部的建设关键是一个人带领一班人,依靠一批人,同时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发展。通过三年努力,我们站起来了,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从1992到2000年,村办企业营业额从不到300万元到3亿元,后来又增长到5亿元。

其次,是让企业大起来。因为抓住了前面的机遇,所以我们开始组建集团公司,扩大集团公司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打造产业品牌。在这个时期,我提出了“铸华夏品牌,创宏伟大业”,所以用“华宏”注册了商标。

再次,是让企业强起来。我们总结了成绩,也表彰了20年来为华宏集团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举行了20年的庆典。现在我们正在谱写下一个20年的新篇章,未来要打造“百年华宏、百亿企业”。这个阶段主要是要调整调优产业结构,建设人才队伍,从人才结构、科技创新入手,重视品牌建设,管理现代化,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所以,我们淘汰了很多粗放型企业,关掉很多环境污染和能耗高的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华宏集团目前以机械装备制造为主,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中国名牌》:华宏是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走过来的?这靠的是什么?

胡士勇:困難总是有的。按照我的话说,没有困难就没有进步,人要面对困难,敢于去克服困难。大发展有大困难,小发展有小困难,不发展更困难,要通过发展来面对困难。一旦有困难,可以靠营商环境的支持。可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双方面的,你首先要主动,要自己努力。你要有勇气说,我没有困难,自己去找市场。你把自己做好了之后,营商环境自然也会好起来。

话说回来,江阴的营商环境还是非常好的,原因在于它本身以经济发展为考核指标,江阴能够连续十七年成为制造业第一县,这靠的就是经济发展。

《中国名牌》:您认为江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胡士勇:我认为是大家的发展有共同的目标,大家共同的心愿连接了起来。我们这里是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在刚刚启动苏南经济、发展乡镇工业的时候,各界政府和企业是非常友好的关系。后来说要政企分开,但是政府和企业的目标和追求都是同向的,主要都是要做大做强区域经济。

《中国名牌》:政府有一些实际的帮助吗?

胡士勇:有的,政府有专门的部门指导上市,市发改委上市办也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企业上市。同时还有税收、土地其他方面的优惠,给企业很多的支持。

《中国名牌》:政府有什么激励措施吗?

胡士勇:政府每年都会搞三次大会,来针对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和成长性企业进行表彰,我们通常在重点企业30家的排名中位列中上游。对这些排名你假装不感兴趣和不敏感是不行的,它就是你的成绩。所以,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在此基础上,华宏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现在老百姓不再失望,领导也不头痛了。

《中国名牌》:您如何打造华宏品牌?对品牌经济有何理解?

胡士勇:品牌经济就是智慧经济,品牌的内核是核心技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才是品牌。品牌经济的另一个层面是文化,光把品牌做成知名度也是不够的。企业间的竞争正好促成了产业链经济的发展,规避了“温水煮青蛙”的局面。实际上,“与狼共舞”是非常健康的发展生态。

《中国名牌》:华宏品牌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胡士勇:我们的内涵是诚信,诚信是对产品质量的责任态度,要经得起第三方的考核和评判。我之所以上报驰名商标,是为我们的品牌服务。我们要打造“百年华宏”,也极为需要华宏本身的文化来支撑。

《中国名牌》:华宏的企业文化与江阴精神有什么关系?

胡士勇:这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同喝一江水,最体现江阴精神的三个字就是不服输。华宏也是不服输的。我们这个村大家都认为搞不好,也很多人说我自己当镇办企业的厂长挺好,但是我就是不服输,不相信搞不好。我现在依旧是视贫困为机遇,去香港建大楼没什么了不起,我在平地建高楼更有成就感。同样的太阳和同样的月亮,为什么会搞不好呢?关键在于人,要抓核心人和党支部的建设。我敢把指标亮出来给企业看,并踏踏实实地完成它。

《中国名牌》:在产业配套方面,江阴有什么优势吗?

胡士勇:这方面优势非常多。江阴的工业门类俱全,比如我要做精加工就有精加工企业,我要做热处理就有热处理企业,江阴也有专门从事前期材料分析的公司。可是你要是到外面去,要一个螺丝也得回到这边来买,这就非常不方便。

《中国名牌》:华宏集团打算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

胡士勇:一是技术,二是加工装备,但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才。我如何在这个平台上比其他人有优势,这只能靠人。转型是不容易的,而且一定要精准,转不好就容易失败。传统产业可以养家糊口,但是现在确实面临一些瓶颈。华宏要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不一定要500亿元1000亿元这些数字,我现在更想看到的是竞争力,而这个需要高科技人才来推动,来避免同质化竞争。

猜你喜欢
江阴名牌营商
撕名牌
魅力江阴
江阴特产——马蹄酥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