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走在前,做表率

2019-08-20 17:54李瀚伟
中国名牌 2019年8期
关键词:产品品质江阴名牌

李瀚伟

《中国名牌》:请问可以谈谈天江药业的发展历程吗?

俞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曾给中药带来很多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中药的颗粒化和标准化。实际上,这是天江药业非常重大的突破,目前我们已经占了整个市场份额50%以上。但在被国药并购之前,我们的发展曾陷入瓶颈。那时候员工不满意,客户也不满意,当然我们的产品品质还是很不错的。2015年后,我来全面负责这个企业,进行了很多改革。

《中国名牌》:当时具体的一些改革的措施是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

俞敏:首先是营销上的改革,这也是最艰难的一部分。我们原来的营销人员年纪都偏大。管理也没有制度化,一个人一个政策,一个客户一个价格。所以改革的时候大家态度有些激烈,很多老同志受不了,他们那时候发传单来批评我。不过大股东和上级领导还是非常支持我,所以我们还是毅然决然地走了下来。

其次是对整个战略做一些梳理。我们在2017年时提出“三年翻番、五年百亿”,同时我们还提出了要高质量发展。在管理上,我们提出“卓越绩效管理”。

从提出“百亿天江,只争朝夕”到“百亿天江,要高质量发展”,我们其实是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加上智能制造,带动高质量发展,也通过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从而“走在前,做表率”。

《中国名牌》:请问天江药业在智能制造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吗?

俞敏:智能制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跨区域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管控模式。

我们有四个产业园,是跨区域、多品种、全产业的,于是需要智能制造的手段去管理。我们一期的车间已经初步实现了信息化和自动化,可是还在初级阶段,二期在这个基础上会更进一步。未来我们会从单味加复方、从治病到健康、从国内到国际这三个方面去努力。

《中国名牌》:天江药业的品牌战略是什么,它的核心又是什么?

俞敏:是品牌是围绕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

我认为产品品质提升需要埋头做科研。科研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科研扎得越深,企业走得越远。所以我觉得品牌的功夫在于扎扎实实工作,把品质做好。我们现在做品牌一方面要做技术性的工作,包括药材和生产工艺;另一方面是做市场化的工作,要不断地和市场进行互动,把学术推广和科技研发贯通在一起。

《中国名牌》:您觉得天江药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俞敏:我觉得不叫成功,而叫成长。因为成功可能会让人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而用成长的话,会有无限的遐想和不断的努力。事实上也是如此,我觉得现在的状态就像张瑞敏说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因为你一旦不行,别人马上就追上来了,所以你要不断地改革创新。就像我们做改革一样,如果我每年都改一点点,就不需要动那么大的刀了。

至于怎么去做,我觉得只有埋头苦干。有人说,聪明人就是用笨办法。我们还谈不上聪明,更应该用笨办法去做。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你真正花了十年时间、坐了十年冷板凳的时候,一定会有成绩。

《中国名牌》:请问您怎么看天江药业今天的发展与江阴的营商环境之间的关系?

俞敏:江阴的营商环境是我们发展的必要条件。我走过很多地方,江阴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政府部门说自己是“店小二”和“急郎中”。从“急郎中”的角度来说, 2017年我们定了“三年翻番、五年百亿”这个目标,到了2018年初,高新区的一位主任一个月里面来了两次,来帮我们。当时我说产能可能会不足,他就帮我们协调各种问题,比我们还急。

从“店小二”的角度来说,各个部门都会过来现场办公,专程跟我们开现场会议。开会之后,他们饭都不吃,就直接走了。所以我都不知道很多政府部門的办公室在哪,基本上都是他们跑过来办公。

《中国名牌》:请问您可以从个人的角度谈谈对江阴精神的理解吗?

俞敏:举个例子,我有一次去哈佛大学,代理商跟我说:“不要说我们企业在江阴,就说是在上海边上。”我问为什么? 他觉得江阴是个小地方。但是我在介绍公司的时候,首先就介绍江阴,因为我觉得江阴是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首先,江阴有文化。我们讲延陵季扎,他是跟孔子齐名的“南季北孔”中的“南季”。我们江阴还有曹颖甫,他是一名经方大师。

其次,江阴混杂着北方人的豪迈和南方人的精细。江苏是个读书人的地方,读书人还是有点自己的精神追求,就是在内心修炼上讲求慎独,自己管理自己,同时有种使命感、责任感。我觉得江阴精神是五湖四海的人汇聚在一起产生的一种新性格。

猜你喜欢
产品品质江阴名牌
撕名牌
魅力江阴
江阴特产——马蹄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