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驴

2019-08-20 05:20付华林
华夏地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云贵华北平原龟兹

付华林

这幅图像源自莫高窟第217窟的佛教经变画,其中的青绿山水图像一直是艺术家盛赞有加的唐代图像。图像其中一行三人,前有引导者,后面两人骑着驴前行,图中的驴长耳长脸,体型偏小,驮着主人在山花烂漫的青山中穿行。

驴是唯一在非洲东北部被驯化的大型动物,经丝绸之路从中亚传入中国,最初饲养于新疆南部,大规模养驴始于汉代。

《逸周书》记载,西域向商王进贡的物产中就有驴。春秋时期,驴零星进入中原地区,史料记载卫灵公喜乘驴车出行。但是直到汉代,驴才通过贸易和战争大规模进入中国。汉代桓宽《盐铁论》记载:“骡驴骆驼,衔尾入塞”,证明西域胡商曾将大量精良畜种贩运到中国,其中就有驴;元朔二年(前127年),汉军对匈奴发动河南战役,汉将卫青“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到了太初三年(前102年),李广利攻伐大宛,已经能征发“驴橐驼以万数赍粮”,可见驴作为战争储备数量众多。东汉时期,驴逐渐在华北平原普及。三国鼎立之际,驴传入江南地区。唐代,驴传播到云贵地区,成为此地区的常畜,《蛮书》记载可印证。驴进入中国后,在内地的传播途径大致有两条路线:一条是陕西—四川—云贵的西南路线;另一条是由中原向南方传播的路線,即陕西—华北平原—长江流域—南方地区。生物学家对8个地方驴品种进行分析,印证了这一论点。到了清朝,驴已经遍布中国。

古代丝绸之路上,驴在短途运输中的应用率极高,法国学者皮诺曾经对丝路重镇——龟兹国出土的进出关记录做过调查,发现驴是当时进出龟兹的重要牲口,在很多商队中的数目甚至超过了牛马。敦煌藏经洞文献中的《祭驴文》,以祭奠驴而将讥刺的锋芒指向官家、军将、诗人、僧侣,是一篇愤世嫉俗的讽刺小品。在壁画上,如第285窟(西魏),驴是野生状态在山间从容饮水;第323窟(初唐)、第217窟(盛唐)驴是作为驮人的交通工具;第45窟(盛唐)、第61窟(五代),驴是作为驮物的畜力。敦煌石窟中出现的驴,只是作为单纯的动物或交通工具来表现,并未像对大象、孔雀等动物一样,赋予以神异特性。

猜你喜欢
云贵华北平原龟兹
丝绸之路上的龟兹
你的喜欢,我会记得
龟兹乐舞
弯腰也是一种成功
龟兹古乐
没钱
清晨
潘云贵:在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
龟兹之舞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