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流域农民弃耕调查与化解机制研究

2019-08-21 03:15黄婉玲杨玉莹黄欣
商情 2019年37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

黄婉玲 杨玉莹 黄欣

【摘要】西江流域一直是广西发展的重点区域,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可以直接带动西江流经的六个地市的经济发展。而近年来,由于缺乏劳动力等原因导致农田闲置,影响了西江流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针对当前西江流域的弃耕现象,如何解决西江流域的农民弃耕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以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具体了解农民弃耕的原因等,剖析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西江流域 弃耕 三农问题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西江流域发源于云南,流经广西,在广东佛山三水与北江交汇。其中,广西西江流域面积为21.69万平方千米,约占广西面积的92%,主要流经来宾、柳州、贵港、玉林、贺州和梧州六市,所跨面积广阔,从“十二五”规划开始,就被打造成南方重要开发轴带,对广西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农业对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西江流域地区大部分耕地被闲置,劳动力投入到其他产业,空置农田,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土地资源也极大的浪费了,影响了西江流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而西江流域所跨面积广阔,因此促进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对促进广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国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国家也十分重视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来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2016年4月25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村改革座谈中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二)研究意义

首先,研究西江流域农民弃耕的化解机制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对农村而言,改善农村弃耕现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则可以推动建成美丽乡村;对农业而言,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对农民而言,提高农田所带来的收益,可以在解决农村土地闲置的同时,促进农民的收入,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农民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其次,这一研究有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研究弃耕现象的化解机制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的能力和效益,提高农业的发展质量,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这一研究有利于促进广西的经济发展,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增加不仅可满足广西人民生活的消费需求,也为广西的加工业提供重要的原料来源,还为广西的工业发展积累大量的资本要素,此外,广西与东南亚的许多国家相接壤,农业发展好,农产品质量好且产量高则可以尝试出口,从而为广西经济建设赚取外汇。

二、西江流域农耕现状

在通过发放问卷之后,了解到目前西江流域的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分为务农、打工、经商和其他四类,其中务农依然占主要部分,但与外出打工的比例差距并不是特别大(如图1),这也就意味着在农村依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外出打工,同时还了解到主要是由于种粮收入低、劳动力不足和外出打工收益更多这三个原因导致农民耕种的积极性不高(如图2)。通过分析问卷可知,以务农为主的家庭年收入大部分在3000元以下,是不足以负担一个家庭的开支的(如图3),可见,农民外出打工的原因是由于务农的收入太低,而这也导致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农田出现不同程度的抛荒,据了解,当前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轻度抛荒阶段,小部分地区存在严重抛荒现象(如图4)。

综上,由于农村收入低、劳动力不足等原因致西江流域大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轻度抛荒、小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严重抛荒的现象。

三、西江流域农民弃耕问题的产生原因

(一)农村农业收入低

首先,由于缺乏科学种植导致农业收入低。农业在各类产业中是自然风险最大的产业,受自然制约程度极大,而在“互联网+”时代,西江流域附件的农村并没有采用新兴技术进行耕作,而是依然采取传统的耕作方式,加之其工业基础设施差,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增大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程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从而也就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其次,资源闲散也是导致农业收入低的一大重要原因,大部分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同时其他资源也没能集中的利用在农业发展中,因此农业收入低。最后,由于农户进行耕作时,较少分析市场情况,并没有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市场需要的农产品,而是随大流,如:有人种荔枝赚钱了就开始一窝蜂地种荔枝,结果供过于求,产品价值大大降低,因此农户耕作脱离市场也是导致农业收入低的一大原因。

(二)农村劳动力不足

由于农村耕种的经济收益低,越来越多人外出务工以改善家庭经济,这也导致了农村空心化,年轻的劳动力全都流向城市,留在家里的不是老人就是儿童。此外,我国的人口结构开始逐步迈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西江流域的农村务农人口老化,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劳动力不足,老年人因身体原因只能耕作小部分的田地,因此出现土地无人耕或少人耕的现象。

(三)政府政策落实不够

据了解,西江流域的大部分村委会或镇政府对本地区的土地抛荒问题都相对应的采取了措施,但实施的效果甚微,在土地流转方面没有健全相应的机制。可见,西江流域的土地流转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灵活性,可操作性不强,政策实施的效果不够,没能提高农民耕作的积极性。

四、西江流域农民弃耕问题的化解之策

(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生产规模化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生产规模化,首先要因地制宜的提出方案,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的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的发展短板,可效仿山东鄄城县整合农资、农机、技术等生产要素办好农业服务合作社、成立种植合作社,开展耕、种、管、收、加、销全程托管或者针对个别环节的半托管服务,并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服务费;其次,农村现代化不仅包括“物”的现代化,还包括“人”的现代化,因此要给农户专业的指导,对农户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农户的耕作技能以及传授科学的农业知识,让农户在之后的耕作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市场选择恰当的农作物进行耕作等,进行科学耕作;最后,政府要落实好“惠农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对农业生产进行发放补贴,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同时,不断完善工业基础设施,成立专门负责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公司,利用科技产品如飞机等进行虫害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率,提高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科技化,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着力打造西江流域粮食品牌,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民可以安心耕作,减少弃耕现象。

(二)制定有效的激勵政策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需要,且是由低级到高级递进的关系。因此在制定激励政策时,要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合理需要,让外出务工者看到返乡创业对自身的益处,从而提高其返乡创业的积极性,要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的发展短板,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实现“留住人”。

首先,政府出台并落实、宣传好相关的创新创业政策,如银行提供低利息贷款鼓励青年创业资金等,尤其是在农业创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创新建议或小有成就的人进行表彰,不仅让他们获得物质上的表彰也获得精神上的表彰。再落实好各项农村优惠政策,为农民提供经济和政治保障,要增强农民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其次,对耕种成果进行考核,可效仿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根据农作物的质量、产量、成本等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对考核结果最好的农户进行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奖励,激励农户创新耕作方式,吸引农户的兴趣。最后,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加强监管,使土地流转机制实施有效,要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规定,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土地流转工作有序进行。在制定土地流转新机制方面,可借鉴巴中市制定的奖励政策、保障机制和惩罚机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还要切实规范土地流转城区,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解释、引导等工作,建立土地流转供需和市场价格等信息库,为土地流转转出和转入的双方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

(三)合理、创新地使用土地

针对地区实际条件,合理、创新地使用土地,首先,可以将农业与旅游业、加工业相结合,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如经营农家乐等。据了解,贺州市和玉林市有比较著名的景点,因此可以借鉴福建省龙岩市的培田古民居的农家乐形式,在景点附近建果园,游客在游玩中可以通过买门票到果园中采摘水果;柳州市有许多少数民族,因此可以办少数民族特色的农家乐,将农作物制成少数民族特有的食物以合理的价格卖给游客,或者让游客直接参与到制作中来,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其次,可以将农业与互联网、农村和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由农户为客户建立种植承包区,帮助住在城市的客户种植无公害蔬菜水果,再由客户亲自采摘,从而促进农业的创新发展,使农村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最后,还可以开展育苗基地,为广西农业研究相关人员提供研究基地,由广西农业研究机构承包整片土地,作为实验田,农户可以根据实验要求为其进行日常照料,培育幼苗,这一做法在充分利用了土地的同时,也为广西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方便。

五、结语

弃耕问题不是短时间之内导致的,也不会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在对弃耕问题的解决方面还应不断深入研究,不断与时俱进地提出有效的对策,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超越此时的发展阶段,也不能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参考文献:

[1]熊小菊,廖春贵,丘海红,胡宝清.广西西江流域贫困特征及致贫因子的地理探测[J/OL].广西科学院学报:1-8[2019-05-27].

项目基金:项目来源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区级)“西江流域农民弃耕调查与化解机制研究”(项目号:201811354137)。

作者简介:黄婉玲,女,1998年出生,福建龙岩人,梧州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6级学生;杨玉莹,女,1997年出生,福建龙岩人,梧州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6级学生;黄欣,女,1998年出生,广西南宁人,梧州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6级学生。 注:文中的图表源自分析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所得。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扶贫审计策略优化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现代化建设中的“三农问题”
农村土地抛荒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
关于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
陇原渔夫
戴上红领巾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