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

2019-08-21 06:07付华林
华夏地理 2019年7期
关键词:经变仪仗供养人

付华林

莫高窟第12窟主室东壁甬道门上的这组图像,画的是晚唐时代的供养人索奉珍夫妇,女供养人身后侍婢所执扇是体现礼仪的仪仗扇。仪仗扇的起源可追溯到战国,原本是以扇为屏障,出行时起遮擋作用,后来则发展成为体现帝王威严与礼仪的仪仗。

先秦文献《世本》记载,扇子是周武王发明,但《说文解字》说尧舜之时用萐莆的大叶子扇风纳凉。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竹扇实物,是江西靖安县东周古墓出土的短柄竹扇,这柄竹扇产生于距今2500—2600年的春秋晚期。

丝绸之路西端的古文明区域,使用扇子的历史也非常久远。古埃及壁画中,冥神奥赛里斯与法老王之间以一柄长扇作为分隔;图坦卡蒙墓出土了镶着鸵鸟羽的象牙扇,上面还有国王的标记,这位年轻的法老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334-前1323年。而伊朗高原出土公元前1750年的红陶残片上也有扇子的形象,画面是一位权贵者坐着,后面一位侍者为双手持扇静立,图像显示扇子已经具有礼仪性用扇的意味。在欧洲,扇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另一说是6世纪)。最早的扇子是“圣扇”,是一种用金属、皮革、丝绸、羊皮或羽毛支撑的扇子,在天主教的宗教礼仪中使用。到了16世纪初期,欧洲开始从中国大批订购扇子,《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记录,仅1859年上半年从上海出口到外国的扇子达到了一千万把以上。中国扇子无论材质还做工,都相当考究,扇子不仅成为欧洲名媛的标配,还变成上流社会时尚和身份的象征,英国作家威廉·科克收集各国妇女用扇子进行的暗示,写成《扇学》中的“扇语”一章,如女性用打开的扇子支着下巴,意思就是“我希望下次同你早点见面”。

中国本土的扇子形制也不是一成不变,今天常用的折扇,学界基本认定来源于日本,可上溯到奈良时代(710—794)的桧扇和蝙蝠扇, 而后从日本向西经朝鲜传播至中国。从《宋史·日本传》可知,折扇进入中国的时间不晚于北宋端拱元年(988)。

佛教起源于印度,经典中扇子的记载也很多,如《佛说长阿含经》卷二提到:“阿难在世尊后持扇扇佛”。敦煌石窟壁画中有许多扇子,如莫高窟第196窟“张议潮出行图”、莫高窟第220窟“维摩诘经变·帝王出行图”以及莫高窟第468窟“女供养人图”中都有作为显示礼仪的扇子出现;日常用的扇子在经变画中往往画成神佛的手持物,如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诘居士手持的麈尾(魏晋时期兼具扇子功能的道具)、莫高窟第334窟天女的持扇等;另外藏经洞文献中也有端午节赠送扇子的记载。

猜你喜欢
经变仪仗供养人
莫高窟法华经变中的农耕图艺术
莫高窟晚唐经变画乐器内容比较研究——以第18、12窟与第85窟为例
拉卜楞寺“道得尔”仪仗音乐的历史梳理①
朝鲜时代卤簿制度与仪仗军服饰
千佛崖805窟供养人造像的几点思考
莫高窟西夏洞窟壁画弥勒经变考
莫高窟第98 窟《维摩诘经变》新探
西夏时期莫高窟的营建——以供养人画像缺席现象为中心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养人像蠡探
西夏佛教艺术中的“家窟”与“公共窟”——瓜州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构成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