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2019-08-21 13:25陈家仁刘文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处方

陈家仁 刘文燕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科门诊处方的不合理用药状况。方法:利用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对儿科门诊2017年10月-2018年9月所有电子处方数据进行计算,按2%等间隔抽取诊断及治疗的2300例患儿的2300份处方,对抽选的全部处方中用药合理状况予以评价分析。结果:2300份儿科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占20.00%,合理用药处方占80.00%;460份儿科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中,无适应证用药占48.91%,适应证不适宜占20.65%,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占19.57%,用法与用量不适宜占5.43%,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占1.74%,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占0.43%,不规范用药占3.26%。结论:儿科门诊处方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儿科門诊用药管理,保证患儿的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儿科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

儿科门诊患儿的用药安全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及重视,对儿科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状况予以分析,有利于提升儿科门诊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本文统计2017年10月-2018年9月儿科门诊诊断及治疗的2300例患儿的2300份处方,评价分析儿科门诊处方的不合理用药状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利用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处方(医嘱)点评模块对儿科门诊2017年10月-2018年9月所有电子处方进行调查,按2%等间隔抽取诊断及治疗的2300例患儿的2300份处方,其中男1250例,女1050例;年龄1个月~16岁,平均(5.62+1.23)岁。

方法: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院儿科门诊用药相关规定、各药物说明书等对儿科门诊处方开展用药合理情况点评分析,主要点评儿科门诊处方所应用药物的适应证、用法与剂量、药物配伍状况等。

结果

分析儿科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状况:2300份儿科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为460份,不合理处方比例为20.00%。其中不规范处方15份,占不合理处方数的比例为3.26%;不适宜处方220份,占不合理处方数的比例为9.57%;超常处方225份,占不合理处方数的比例为9.78%。

分析儿科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类型:460份儿科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中,无适应证用药最多;其次是适应证不适宜和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之后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及遴选的药品不适宜、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不规范用药,所占百分比见表1。

讨论

儿科患儿的年龄比较小,其机体脏器相关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源性相关疾病,所以,保证儿科患儿的用药合理性十分重要1231。本文研究资料显示,儿科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占20.00%。

适应证不适宜属于不适宜用药,指处方开具药品的适应证、功能主治或作用与用途与临床诊断或病情不符。例如:①我院儿科门诊选择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作为各类病毒性感染的经验性首选药物,超适应证用药现象比较突出。单磷酸阿糖腺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腺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其药理机制是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只对DNA病毒有效;而引起支气管炎、肺炎、手足口病等的常见病毒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上述病毒均为RNA病毒,不宜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②患儿经诊断为头面部裂伤,开具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联合甲硝唑注射液。但是,对于头面部裂伤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一些革兰阳性菌,一般给予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进行预防用药即可。甲硝唑注射液是针对抗厌氧菌,而该诊断不具有甲硝唑注射液相关用药指征。在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处方中,将特布他林注射液、氨溴索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及喘可治注射液用于雾化吸人。雾化吸入属于一种特殊的局部给药方式,一方面局部给药后不经过肝脏代谢,另一方面雾化吸人有一部分仍会进人血液经肝脏代谢,但就失去了雾化吸人给药方式的优势,加之非专用剂型用于雾化吸人增加了用药的弊端。静脉制剂中含有防腐剂,如酚、亚硝酸盐等,吸人后可诱发哮喘发作。非雾化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雾化颗粒要求,无法通过呼吸道清除,可能在肺部沉积,从而升高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故不推荐以上注射液用于雾化吸人。雾化吸人可选择特布他林雾化液、布地奈德混悬液等雾化剂型药物。目前我国中药类无雾化剂型,无充分证据表明中药注射液雾化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也无相关配伍数据,因此不推荐中药注射液用于雾化。

在不合理用药处方中,药物不适宜也占据一定比例。例如:①头孢丙烯分散片治疗2~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剂量为7.5mg/(kg.次),2次/d。患儿4.5岁,15mg/(kg.次),3次/d,其用量超过常规。②黄栀花口服液的用法用量为2.5~3岁5mL/次,4~6岁10mL/次,7~10岁15mL次,≥11岁20mL/次,饭后服,3次/d。患儿5.5岁,15mL/次,其用量超过每次常用量。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比例不大,但也应给予关注。例如:①支气管肺炎、新生儿肺炎、小儿咽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喉炎选用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或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经验治疗起点过高,门诊经验用药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针对病原体和流行病学首选《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推荐的药品。②将左氧氟沙星片用于15岁患儿。左氧氟沙星用于婴幼儿及18岁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在未成年动物中应用左氧氟沙星可致关节软骨病变,故<18岁患者禁用。

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静脉滴注药物溶媒不适宜。5%葡萄糖注射液和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存在配伍禁忌,报道的实验结果为物理上忌配或肉眼观察到忌配(肉眼观察到或电子学方法检查,出现颗粒形成、雾状、沉淀、颜色改变或气体释放)。在实验条件下24h(或>24h,一些特殊情况下实验时间<24h),≥1种或多种成分的分解率>10%。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应选择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滴注溶媒。

综上所述,儿科门诊处方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进一步加强儿科门诊用药管理,儿科门诊医生、药师以及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处方认真审查和核对,且加强儿科门诊相关医务工作人员的药物知识学习,提升其用药安全意识,充分保障儿科门诊患儿的用药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谭秀芳.儿科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4):82-84.

[2]申斌:我院门诊处方对儿科用药合理性的评估[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6):1895-1896.

[3]吕美春.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3):203-204.

猜你喜欢
不合理用药处方
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药剂科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及实践做法分析
500张处方抽查点评分析
精神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