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08-22 04:30程芬
消费导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

程芬

摘要:经济的飞速发展丰富了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影视、网络、抖音、直播等大众传媒成为居民文化消费的主流,非物质文化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日渐被遗忘和流失。非物质文化遺产本是民族文化差异的体现,象征民族精神和智慧,既体现精神层面的教育意义,又具备物质层面的经济价值。当前,依赖于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逐渐在消失,很多传统技艺濒临着失传和灭绝,不少技艺匠人带着一身无人继承的手艺遗憾而终,那些属于国人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和资料,有些竟然被毁弃和流失到了境外。实在令人惋惜不已。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 荣昌陶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将重庆荣昌陶制作工艺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陶兴于汉代、盛于明清,90年代陶产量曾多达940余万件,大部分远销海外,这样鼎盛繁华的行业如今不复存在,民间工匠寥寥可数,金砂釉、均釉等传统制釉技术都已失传。流失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艺,更是民族心血的凝聚,是民间文化的千百年沉淀。

重庆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抖音刷红了洪崖洞、磁器口、观音桥、李子坝等多个具有重庆特色的网红景点,却忘了重庆也有过如景德镇瓷器般闻名的名片——荣昌陶,比起网红景点的地形奇特,荣昌陶更是承载了千年来传承至今的巴蜀文化,而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动摇了巴蜀文化的根本,作为文化传播和教育的校园,重庆高校理应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传承荣昌陶的光荣使命。

一、荣昌陶的在重庆高校的传承

2013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基地,用以推广各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引入教学体系,2015-2018年,共开设蜀绣、烙画、梁平竹帘、荣昌安陶等方向共8期非遗传承人群培训项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16年11月,在文化部主导和重庆市文化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指导下,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陶器艺术培训班”在四川美术学院再次启动,以传统荣昌陶器制作工艺为路径,培养最具发展潜力的传承人。2017年11月,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获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

二、PEST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分析(political andlaw factors)。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2004年8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3月,我国国务院颁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次年公布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昌陶制作技艺于2010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2月25日,胡锦涛主席签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2年7月26日,经重庆市人大常委第三届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公布《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

(二)经济因素(economical factors)。随着安陶古镇的重现,围绕荣昌陶产业的旅游、文化链开始延伸,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委员会经过调查得知,重庆安富现有文创企业40余家,规模制陶企业15家。仅三天的首届荣昌陶文化艺术节暨安陶小镇开街活动,吸引了国际柴烧艺术家协会、江苏宜兴、广西钦州、云南建水等陶产区、部分高校、行业协会人员、台湾地区及美日韩等国近i00位嘉宾参加了活动,来自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荣昌陶器的制作,小镇累计接待游客23万人次,带动消费5000余万元,拍卖3l件共计150余万元的荣昌陶作品,其中,单件作品最高成交价60万元。

重庆市荣昌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经过调查发现,截止2018年4月16日,荣昌现有陶瓷企业70余家,规上企业26家,2017年规上产值41.3亿元,同比增长29.9%。

(三)社会和文化因素(SOClal andealtllrall factors)。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现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崇敬。高校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随着高校不断改革与教育不断进步,高校人才培养的功能在不断的增强,为文化传承发展输送的人才也越来越丰富。重庆多所高校打造陶艺传承基地,将陶艺课程纳入高校课程体系,有力的推动了陶艺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factors)。科技发展实现了陶艺制作从小批小量到大批大量的制作,现代陶艺多为机器和模具制作,使陶制品的外观更统一更规范,大大提高了成品率,产品个体差异逐步缩小。但陶艺文化之所以能够一代代传承下来,是因为它仍旧是一个传统手工业,需要陶艺匠人的技艺,同时釉料的配制和研发,单靠科技也无法完成。

陶艺技术的发展更依赖于陶艺匠人的经验和手艺,高校传承途径有效的保护了陶艺技术,同时高校作为科研部门,对釉料的研发有诸多便利之处。

三、结束语

高校作为教育传播的载体,颂扬民族文化理所应当。通过高校教育,开展荣昌陶艺普及教育,将荣昌陶文化作为校本教材,培养荣昌陶艺匠人后备人才。在重庆本地高校开设陶艺设计、雕塑、美术等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聘请荣昌陶艺匠人传播匠人精神,巩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传承模式,培养广泛适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荣昌陶艺的不断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