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思想和哲学智慧的群像图卷

2019-08-22 05:48陈悦
速读·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路人过客野草

陈悦

群众,是与先驱者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广义上包括了先驱者面对的孩子、青年、敌人等群体。鲁迅在《野草》中运用了象征等艺术方式描绘了多个群众的形象,整部作品仿佛是一幅饱含着思想和哲学智慧的群像图卷。

《秋夜》中描绘了一个只会做梦的小粉红花形象。小粉红花是对“黄金时代”有绝对向往的群众的象征,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冻得红惨惨”却仍然在做梦。惨烈现状与美好梦境形成鲜明对比,不符合“中间物”意识,因而有绝对向往“黄金时代”的嫌疑。

《求乞者》以灰暗的色调和简单重复的文字最直接、客观地描写出了鲁迅脑海中的北京群众形象,包括情感和灵魂空洞的求乞者和路人。此篇对求乞者只有动作描写,“追着”“哀呼”“摊开手”这些动词简单生动地勾勒出求乞者的形象,丰富的动词反衬出求乞者空洞的灵魂。他们不知为何求乞,也毫不在意是否得到施舍,只是行尸走肉般完成着求乞的动作。这样一个充满奴性气息的孩童求乞者,何其可悲!

路人是群众形象的典型之一,在《求乞者》《复仇》等作品中多次出现。《求乞者》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四次写到了“另外有几个人,各自走路”,并多次渲染了“四面都是灰土”的环境。此处的路人与其说是冷漠的,不如说是灵魂干枯的,他们只是“各自走路”,路上的一切不能激起他们任何思想情感的波澜。如此惜墨如金的描写方式,却能充分揭露路人如行尸走肉这一深层次的悲哀!与《求乞者》相反,鲁迅在《复仇》中毫不吝啬笔墨地将路人的情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充分渲染出路人对观赏复仇者杀戮行为的渴望,而这种渴望源于路人的无聊和精神上的干枯。《复仇》(其二)中的路人不仅是无聊的看客,还做出了对先驱者伤害极大的疯狂卑劣之事,他们“辱骂”、“钉杀”了人之子,更为“血污、血腥”。

老翁亦是群众形象之一,他平庸、麻木、无为。但鲁迅对此形象没有明显的褒贬义,只是客观描绘出过客人生路上遇到的千万群众中的一员,过客正在走的是老翁曾走过的路,过客也处于一种探索的状态,似乎还有成为老翁的嫌疑。

孩子也是《野草》中群众形象的一部分。在群众敌意的包围中,孩子偶尔也成为了其帮凶。《颓败线的颤动》中鲁迅给孩子一句简答却极有杀伤力的台词:“杀!”《求乞者》中那个让“我”产生“憎恶”之感的求乞者竟然也是个孩子。但鲁迅对孩子仍然流露出许多热爱与希冀,正如《过客》中给人以清丽之感的女孩形象,其特有的审美行为体现出了心灵与自然高度合一的境界,给予鲁迅极大的欣慰和动力。

鲁迅在《失掉的好地狱》《狗的驳诘》《立论》《聪明人与傻子与奴才》等作品中直接以“人们”“人”指称群众形象,并揭露出群众贪婪、凶狠、无情、虚伪、奴性的特性。这些人们中亦不乏许多有各种优美头衔的慈善家、学者、文士、长者等,但他們无一不是打着动听的旗号,却让先驱者陷入“无物之阵”的群众之一。

在《野草》中,先驱者的亲友也是群众形象的构成主体之一,但他们往往也会加入敌人的阵营,给先驱者以极大的伤害,让先驱者在发展自我与牺牲自我之间、在爱与憎之间踌躇,产生如《颓败线的颤动》中老妇人“眷恋与决绝,爱抚与复仇,养育与歼除,祝福与诅咒”的复杂情感。

《野草》中塑造的群众形象折射出鲁迅高度的思想和哲学智慧。

其一是对黄金世界的批判。

王晓明在《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中指出:鲁迅甚至把所有‘将来一定好式的议论,都看成是某种欺骗。作于这一时期的《野草》,无论是在先驱者还是群众形象的塑造中,鲁迅关于黄金世界的思想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黄金世界指没有现实途径或没有做出现实努力去追求的最美好却最虚幻的梦,正如在悲惨境遇中还仍做着黄金世界的梦的小粉红花。

鲁迅的黄金世界思想主要集中于对知识分子与共产主义运动关系、知识分子在新社会历史命运、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现状共产主义运动目标关系的探索讨论上,这在当时和今天,于集体于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是将发展自我与牺牲自我相结合。

钱理群曾在《心灵的探寻》中说:“鲁迅就提出了一个以进化论为基础的、‘发展自我与牺牲自我互相制约与补充的伦理模式。”发展自我与牺牲自我是贯穿鲁迅一生的重要思想之一,因而鲁迅才能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没有以知识分子的高姿态蔑视群众和做出拒绝承担社会责任的极端利己主义之事,做到以不卑不亢的合理态度面对牺牲。

在《复仇》(其二)中,人之子没有反抗被钉杀的命运,这体现了先驱者勇于面对与接受麻木卑劣的群众带来的伤害,是勇于牺牲的;但面对疯狂、卑劣的群众,先驱者从来都不做无畏的牺牲,而要复仇。在《复仇》中,人之子虽然不逃避牺牲的命运,其身体之痛与精神的大欢喜却形成了鲜明对比。表面上人们诅咒嘲弄和钉杀了人之子,实则作品中通过第三人称叙述方式,写出了人之子的复仇方式,即以精神上酣畅淋漓的大欢喜和“玩味”人们做出的可悲悯、可咒诅的行为这一方式进行复仇。先驱者面对普通群众尚且能决绝地复仇,可当最爱的、曾为之牺牲一切的最亲的人也转变成了那些带有恶意的群众的一部分时,便只能如《颓败线的颤动》所写,让颤动在荒野中激起汹涌的波涛了。

群众形象是《野草》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是让野草“在旱干的沙漠中间,拼命伸长他的根”却只为了“使疲劳枯渴的旅人,一见就怡然觉得遇到了暂时息肩之所”的动力之源。

猜你喜欢
路人过客野草
留守
一束野草
一束野草
南京·碎影
过客
揣测
秋蝉
过客
过客
方法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