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砥砺笃行
——沈阳工业大学

2019-08-23 02:43英盛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学风校区沈阳

■文/英盛

>>>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研究应用型大学,始建于1949年,1985年由沈阳机电学院更名为沈阳工业大学,原为国家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1998年起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在“双一流”建设中被列为全省冲击国内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由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中央校区、兴顺校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位于辽阳市的辽阳分校组成,总占地面积158.99 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6.92 万平方米。办学主体位置坐落在有“东方鲁尔”美誉的沈阳市铁西区,中央校区(主校区)位于沈阳市装备制造业聚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中国制造2025 与德国工业4.0 战略对接的重要载体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占地面积95.8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81 万平方米。

科技工作发展迅速,现已形成国家、省、市、校四级科研平台体系,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教育部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 项、三等奖1 项。在这里,诞生了4 项中国首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分别是1979年的中国第一台稀土永磁电机,1997年的中国第一台异型螺杆加工数控铣床,2004年的中国第一套长输管道智能检测系统,2005年的中国第一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近三年来,学校科技进款额每年均超过1 亿元,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8 项,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4 项。学校立足和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形成了以工为主的办学优势与特色。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坚持以服务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为导向,牵头组建了辽宁装备制造产业校企联盟等联盟5 个,创办了辽宁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院。推进校企协同创新,从科技成果转化源头做起,打通科研立项、产品开发、产品中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辐射的全流程,先后组建校企共建研究院近20 个;推进校地深度融合,以服务辽宁“三市两区”为重点,创建铁岭研究院、辽阳研究院,完善营口研究院,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沈抚新区开展紧密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德国韦格纳吉、中国太库科技三方合作共建“中德国际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引导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先进成果在辽宁落地转化,近年来学校科技成果在辽转化数量和转化率位于省属高校前列。

学生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大力营造良好育人生态,不断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思想教育是灵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管理、学生服务、校园活动的全过程,形成了有影响力的“大学讲堂”等系列品牌活动,荣获辽宁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奖;坚持安全稳定是底线,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全方位的安全意识教育,被评为辽宁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坚持制度建设是防线,落实《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形成体系完备的学生管理服务制度体系;坚持队伍建设是引线,深入开展辅导员系统培训和职业能力大赛,1 人荣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在辽宁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连续获得优秀组织奖并先后获得一等奖两次。坚持学风建设是主线,持续推进优良学风班级、优良学风年级和优良学风学院创建活动,形成了“学在工大”的良好氛围。先后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辽宁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正在“家文化”理念的引领下,按照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三个轮子”一起转的总体布局,一流之“士”、一流之师、一流之“吏”、一流之校“四个一流”一起抓的具体举措,勠力同心创建国内一流大学,以“奋进之笔”谱写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学风校区沈阳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