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业务的“一张光缆网”规划建设研究

2019-08-23 10:41石朗昱
数字通信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接入点光缆基站

石朗昱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乌鲁木齐 830011)

1 研究背景

伴随着4G 业务、有线宽带(专线)接入需求的高速增长,对传送网一张光缆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整个传送网来说重点要求是带宽能力和接入灵活性,对一张光缆网末端接入来讲重点要求是更密集的分纤点以实现更灵活的接入。为了满足综合接入要求,需要在“一张光缆网”建设中涉及的带宽、分纤点密度、接入方式进行结构优化调整。本文从带宽、分纤点密度和接入方式等多个方面给出综合解决方案,以期为运营商“一张光缆网”建设提供支持。

2 提高传输网的承载带宽

无线技术发展中的载波聚合、TDD/FDD 融合、3D-MIMO 以及有线接入技术发展中的10G PON、千兆专线等对传输带宽的需求是比较大的。为了满足上述业务需求,传输大带宽建设重点内容如下:

(1)核心层及骨干层引入100GE/400GE OTN 设备、100GE/40GE PTN 设备提高汇聚层的设备能力。

(2)优化传送网结构层级,接入汇聚层引入10GE 接入环,优选主干光缆成环,次选主干+配线光缆成环。

(3)为了满足LTE、集团专线的大带宽接入需求,PTN/OTN/OLT 等设备下沉,优选10GE 接入点,或者业务密集区的综合业务接入点。

(4)传输结构一方面扁平化一方面分层部署,打造核心层、骨干层、汇聚层三层架构,其中核心层实现MESH 组网为后期SDN 引入打下基础,骨干层半MESH 组网实现最短路径可达,汇聚层能有效收敛业务。在组网时应考虑安全性高的光缆路由。

图1 传送网目标架构的演进方向

3 增加综合业务接入区分纤点密度

无线技术发展中小微皮飞站以及满足家庭宽带、政企专线接入,需要更密集的分纤点。需要在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中引入微网格建设内容,不断增加分纤点密度。

(1)微网格建设:依据基站、家宽、集客业务需求,以光交为中心的“微网格”精细化覆盖,充分盘活现网基站,大力构建汇聚机房等基础资源,并为其它业务预留一定量纤芯资源,与一张光缆网“微网格”相融合。自下而上补充完善业务区内的业务盲区、薄弱区。全面提升全业务快速接入能力。

图2 微网格建设目标示意图

(2)汇聚机房需要增大机房密度,实现深度覆盖。微网格机房内部署OTN、PTN、OLT 等传输设备,OTN、PTN 解决大颗粒政企、集团专线业务;OLT 解决互联网专线、家庭客户等业务接入。

(3)综合业务接入点和分纤点:增加城区综合业务接入点、密集部署一二级分纤点,进一步缩短业务接入距离20%,所有业务点接入距离不超过300米。

(4)光缆网:补充主干光缆的覆盖,一二级分纤点规划后,配线光缆和末端接入光缆要配套跟进建设。

图3 传送网基础资源建设思路

4 打造灵活的接入方式

无线技术中小微皮飞基站部署灵活且部署密度大,为更方便的接入,需要建设更加灵活的传输接入。

(1)小微站、皮站、飞站优先使用PON 接入承载方式。

(2)PON 接入方式的引入将导致末端接入光缆由环网向星型结构发展,允许配线光缆和末端接入光缆存在大量的单链结构。

(3)PON 接入方式的使用将消耗大量的PON 端口和主干光缆纤芯,需要将OLT 下沉,以节省纤芯资源。

(4)为了实现更灵活的接入方式,将OLT/OTN 等设备下沉,大量引入相关的接入层设备。

根据中国移动现网设备部署实际,目前已有CMNET 网、GPON 网络、PTN 网络,无线基站和有线宽带接入可采用的网络承载方案主要有PON+PTN、PTN+CMNET、PON+CMNET、PTN 端到端等4种。结合技术先进性、带宽需求、时延要求、同步要求等考量指标,目前推荐选择的方案为PON+CMNET 和PON+PTN 方案,如图4、图5所示。

对于部署在PON 覆盖区域的4G 小基站,原则上采用PON+CMNET 回传方案;对于小基站部署场景不具备PON 网络但有PTN 资源的场景宜采用PTN+CMNET 回传方案;原则上不推荐使用PON/PTN+PTN 的承载方案。

图4 GPON+CMENT

图5 GPON+PTN

5 结束语

随着4G 网络及全业务的发展,大量建设小微皮飞基站、家庭宽带预覆盖及专线接入,对光缆网的需求是提供更大的带宽、更低的时延、更密集的分纤点密度、更灵活的接入方式以及更高的安全性。为了解决带宽问题,本文提出引入100GE/400GE OTN 设备、100GE/4OGE PTN 设备,10GE 接入骨干环,OTN/OLT 设备下沉等。为了解决分纤点密度问题,本文提出了微网格建设,增加城区综合业务接入点、密集部署一二级分纤点,不断增大汇聚机房密度,优化汇聚机房布局。为了解决接入方式的问题,本文提出引入PON 接入方式承载小微皮飞基站,末端接入由环形向星型结构拓展,OLT/OTN 设备下沉,引入10GE PON。

表1 各种承载方式的对比

猜你喜欢
接入点光缆基站
模糊聚类下的接入点选择匹配定位算法
铺条长长的海底光缆
基于无线通信的信号系统AP接入点改造方案
多光缆的光纤通信信号多路传输系统
基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自动化探讨
可恶的“伪基站”
高校 WiFi 9 大谬论
基于GSM基站ID的高速公路路径识别系统
高速铁路基站市电接入的设计创新
浅谈光缆连接器的小型化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