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权有关思考

2019-08-24 05:58武峥赵灯峰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权思想政治理论课

武峥 赵灯峰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构建意识形态领导权,突出大学生主体责任、网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要形成互联网教育思维,掌握互联网时代科学工作方法,建构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领导权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带来新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高校担负的重要使命,提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要求。高校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了意识形态争夺的主要阵地,因此,能否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党的教育事业,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当前,随着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难度和压力。网络影响人们的思维、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心理和“三观”的涵育,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教育方式、教学方式,要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高校如何综合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借助网络所带来的便利之处,融合辅导员教育和思政课教学抓住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事关能否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当前高校现阶段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新挑战

根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时代。现有网民中以青少年、青年和大学生为主,网络成为大学生第四成长环境,大学生“无网不生”,网络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休闲娱乐等密不可分。相关调研显示:“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的占85.2%,使用微信、微博达到96%,占20%以上的大学生学生认为因上网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休息。”[1]由于互联网具有自由性、交互性、即时性、隐匿性、个性化、群体性等特点,信息在网上传播存在失真、片面、不客观等问题,一些不良信息在网上、传播发酵,容易引起大学生围观,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

1.良莠不齐的网络影响大学生“三观”。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单纯,更容易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三观”。但是,互联网改变了这一状况,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2.互联网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及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中,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构成的高校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依靠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具有领导权。互联网丰富的知识、即时性等特点,冲击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同时,“互联网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这就决定了教育体系必须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进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每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在教育方式的各环节中都衔接得比较合理,且其教育的内容方式都是各具特色的,可以比较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借助各种媒介,其教育的作用比较明显,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反观以往的教育方式无非是以思政课的满堂灌输、辅导员苦口婆心的说服等教育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受教师的授课水平、学术水平、表达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往教育方式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理念等往往局限于当下的问题,理念更新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新颖性、即时性、多元性、丰富性等特点,迎合了青年大学生接受新奇事物的心理需要,倒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变革和创新。除此之外,通过计算机、手机、视频、传感器、移动物联网、云计算等设备可以对大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进行全景式的数据化处理,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真实全貌。

3.增加了思政课教学工作难度和辅导员工作内容。

不同技术时代、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任务和要求,“即首先估计到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过于强调知识的教育有很大区别,既包含专业知识的理论教育,又有政治信仰、伦理道德、法治等人生灵魂塑造的思政课教学及为这些教育服务的各种实践形式。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4]并提出了抓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提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增加了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工作难度。高校辅导员为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承担了大量工作。2017年新修订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规定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职责,辅导员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价值取向、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工作,做好网络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网络党课、网络团课、网络心理辅导等方面具体问题,传播先进文化,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辅导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了很多工作,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在原有的“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宿舍)的现实工作场所中基础上,又增加了虚拟的互联网,“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后,还要关注班级QQ群、微信群、朋友圈学生们的网络“发声”,推测学生的心理动向,甚至半夜三更收到网宣部门打来的信息通报电话,加大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增加了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费事、费力还要自觉学习新的网络技术,一些辅导员开通互联网工作室,迎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权建构工作的需要,可谓费事、费心。

三、教育及教学融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权建构策略

意识形态工作是新时代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5]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党的全面领导,创新工作理念,建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突出大学生的主体责任,教师要掌握互联网教育方法,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1.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建构意识形态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導,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精神,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等贯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政课教学工作之中,贯彻“七育人”,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突出高校党委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责任,形成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新阵地,夯实阵地领导权。一方面,高校党委要加强互联网阵地管理,坚持党管媒体,宣传部、网络信息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抓住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领导权,占领校园网络阵地,加快校园新媒体建设。校园新媒体建设中贯彻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校园媒体必须“姓党”,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工作要求,守住红色地带,压缩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紧紧抓住宣传话语权。利用校园新媒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贴近学生的话语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管制度,提升“把关人”效应,引领校园网络舆情,通过完善校园网络监管机制,形成教育引导与校纪校规、社会公德、国家法律规范相结合的互联网监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突出大学生主体责任,网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培育,可以运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漫等多种形式的网络产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辅导员博客、微信朋友圈、红色资源网站等载体,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宣传阵地,发挥现代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把握“内容为王”的理念,将那些崇德向善、催人奋进、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的正能量信息推送给学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思、看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用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上思想阵地。据笔者调研和观察,大学生网上失范的本质是社会问题在网上的映射,是大学生日常问题的延伸。在网上要及时回应学生关心的就业、学生资助、心理帮扶等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注意信息内容推送的精准性,根据大学生需求找到网上行为的现实根源改变推送内容的内容,培养大学生主体的网上自律意识、慎独意识,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

3.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要形成互联网教育思维,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利用新媒体传递马克思主义信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高校辅导员要树立互联网工作思维,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到与学生亦师亦友,尤其是高校辅导员真正做到大学生的“知心朋友”,针对有的涉及学生隐私、自尊心、学生不愿沟通甚至拒绝交流的情况,主动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这是教师的职能。针对学生网络上的错误行为,向学生普及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介绍违反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而受到制裁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与警醒,使学生懂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提醒学生强化自律意识,拒绝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除此之外,高校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还要学会用隐性方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接地气、对象化,做到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青年,运用青年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采取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把正确思想的灌输与积极的启发引导结合起来。利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大历史纪念日活动、节假日、新生入学教育、国家庆典仪式等重要时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形成“第二课堂”,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文化自信,形成大学生网上思想文化阵地。

参考文献:

[1]沈壮海,王莹莹.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分析——基于全国35所高校的调查[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49.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43.

[3]武峥,孟宪平.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培育及优化方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3):88.

[4]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319/c148980-30983374.html.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6.

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新形势下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AHSKQ2018D42。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权思想政治理论课
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重温《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民营上市公司领导权分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