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鹏飞:重新定义实景VR

2019-08-26 17:55张越
中关村 2019年8期
关键词:鹏飞记录仪星云

张越

历史的更迭与商业的演进,总是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纵观中国现当代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变迁中,一波又一波弄潮儿前赴后继,犹如一颗颗海底的砂石被浪潮托起,在陽光下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尤其近50年来,中国商业在三次大规模的创业浪潮洗礼下,在世界竞争激烈的商海中实现了逆袭。从1979-1989年的个体户爆发时代,到1992-1997年的体制内人员下海热潮,以及2015年至今风起云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草根创业浪潮……这半个世纪,可谓是中国商业发展史的重要里程。

本文的主人公,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浪潮的典型人物——北京星云环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史鹏飞。

创新创业的热潮激发了史鹏飞的创业动力;方兴未艾的VR为星云环影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一个大胆的设想使警用安防产品实现了革命式升级……“跟随时代,不如创造时代!”史鹏飞的才情与雄心,都容纳在这句话里。

一个想法的诞生

灵感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

2015年,史鹏飞一边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筑委员会工作,一边读起了中法联合办学的MBA。不想,法国老师的一个课堂作业,竟催生出了星云环影这家创新型硬科技公司。

史鹏飞读MBA,并不是“镀金”的想法使然,身处创新创业时代,他早已跃跃欲试。一次,法国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写一个商业计划书。与其拿空想应付作业,不如借此机会创造一个真正有价值的项目。

创新创业的热潮激发了史鹏飞的创业动力;方兴未艾的VR为星云环影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一个大胆的设想使警用安防产品实现了革命式升级……“跟随时代,不如创造时代!”史鹏飞的才情与雄心,都容纳在这句话里。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摄影专业,在电视台有过从业经验的史鹏飞,突然想到:在传统节目录制中,往往需要若干个摄影机共同作业,才能拍摄到角度更完整的画面。如果研发一台设备,将它放置于主持人与被采访者中间进行实景无死角VR直播,让观众自己调控观看角度,想看哪里看哪里,这不仅会节省人力物力,更会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基于这层思考,史鹏飞和几个同学开始探讨实景VR的应用,进而想到如果在世界最美的100个风景名胜,以及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世界顶级博物馆装上全景摄像头,一定会吸引大量用户。

这场头脑风暴,不久后成为了他们最初的商业计划书,很快,他们就组建团队,开始了研发工作。

16个人,一个三居室,历时两年时间,进行了3次产品迭代……史鹏飞及其团队终于成功研发出了只有2颗镜头的微型全景摄像头,这也是全球首款720度无死角全景摄像头。

技术的突破,产品的问世,让史鹏飞有了底气,是时候正式组建公司,在无限广阔的市场中开疆扩土了!然而,与激情共同到来的,还有一丝顾虑:未来的产品到底该如何定位?率先开拓民用市场,还是独辟蹊径进入行业市场?这是整个团队当时面临的最大考验。

那是2016年冬季的一个晚上,史鹏飞等创始团队,以及项目组的核心工程师等共计16人,在那个承载他们梦想的三居室里,开了一场决定未来产品定位并关乎创业成败的重要会议。

史鹏飞在会上提出,作为初创公司,应率先深入行业市场,向警用市场进军;同时也有人认为开拓民用市场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最终,史鹏飞以2票的微弱优势,为公司的未来做出了选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7年1月,克服了创业前期的重重困境,北京星云环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终于正式成立。没人想到,不到3个月,这家公司就脱颖而出,在2017年全国两会的刑侦、执法装备中亮相,成为中外媒体镜头中的焦点。

一次机遇的降临

2017年3月5日,全国两会期间,人民大会堂外执勤的一线警员和警犬身上佩戴的720度无死角“全景执法天眼”首次亮相。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美联社、法新社等国内外各大媒体记者被这令人眼前一亮的硬科技装备吸引了,纷纷将镜头对准警员的肩部和警犬的背部,拍下了中国高科技执法最激动人心的一幕。

刹那间,全网都被“警犬首次佩戴全景VR执勤”刷屏,以至于当天的许多VR公司都涨停了。而这次意外走红的VR全景执法记录仪,就是星云环影联合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共同推出的。

在此之前,执法记录仪只能佩戴于警员的胸部,镜头仅可覆盖60°-80°之间,警员身体左右两侧及背后情况,均无法监控,至于头上及地面情况,更无法兼顾。

星云环影打造的这款全景VR执法记录仪仅用两颗鱼眼镜头,搭配科学的拼接算法,即可实现“水平360°+垂直360°”的全景画面,这款产品首次解决了警务人员布控死角的难题,有效避免了执法证据丢失、证据不全等棘手问题。其应用领域也更广,除了安防、刑侦之外,还可用于反恐、缉毒等多个领域。警犬在单独执行搜索任务时,警员还可以在数十米外随时查看危险现场的整体环境。

一款产品,掀开了全景安防的历史帷幕。让史鹏飞无法预料的是,山东省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局长看到全景VR执法记录仪后,立刻向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致电,咨询产品的设计研发公司,并提出要在德城公安分局先行先试该产品。当史鹏飞接到这个信息后,在3月7日即带着产品来到了德州,“那会儿的精神头儿,是喝一千瓶红牛也感觉不到的兴奋!”史鹏飞激动地说,“我没想到产品这么快就有了和产业第一次握手的机会。”

星云环影的首款全景VR执法记录仪通过与基层警员的磨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升级,从分体复合式向一体式演进,产品外观也更加简洁精美。很快就成了德城公安分局的警员们的标配。

有了德城公安分局的先行先试,星云环影推出的新一代全景VR执法记录仪逐渐打开了市场,在北京、天津、武汉、内蒙古、新疆等地分别推出了升级版的车身执法记录仪和警员身体佩戴的720°全景执法记录仪。

全新的设备为安防和刑侦等工作带来了革命式影响,从过去的用科技为刑侦系统赋能时代,跨进用科技为警员赋能时代。星云环影推出的全景执法记录仪协助民警接连破案,战功赫赫,仅2019年春运期间,北京铁路公安局就通过全景执法记录仪配合星云环影边缘计算智能识别终端,抓获了150余名嫌疑人。全景执法时代已然来临。

一张不断扩张的市场版图

首战告捷,不仅让星云环影用最短的时间在行业中突围,也给史鹏飞及其团队带来了巨大的信心。如此迅猛的发展,并非意料之外,史鹏飞对公司的产品,始终充满着自信。在市场中撬开了一条纵深的裂缝之后,是时候考虑拓展市场版图的广度了。

通过核心团队的探讨与尝试,星云环影丰富了产品链,从全景执法记录仪,向市内安防监控及室外超高清全景摄像机进行延伸,由此形成了三个方向的业务:其一是军、警用全景安防业务,包括军、警单人全景采集设备和警用车載全景设备;其二是为政府的“雪亮工程”(即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提供产品及服务;最后是开拓民用业务,先后推出行车记录仪、全景运动相机和家用全景安防系统等创新产品。

史鹏飞之所以在此时决定布局全产业链,并非激进之举。这一决策的背后,是他对于行业发展极其深刻的洞察。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全国各地建设热情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加入到安全智慧城市建设中,安防监控不可或缺;此外,地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无人驾驶、无人超市等新兴市场的出现,都为安防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增量;伴随国家实力的与日俱增,APEC会议、G20峰会、亚运会、世园会、冬奥会等一系列国际重大活动在国内的举办,已将安防视为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老旧安防产品也面临着向高清、全景、智能化新产品迭代……

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也恰好印证了史鹏飞的推断。数据显示,全球安防服务行业近年来呈现快速的发展趋势,从2015 年的 2181 亿美元到2020年预计的31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期可以达到7.6%。国内市场方面,根据数据,2016 年国内安防市场规模接近 5700亿元,2020 年预计将接近 1 万亿元,遥遥领先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年增长率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星云环影在此时向全产业链进军,恰逢其时。

“挖多大的渠,就能蓄多大的水库。”史鹏飞将市场置于公司战略发展的层面,极其看重,“一个是产能,一个是市场,决定着我们未来的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星云环影全面扩充了警用系列产品,先后推出了4G传输全景720°侦查取证记录仪,单兵、单警夜视眼镜,世界最轻智慧单兵人脸布控系统,高空超远距离全景监控系统,星云环影全景AI融合智慧系统平台等产品。

同时,着力研发了全景安防监控系列产品:720°全景安防球头、720°高清吸顶摄像机、180°高清全景远望摄像机、360°高清全景远望摄像机、一亿像素超高清复眼摄像机等产品。

星云环影研发的烟火识别摄像机,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森林、社区等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安装烟火识别摄像机,就可以在火灾初期做到预警预告,并联动相关指挥人员及时进行处理。

在物业管理领域,由于传统摄像机视角覆盖面积有限,对于高层住宅难以做到全覆盖,且受限于楼宇高度及居民隐私等问题,摄像机在小区的安装阻碍重重。以至于高空抛物现象频频发生,很难合理、有效解决。而以上问题,一款720°全景高清摄像机即可解决。

同样在小区附近,如果将全景摄像机与中心平台的结构化设备结合,就可以实现对小区车辆、人员、运动目标进行捕捉抓拍,通过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生成结构化的涉案视频图像信息库,记录车辆特征、人员体貌特征、活动轨迹信息、时域空间信息等,为小区人员管理、人口疏解提供大数据支撑,通过建立统一的物业管理视频图像信息库,推动跨小区、跨街道、跨民房公建的图像信息有效整合,拓展图像信息在大房管业务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物业执法系统的核心战斗力。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星云”系列全景安防产品已成为公安部列装产品,并成功应用于首都新机场、冬奥会场馆、世界园艺博览会等50余个项目。

在业界一炮打响后,星云环影开始在民用领域试水,经过研发团队的不断打磨,星云环影推出的首款民用720°行车记录仪在市场中受到了一致好评。由于该产品可以实现无死角监控,就解决了出租车遗失物品追回、网约车人身安全监测、私家车行车安全等痛点。这款产品更受到了摩托车俱乐部成员的热捧,摩托车友感慨道:“我骑这么多年摩托车,还是第一次看到我自己骑车时的状态!太过瘾了!”

市场版图的扩张,使这家成立仅2年的企业,顺利驶入了加速车道。2018年,星云环影合同金额首次突破1亿元。未来的漫漫征程,想要实现裂变式发展,最佳的捷径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一颗执着创新的心

对于科技创业者而言,创新是永恒的话题。在安防监控领域,星云环影虽然突破了监控死角的技术难题,但产品的创新升级依然有很大的空间。

基于对现有产品的深入理解,史鹏飞想到,如果将全景VR和人脸识别结合,并且可以在动态监控中捕捉线索,这不仅将突破传统安防监控的技术局限,甚至将重新定义实景VR产品。

技术的突破,往往伴随着长时间的痛苦挣扎。但在星云环影,这一创新过程明显缩短了,原因在于,史鹏飞带领团队走了一条技术创新的捷径。星云环影技术团队独辟蹊径,将人脸识别和全景VR分别进行创新升级,将人脸识别小型化、前端化、无网化;将全景VR轻量化、高清化,并与最前沿的5G网络融合。两项技术都达到预期后,技术团队顺利将二者进行了融合,最终形成了警用车载全景人脸识别系统。这款产品在人流密集场所,单路每秒可识别人脸100+,并在千万级母本库比对1秒内反馈结果。

2018年5月,警用车载全景人脸识别系统正式在中国警卫装备上进行了首发。

将产品与5G融合,这一技术理念就意味着星云环影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正如4G时代催生了流媒体一样,史鹏飞认为,5G时代将是全景VR的时代,从社会安防,到百姓生活;从自媒体,到新的文娱方式……为全景VR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一旦被公众认可,所带来的爆发力是不可估量的。”

星云环影凭借前沿的技术理念,在中国智能全景安防市场攻城略地,成为安防行业技术创新的一支生力军。

一家公司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带头人的运营理念。史鹏飞认为,对产品的定义,决定一家公司的未来。“当年苹果的触屏手机就很快取代了诺基亚风靡世界的按键手机,甚至仅用两三年时间,就彻底击垮了诺基亚。”他眼中闪烁着光芒,“全景技术对安防领域的影响也会如此,全景VR必定会在未来3-5年代替枪机、球机(即枪式、球式监控摄像头)。”

当然,创新不止于技术的突破和对产品的定义,也在于对外观的极致追求。史鹏飞的创新理念,与乔布斯如出一辙。在星云环影技术成熟,产品成功落地之后,史鹏飞开始思考下一阶段产品设计研发的主攻方向。通过对社会现有安防监控设备的研究,他意识到,数量巨大、外观粗苯的监控摄像头如果可以在外观上与城市和自然融合,在数量上以一代多,必将受到市场和百姓的双重青睐。

“无感安防是大势所趋。”史鹏飞断言,“未来我们会将全景VR设备的外观设计成城市和大自然的一部分,既可与城市的灯枝融为一体,也可以设计成动物(诸如鸟等)等外形,让产品融入自然,减少大家对城市密集的监控设备所带来的不适感,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

从Wi-Fi到4G再到5G,从高像素到超高像素,从高清到超高清……史鹏飞及其团队一直在追求极致。正是这种抢在时代浪潮之前,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让星云环影用最短的时间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杀出重围,也是这种精神,让这家公司成为一个巨大的能量源,不断吸引人才,聚集光与热。

一个凝聚创新力量的平台

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自古以来,“人”都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古时作战,讲求“人和”;当代创业,亦讲求“人和”。而“人”的作用,对于创新型公司而言,就尤为明显,这也是史鹏飞颇为看重的一点。

身处中关村智造大街,星云环影被北大、清华等国际知名学府所环绕,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聚集,为创新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如何吸引人才,如何充分为人才赋能,是对每一个初创公司创始人的考验。

绝大多数硬科技企业,对人才的追求是“至高无上”的,海归和博士是这些公司的挚爱。但史鹏飞的人才理念却不同,他深受钱学森先生的影响,“当年在技术、资源,甚至基础设施都较为薄弱的情况下,钱学森先生都能带领国内许多没有深厚专业背景的人才研制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我们也一样能做到。只要是人才,我不在乎他的出身和学历,星云环影就是一个平台,让每个人都在这里实现价值,成为最受人尊重的专业人才。”

我们知道初创公司有两大特点:第一人才储备不足,第二资金紧缺。星云环影之所以没陷入这两个陷阱,就得益于史鹏飞用人的智慧。为了将现金流都用在刀刃上,又避免人才短缺,他想了个妙计,他从区块链分布式存储中得来了灵感,将公司的研发团队打散,形成分布式研发矩阵。因此,星云环影拥有北京、天津、杭州、深圳四大研发中心。天津研发中心致力于安防平台,杭州研发中心主攻视频结构化,深圳研发中心侧重于硬件制造,北京研发中心研发全景底层技术,并指挥其他三大研究中心形成集群创新合力。

除此之外,星云环影还有许多技术人员散布在中国的天南海北,诸如黑龙江大庆、辽宁大连、四川成都、福建厦门、广东鹤山等地。公司为这些散布的技术人才提供研发經费,同时充分为他们授权。

如果遇到技术瓶颈,史鹏飞则充分利用中关村的高等院校资源,与大学教授或专家团队联合研发,这样既给了在校生实习的空间,又节省了大量的研发经费。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了,有太多的经验和技术的沉淀,我要做的就是利用好中国的工程师红利,用最灵活的方式激活他们。”史鹏飞的“互联网式”管理,不得不让人惊叹!“我们之所以能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是因为我们敢于分享,集大家的智慧做最好的产品。是创业公司,就要敢于用新模式、新方法。”

短短两年半的时间,星云环影就摆脱了初创企业的生存危机,在广阔的市场版图中自由驰骋。这份自在,源自创始人史鹏飞的执着与智慧,亦源自星云环影人对创新和产品的极致追求。

猜你喜欢
鹏飞记录仪星云
Quality Control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s - Chinese Crude Drugs
惩“前”毖“后”
举贤
戴一片宇宙星云
做梦记录仪
基于GPS的便携式汽车行驶记录仪的研制
汽车记录仪保险丝搭接转换装置及其模具设计
玫魂星云
三叶星云
大容量Flash在井下记录仪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