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伊通河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治理措施

2019-08-27 03:52杨淑惠
陕西水利 2019年7期
关键词:补水河道水体

杨淑惠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家对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但河道的水体污染问题依然很严重,对其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由于人为影响,造成长春市伊通河流域河道水动力差,水体自净功能几乎完全消失。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围绕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治理措施展开分析。

1 伊通河流域整治现状

伊通河发源于哈达岭山脉青顶山北麓,流经四平市和长春市,河流长度为343.5 km,隶属于饮马河流域,其中流经长春市区河段长达23 km。伊通河与饮马河汇合后向北注入第二松花江,是第二松花江的二级支流,径流量约为3.5亿m3/a~6亿m3/a。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和废水被排入河道。针对此种现象,相关部门采取了大量的河道整治工程措施,但效果微乎其微。

(1)水体更新速度慢

河道污染源主要就是排放的日常生活垃圾,工厂排放的污水和废液等,水体生态系统污染严重,水体的自我净化功能几乎完全消失,导致换水周期变长,仅上游东南污水厂为其唯一稳定的补水来源,且补水来源的水质标准无法达到河道生态保护的标准。

(2)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能力和速度无法跟上污水的排放速度,导致管道内聚集了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并在管道后沿段发生溢流,加剧了河道水资源的污染。污水当中所含有的泥土和固体废弃物等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淤泥,随着水体下部沉积污染淤泥越来越多,伊通河水体颜色呈现出黑色浑浊的状态,部分水面被泥斑覆盖,发出阵阵难闻的恶臭味。

2 生态治理措施在伊通河河道整治中的应用及评价

2.1 生态治理措施

根据伊通河中游河段水质污染情况和周围环境,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生态补水[1~4]四种类型生态治理措施,在实际综合整治过程中选用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组合使用。

(1)控源截污

不阻断污染源头,所有的生态治理手段都是无意义的,因此对于伊通河的治理,截污纳管是首要环节:清理干净阻塞水流通道的垃圾,确保通道的顺畅;在河道边沿合理安装污水截流管道,将污水有效地截流并采用适当的泵输系统将污水回收到城市污水处理厂,雨污水等必须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对于无法安装污水截流管道的河段,应安装溢流调蓄装置替代,并进行就地处理等;溢流调蓄装置应重点考虑排出口和入水口水体水位的标高问题,并安装止回装置,以防止倒灌,从而实现污水的零排放。

(2)内源治理

伊通河河道底部的污泥按照生态标准进行清淤:借助阀门车、双球车等机械清扫工具进行机械清淤,采用自动水力冲刷门、拦蓄冲洗门、真空水力冲洗系统等对淤泥堵塞严重的管道内部进行清淤;结合生态清淤的微生物菌原位治理技术,进行局部黏土回填及子槽修整,自然晾晒修复,待河道具备蓄水条件后,逐步调控水位并投放微生物菌剂进行修复,促进河道底泥表面微生物繁殖,减轻污染释放,以便尽快达到新的平衡;完成污泥清理工作后,要加强对入河淤泥的污染控制,标本结合,双管齐下,做好河流的内源治理。

(3)生态修复

伊通河河道生态治理采用技术种类较多,包括在河道中建造人工湿地、生物浮床、水生植物种植、河道投放微生物菌剂,采用跌水、喷泉、射流,瀑布、强力造流曝气机对水体推流和曝气,有效提升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实现人工增氧,通过设置提升泵站提高水体的流动性等。河道整治工程中,河道两侧的生态治理与河道主体的整治同样重要,属于河道污染治理的长效措施。河道两侧的生态治理主要侧重点在于河岸的绿化。伊通河河道生态治理在河岸两侧种植花草树木可以进行物理截污,建立全面的生态防护系统。

(4)生态补水

采用截污治理方案后河道内水量会进一步减少,严重影响水体的循环流动,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后续污染问题。因此,河道整治还应计算河道的生态需水量对其进行生态补水,计算时应重点考虑蒸发量、渗漏量和为保持水质和生态所需的流动性水量。水源补给主要包括:①其他水利工程的水库补水;②如果本地区内没有稳定的水库提供补水水源,可考虑建设引水工程从外地调水作为水利工程的补水来源;③地下水基流补充;(4)污水处理厂净化水。伊通河的上游有新立城水库大坝,可作为河道治理中的主要补水来源。

2.2 生态治理措施评价

(1)河道表观性状

生态治理措施实施前,伊通河中游水底和水体浑浊发黑,整个流域内散发出非常难闻的恶臭。综合整治后,河道排污口外水体已无臭味,水体变得非常清澈,亦无泥斑漂浮,生态系统得到逐渐修复,为动物和植物提供了适合生存和生长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发展。

(2)底泥污染

通过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5](表1)评价河道底泥的污染程度。本次项目开展前对伊通河河底淤泥的内梅罗污染指数进行统计计算,PN值约为3.2,已经达到重度污染的等级。经生态治理后,统计结果显示PN值约为0.5,达到清洁等级。

表1 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标准

(3)水质

通过伊通河中游河道生态治理前后水质指标对比,对本次河道整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见表2。评价结果显示:治理前伊通河中游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指标远超过地表水V类限度标准,治理后,水体达到V类水标准。

表2 伊通河中游河道生态治理前后的水质指标对比

3 结语

河道生态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要在河道整治工程中树立生态保护意识,统筹兼顾,做好周边生态环境测评,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科学规范河道治理方案,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协调河道整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伊通河综合治理的核心是治污,是全面恢复水的自然生态,治理理念是在认识污染源、解决污染源的情况下,尽可能用自然、生态的办法,来恢复河道的自然面貌。通过采用生态治理措施,在满足形成防洪断面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河道“软化”,软化后覆盖植被,形成自然的生态系统,对水质的恢复及河流生态自净能力的恢复产生了极大帮助。

猜你喜欢
补水河道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肥皂》等
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恼人的干燥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