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与虚无:《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意象解读

2019-08-27 03:59李梦佳
文学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年长侍者冰山

李梦佳

内容摘要: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全篇短小精炼,叙事方式极简,而文中表达的思想非常令人玩味,在此对其中频繁出现的死亡与虚无意象进行解读。

关键词:海明威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死亡意象 虚无意象

  一.“留白”与冰山理论

小说篇幅不长,情节概括起来非常简单:在一家快打烊的餐馆中,两位侍者在闲谈中等待最后一位老年主顾离开,在年轻侍者的催促下,老人离开了,两位侍者也各自回家。

整篇文章言简意赅,人物经历空白,三个主要人物都没有过去和未来,只能从他们的交谈中得到只言片语的信息,这是作者故意为之。他们单纯地活在此时此刻,活在小说塑造的这个环境中,这也是一种虚无的反映。过去是虚无,未来也是虚无,和要表达的“虚无缥缈”思想相比,人物虚无缥缈的人生经历似乎也是不必赘述的了。

另一种理解是,这些人物的性情在小说中已露端倪,例如老人的风度、年长侍者的悲观、年轻侍者的功利,他们可能影射着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他们的人生经历类似于绘画艺术中的“留白”,虽无详述,一切却在不言中,读者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填满他们人生经历的空缺。

这种大幅度的“留白”正符合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小说中已经清晰地表达出来的部分,正如漂浮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八分之一,在水下还有八分之七的思想内容,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读者可以根据水面上的冰山来想象水下巨大的山体是何面貌。

不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创造冰山的作者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意蕴,这种意蕴在每一个读者的理解中却各不相同。正因如此,《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可以有多种解读。

  二.老人与死亡意象

小说中,曾经自杀未遂的老人是死亡意象的背负者。老人的言语虽然不多,但文中对老人形象有不少正侧面描写:年长侍者的解释“这个老人干干净净。他喝起酒来并不滴滴答答往外漏。哪怕这会儿喝醉了。你瞧他”,以及老人离开时的动作与神态“老人站了起来,慢慢地数着茶托,打口袋里摸出一只装硬币的起夹子来,付了酒账,又放下半个比塞塔作小费。那个侍者瞅着他顺着大街走去,这个年纪很大的人走起路来,虽然脚步不挺稳,却很有神气。”这些都暗示着风度与尊严是老人刻在骨子里的气质。

与其他人物相比较,老人无疑更多地背负着作者自身的意志——也是最接近死亡、直面过死亡的人,正如海明威自身所言,“死自有一种美,一种安静”,让这个行将就木、风度翩翩的老人去接近这种“美”和“安静”,显得格外悲怆和凄美。因而大部分读者和评论者认为老人具有海明威式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作为文中的一个硬汉形象出现。

而我的感受却恰恰相反——对于绝望、痛苦的人来说,死亡是一种解脱,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死恰恰是一种逃避。一个逃避的人怎么能称得上硬汉呢?一个真正的硬汉无论处于什么境地都应该坦然面对,一往无前。

相比与《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那种“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的铁血精神,《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老人形象有些暧昧,我们无法从这寥寥几笔的人物画像中,得知他具体的精神状态,也就无从得知他到底是超越了生死,还是最终臣服于生活。

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老人在经历过死亡以后,获得了前进的动力和继续生活的勇气,因此才能保持着风度和尊严,在虚无中寻找真实,这是一种理解。然而从悲观的角度分析,老人在自杀未遂后,他的生活并没有实质上的转变,接近死神并不能给他虚无孤独的生活带来什么,他依然没办法找到一个心灵的栖息地,也无法探寻到生命的任何意义。为了对抗孤独、虚无和绝望,老人依然像垂死之人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一般,紧紧地依靠着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依靠酒精麻痹自我。私以为,这从侧面证明了老人的软弱,他需要借助不清醒的意识、借助远离黑暗的环境,才能对抗孤独、虚无和绝望。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他所需要的“干净明亮的地方”,应当由自己的内心来建造,而不需要假以外物。

另一方面,精神的尊严、举止的优雅,这些都可能只是一个人经年累月的良好习惯,与内心的软弱与否是脱节的。或者说正因为他是个饱经风霜、颇有气质的老人,他的精神世界历经世事摧残,也许已经千疮百孔、脆弱不堪了。

老人站在死神的镰刀前,前进是虚无,后退是深渊,其中蕴涵着作者对于生命、死亡的思考,我们无法将老人的命运一言概之。

  三.侍者们与虚无意象

如果一定要为这篇小说定一位主人公,那便非年长的侍者莫属了,他是整个故事的线索,是思考者,也是虚无主题的揭示者。年长的侍者同情不想睡觉的人,同情没有亮光无法入眠的人,是因为他自己也喜欢在餐馆呆得很晚;他同情老人的境遇,是因为他能在老人身上看见自己的未来。

然而,年长的侍者能产生同情与思考的原因恰恰是他的缺陷与弱点,他不再年轻,不再自信,所以才更能理解生活,更能理解老人的孤独,更能理解那些失眠和不愿回家的人,因为他们是相似的。他们拥有相似的痛苦,相似的孤独,看得到相似的虚无。

这里不禁要做一个消极的猜测,倘若年长的侍者与年轻的侍者一样,手握着青春与信心的筹码,他还能生出同样的思考吗?他还能理解和自己的世界格格不入的老人吗?也许答案是否定的。年长的侍者对年轻的侍者是有一种羡慕的情绪的,因此就算年轻的侍者出言不逊、不耐烦地催促老人,年长的侍者也对他十分包容。

反观年轻的侍者,他看似站在虚无的对立面,他的所作所为、所谈所想都绝对地忠于现实。因为缺乏阅历,他纯粹地活在现实中,没有对灵魂上痛苦的感知力,因此感受不到年长侍者和老人的孤独。他是物质的,是庸俗的,但也是活得最无忧无虑的。有人说他自私冷漠,这点不可否认,他曾经恶狠狠地诅咒老人“在上礼拜就应该自杀”,但如果说这个角色应该被全盘否定,作为其他两个形象的反面衬托,未免过于绝对。

首先,他也是个可怜的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處处都是虚无,无论是餐馆、酒吧还是家中,虚无无处不在,只是年轻侍者身处虚无而不自知,他天真地认为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老人想逃离这虚无,在虚无中寻找一点光亮,却只感受到绝望;年长的侍者理解虚无,慨叹“全是虚无缥缈,人也是虚无缥缈的”,但他对这“虚无缥缈”同样无能为力。年轻侍者代表本真,他自私自利,重复着平凡的生活,可以说他是唯一一个以为自己完全活在现实里的人,他在虚无中做着有关现实的梦。

也许我们不能过分批判这种现实,在虚无的统治下,老人和两个侍者中,只有这个年轻的侍者他不信虚无,做着天真烂漫的梦,有些自私自利,却又循规蹈矩地生活,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正是靠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人支撑的,如果每个人都陷入了忧郁迷惘的虚无探索,那么世界将会沦落到无可挽救的悲观境地。

参考文献

[1]沈晓娇.《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虚无主义解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10):126.

[2]毛坚舫.孤寂的心灵 自尊的生活———论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主题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年长侍者冰山
倒下的长颈鹿
奇!科学家发现罕见冰山
早已提前死去
排名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各有安宁
它在仰泳
笑容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