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关爱品质量表的编制

2019-08-27 08:16陆茵茵谢晋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2期

陆茵茵 谢晋艳

〔摘要〕为编制中学生关爱品质量表,对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2351名中学生施测,对全部有效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同时对一半样本数据使用SPSS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另一半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六因素结构,为交往特征、关爱特征、个人品质、性格特征、道德要求、奉献精神。信度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基本符合测量学的要求。结论:中学生关爱品质量表能够为中学生关爱品质的测量提供一定的实证数据。

〔关键词〕中学生关爱品质;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构性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2-0004-05

一、引言

学会“关爱”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五千多年来的文化传承,无论是党和政府,还是教育部门、一线的教育家、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关爱”品质的培养。“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指标基本框架(试行)”中第一项基本内容“品德与社会化水平”中的第一个关键指标“道德品质”中的第一点指标内涵就是要求用问卷法测评学生是否“具有宽厚仁爱的品质,心怀感恩,宽以待人”。

综观目前的研究,都只有理论研究,而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品质进行测评的实证研究。因此,编制一种适合我国中学生的关爱品质量表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的中学生进行施测,共发放问卷2351份,收回有效问卷1819份(77.37%)。其中,男生940人,女生879人;初中学生876人(初一学生305人,初二学生240人,初三学生331人),高中学生943人(高一学生495人,高二学生448人)。

(二)评估工具

参考张剑锋《青少年关爱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中的研究结果,制定出中学生关爱品质量表初稿,共53题。其中2、7、13、17、24、30、32、39、46、47、53为反向计分,采用4点计分法,“非常同意”为4分,“有点同意”为3分,“不大同意”为2分,“非常不同意”为1分。

(三)施测程序

问卷调查的施测过程严格按照心理测验学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统一的答卷纸,在班级集体同时发放,统一收回。

(四)统计方法

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的软件为SPSS 19.0和Mplus7.0。

三、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1819个有效数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数据分为两半,一半用來做探索性因素分析,一半用来做验证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数据为937个,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数据为882个。

(一)探索性因素分析

适用性检验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97,球形Bartlett检验x2=21036.621(p<0.001),表明该问卷条目间关系密切,符合进行因素分析的前提条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斜交旋转抽取因素,然后根据以下标准逐步删除题目:(1)抽取的因子特征值大于1;(2)碎石图检验,曲线开始变平的前一个点被认为是抽取的最大因子数;(3)公因子方差不能太小;(4)因子负荷大于0.4。结合理论等方面,删除不符合要求的题项为11“我积极向上”、13“我不是一个真诚的人”、25“我是一个诚信的人”、27“我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人”、31“我注重环保”、36“我平易近人、随和”、38“我有较高的道德修养”、40“我身体健康”、41“我有童心、可爱”、44“我性格内向”、50“我感情丰富细腻、多愁善感”、51“我受过良好的教育”、52“我平常经常反省自我”共13题。每当有一个题目删除,就要进行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保留了40个题目。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经过正交旋转,共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6个因子,累计解释了 59.738% 的方差。各题项的因素负荷值见表1。

(二)因子命名

根据6个因子所包含题目的含义,对其进行因素命名,其中因子1(共10个题目)为交往特征,因子2(共10个题目)为关爱特征,因子3(共7个题目)为个人品质,因子4(共4个题目)为性格特征,因子5(共6个题目)为道德要求,因子6(共3个题目)为奉献精神。

(三)验证性因素分析

对其中一半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x2/df值小于5和RMSEA(近似误差均方根)小于0.08的模型拟合良好,而CFI(比较拟合度)的值大于0.8接近0.9的模型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此问卷的模拟拟合结果基本达到了要求。

(四)信度检验

从表3可见,除了奉献精神分量表的α系数只有0.6以外,其余分量表分和总量表分的α系数均在0.8以上,其中,总量表的α系数接近0.96。这说明中学生关爱品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总体较高。

四、讨论

首先,中学生关爱品质量表借用了张剑锋[1]的《青少年学生关爱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中的题目,因为张剑锋的研究对象是15~24岁的青少年,而并不是针对中学生,因此本研究在其基础上,以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量表进行了重新修订,删减了部分题目,使题目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其次,在本量表中,各维度的条目数量不一,部分维度的条目较少,从而降低了其内容效度。此外,在“奉献精神”维度上的信度α系数还有待提高。在后续研究中,将会对部分中学教师、学生再进行个体访谈,根据访谈结果,继续补充和完善此量表中的条目。

最后,本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对象均为广州市第三中学的学生,在后续研究中,可将研究对象拓展到更多的中学。

五、结论

研究发现,中学生关爱品质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六因素结构模型拟合较好。这一量表可以具体从交往特征、关爱特征、个人品质、性格特征、道德要求、奉献精神六个方面评价中学生的关爱品质特质,为中学生关爱品质的评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实证信息。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阳光评价背景下中学生关爱品质的测评研究”(立项编号:1201554028)以及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5年度中小学教育质量阳光评价改革专项研究课题“阳光评价背景下中学生关爱品质的测评研究”(立项编号:GZJY2015-0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剑锋. 青少年学生关爱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2]郭志刚. 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第二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张剑锋,岑国桢. 我国大学生在关爱价值观者特征上的公众观[J]. 心理科学,2006(6):1317-1319.

[4]赵必华,顾海根. 心理量表编制中的若干问题及题解[J]. 心理科学,2010(6):1467-1469.

[5]赵霞. 中学生关爱品质的培养[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6]Dunlap W P& Cornwell J M. Factor analysis of ipsative measures[J]. Multivariale Behavioral Research,1994(1):115-126.

(作者单位:1.广东省广州市第三中学,广州,510120;2.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广州,510631)

编辑/刘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