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

2019-08-27 03:44杨丹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2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人的本质马克思

摘 要:马克思在批判、继承黑格尔“抽象的精神劳动”以及费尔巴哈“类本质”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对于人的本质的见解,人的本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异化劳动出发考察人的本质,进而区别了人与动物的关系,得出人自由自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劳动即是人的本质。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异化劳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初次尝试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著作。《手稿》当中涉及到了对人的理解的问题,马克思以人的本质为标准,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人的劳动异化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驳斥,阐明了劳动异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后果,阐发了扬弃异化的途径和目标,开启了对人的思考,包括对人的本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的探究。

一、人的本质的科学内涵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的本质问题成为哲学家们长期思辨的问题。《手稿》作为马克思研读大量经济学著作的笔记,分析了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关于人的问题,揭示了私有财产和劳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的关系,批判了粗陋的共产主义,明确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问题根源于私有财产,只要存在私有财产、私有制,社会就会存在剥削与压迫。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是由两方面的要素构成的:一方面马克思指出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的特征;另一方面,马克思又强调了人的社会关系。实践是在现实社会关系之中的活动,社会关系伴随着实践活动形成并展开,这两者紧密相连,构成统一的综合性命题。马克思指出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是出于人的自身需要、名利欲望而展开的,人的本质就体现在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是处于特定社会关系中的活动,而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本质上也是实践的。

马克思在论述人的本质时,坚持使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明确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马克思在《手稿》中虽然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界定,但它的确定是一个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过程。在《手稿》中马克思除了对异化劳动、实践等观点进行阐述,还表达了青年时期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其中也蕴含着人的本质思想的足迹,对于人们理解人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

(一)从异化劳动中看人的本质

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到,工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处于劣势的,工人所获得的工资仅仅只能够养家糊口不致使自己的种族灭绝;当资本家赢利时,工人不一定有利可得,但是当资本家亏损时,工人就一定跟着吃亏。工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为自己的生存而苦恼,他们不得不通过谋求工作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可以看出,工人的一切活動都是以满足自身生存为前提的,为了满足生存,工人只能出卖在自己的劳动力,即便是其身心饱受摧残,工人的生存都得不到保障,又何以去考虑其他的。资本越积累,工人的劳动产品就越称为异己的东西,资本家对人漠不关心,认为人是微不足道的,产品才是一切。这里与马克思在之前所指出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相违背。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使得工人失去作为人而存在的本质。

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分析是《手稿》最具特色的思想之一。在这一部分,马克思提出:“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马克思指出,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其劳动产品同样应该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可是在实际情况下,“工人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对立,工人在劳动中所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工人的劳动并不是自愿的,因为这种劳动并没有使工人获得自在与舒畅,反而使工人饱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摧残。只有当真正的劳动成为一种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时,人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此时的工人劳动并不是自由自觉的,因此他们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自在的人。

异化劳动使人的意识和人的自由关系本末倒置,将自主活动和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认为人的本质仅仅在于维持自己的生存,以致类生活对他来说成为了手段。异化劳动导致人的类本质,人同自身的劳动产品、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最终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异化。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是通过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两个角度所呈现的,异化使得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都不再是其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异化是通过实践实现的。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自己与产品的关系,也生产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异化劳动的表面现象上,而是进一步深入到私有财产关系,探究私有制,把私有财产的根源归结为异化劳动,因为正是异化劳动创造出来的产品为资本家占有之后,才能够获得利润,而资本的利润,基本上又可以看作是异化劳动的产物。

(二)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中看人的本质

马克思指出,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关系,而区别于动物之间的某种自然关系;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马克思将人的存在看作类存在,不同于动物的类特性,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当成自己的意识的对象,他的存在也是自由的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使人同动物相区别,动物只是为了维持肉体生存而活动,它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不能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当作对象。在《手稿》中虽然并不能对人的本质作科学全面的概述,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与动物本能的依赖自然界不同,马克思在这里所讲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能够通过自己有意识的活动创造出社会价值。

(三)从人的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看人的本质

马克思指出:“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也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引入实践活动后证明了人的自由而有意识的活动的本质;他又通过对象化活动来考察实践,实践揭示了人的自由和有意识的活动,恰巧人的这种活动是类存在的形式,因而实践也就成为人的类存在的规定。换言之,人作为类存在物,其本质就是实践,在《手稿》中,马克思“从探讨人的生命活动之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本质入手,揭示了这种活动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由此将实践确定为人的本质”。

三、 《手稿》中人的本质的意义

《手稿》作为青年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功不可没,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其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尽管当时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彻底地沦为费尔巴哈主义者,并为后来转变为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自身所独有的一种根本属性,并不是外部条件所造就的,由于存在社会性,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会有意识的全面考察自己所创造的一切。

此外,马克思通过对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对人的本质进行分析,立足劳动过程本身和人的本质,揭示出人的本质的异化,并且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异化、无产阶级贫困和奴役的秘密所在。这为他提出推翻資本主义私有制制度,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通过共产主义的运动而达到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手稿》作为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对人的本质的论述存在不完善之处,在一段时期内把人看作是理想的人,而不是把人放置在现实的社会活动中去考察,但总体来说,《手稿》仍是马克思理论的发源地,《手稿》中很多理论的雏形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完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为马克思后期所提出科学的人的本质夯实了理论基础,也树立了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王虎学.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3] 金平,韩其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实践专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4] 徐苗;李春梅.《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8(4).

[5] 陶俐.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思想[J].文教资料.2015(12).

作者简介:杨丹(1995.01- ),女,内蒙古伊旗人,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人的本质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人不是什么:卡西尔批判式人学观探究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