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海水高位池养殖高产技术试验

2019-08-27 04:01黄元明龚恩俊周冠军康镐李喜超何乐云盛楷源
河北渔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

黄元明 龚恩俊 周冠军 康镐 李喜超 何乐云 盛楷源

摘 要:为探寻高产高效的养虾模式,应对环境恶化及疾病蔓延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制约,以自繁自育的SIS优质虾苗为对象,采用海水高位池养殖系统及其相关配套技术,进行了高位池养虾高产技术生产性研究,以探析高位池养虾的适宜条件与高产技术。试验在6个海水高位池中进行,放养公司自行培育的青年虾(平均规格2 500尾/kg),放养密度分别为150和175尾/m3。经80 d左右饲养,平均单产3.65 kg/m3(3.29~4.14 kg /m3),平均成活率94.29%(92.52%~95.91%),饲料系数0.89。结果表明,海水高位池系统不仅适合开展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还能达到高产高效。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海水养殖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自然分布于太平洋沿岸的广盐性热带品种,是当今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自1988年被引入我国以来,随着工厂化育苗技术和人工养殖技术的相继突破,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快速发展,迄今已遍布自北至南的沿海地区,乃至不少内陆地区也已开始实践尝试,现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1-4]。但随着近年来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加上病原变异及种苗质量频现不确定性,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的难度越来越大,养殖产量及效益均出现明显滑坡。为探寻新的高产高效模式,以应对环境恶化及疾病蔓延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现实制约已是势在必行[5-8]。基于有关海水高位池规模化养虾高产技术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笔者自2017年以来在浙江宏野海产品有限公司进行了生产性研究,以期探索南美白对虾海水高位池养殖高产实用技术,为创建新型养虾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虾

以SIS品系的南美白对虾为试验对象。试验用虾系本公司育苗车间自行繁育的虾苗经25 d左右中期培育而成的青年虾,虾苗放养及青年虾分养前均经两轮PCR检测确保不带常见病原。

1.2 试验用池

试验用高位池6个,编号为SY-01、SY-02、SY-03、SY-04、SY-05、SY-06,池子规格均为43 m×43 m,为上端呈正方的锅底形水泥池,最高水位可达2 m以上,实际养殖水面约为1 500 m2 (养殖水体约2 000 m3/池)。池底及池壁铺设间距为5~10 m均匀分布的纳米气盘。在池面靠近四角处各设水车式增氧机1台;每池配设自动投饲机和自动给料机各1台。

1.3 放养情况

1.3.1 放养准备 彻底消毒:放养前10 d,对每个待试验用高位池先用生石灰进行干池消毒,2 d后冲洗池子,并注入经水处理中心预处理的池水,平均水深1.5 m,再用常规剂量漂白粉消毒池水。

培育水质:待余氯消尽后,用扩大培养的有益菌和由麦麸发酵而成的碳源进行水质培育(“做水”),经2~3次菌液及碳源投放,当水体转色,呈淡褐色或浅绿色时,即着手放养虾苗。

1.3.2 放养密度 各项准备就绪后,待完成中培池与养成池之间水温(26.8 ℃)和盐度(28‰)调适衔接后,分别按30万尾/池(SY-01/SY-02/SY-03)和35万尾/池(SY-04/SY-05/SY-06)的密度放养青年虾,平均放养规格为2 500尾/kg,放养密度分别为150和175尾/m3。

1.4 日常管理

1.4.1 水质监测 每天早晚观察养殖池水质变化,包括水色、水位及曝气状态的变化,定期检测藻类构成及pH、氨氮、亚硝酸盐、总碱度等水质指标。

1.4.2 饲料投喂 视水温变化及摄食反应,确定每天的饲料投喂量(基本控制在虾总体重的3%~5%);视生长规格,适时变换对虾专用料的粒径;每天投喂4次,以在规定时间内能将所投饲料摄食干净为适度。

1.4.3 池水养护 在养殖周期的全过程,视水质变化实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池水养护,其中,在养殖前期,养护的重点以补菌、补碳为主,确保有益菌、藻在水体中始终保持优势;而进入养殖中后期,一方面继续养护有益菌、藻,另一方面做好池底氧化处理,并施用生石灰、熟石灰等改善池底酸化状态,提升pH。此外,合理启用水车式增氧机,以搅动水体并使水流旋转,将池内悬浮的废物旋集到池中心沉积,并予以及时排除。

1.4.4 病害预防 以生态综合预防为重点,在做强养殖水系统和池虾免疫系统的基础上,具体做好养殖用水处理,及时清除池内废物,强化生物安保理念,避免病菌交叉感染,合理选用生物制剂,重视碱度、pH及藻相、菌相的调控,避免氨氮及亚硝酸盐的飙升[9-12]。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放养密度、池虾捕获量、单位产量、饲料系数和存活率分别进行了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和成数检验,以分析比较两个密度组上述各指标之间差异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

本研究自2018年2月20日开始,至2018年5月18日结束,养殖历时平均为80 d。经捕捞清池累计,6个试验高位池总产商品虾43 851 kg,每池均产7 308.5 kg,平均单产3.65 kg/m2,折合单产48 747.3 kg/hm2;平均饲料系数0.89,平均存活率达94.29%,养成规格32~56尾/kg。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放养密度之间成虾捕获量、单位产量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即每池放养35万的虾池,其捕获量及单位产量显著高于放养30萬的虾池,而两种放养密度之间的饲料系数和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池成虾收捕综合情况详见表1。

2.2 讨论

2.2.1 海水高位池养虾的产能潜力 从本试验过程看,在放养密度分别为150和175尾/m3的情况下,池虾生长正常而快速;在确保水系统平稳运行的条件下,全程未见明显病害发生。由表1可见,经平均80 d的饲养,两组试验高位池平均单产分别达到3.36和3.95 kg/m3。由此可见,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单位水体产量呈现同步提升趋势;两组池的平均饲料系数分别为0.90和0.88;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4.67%和93.81%。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密度组之间的饲料系数及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放养密度从30万尾/池增加到35万尾/池对饲料系数和池虾存活率影响不大。结合本公司往年的生产实绩,并比照国内传统池塘养虾和循环水养虾的既有产能[12],可以初步认为,现有试验密度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海水高位池养虾的产能仍有潜力可挖。

2.2.2 海水高位池养虾的系统养护 相比于传统的池塘养虾[1-3],海水高位池养虾之所以能获较高产量,其原因之一就在于高位池具有足量的底曝气设施及池中心底排污装备的支撑,可为养殖过程的水系统养护提供前提条件。不同于黑鲷、梭鱼、大黄鱼等海水鱼类养殖,南美白对虾个体较小,且喜欢集聚底部营匍匐生活,池底有机物的沉积及由此引发的底质腐败及水质恶化,对池虾健康生长影响尤为明显。因此,借助前置的辅助设施,强化养殖全过程的水系统养护,就成为海水高位池養虾高产的关键所在。根据生产实践及试验结果,围绕池内有机物的产生与消解,实施以有益菌、藻养护为重点,辅以池底氧化等强力改底及调水措施,是维持良好的虾池水质、确保水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及池内物质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水高位池养虾中,只要稳定池水系统,并自始至终维护好,保证底质不出现问题,物质循环保持流畅,就能确保池虾生理健康、正常生长,进而确保较高的产能和较好的效益。

2.2.3 海水高位池养虾的高产技术 同其它模式的养虾类似,海水高位池养虾的成功也取决于综合技术的运用,其中有机组合、环环相扣、充分发挥各相关技术的协同作用,成为确保养虾高产的重中之重。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并结合本试验结果,笔者认为影响海水高位池养虾成败的关键技术包括下列几项。

2.2.3.1 虾苗放养技术 虾苗是高位池养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获取高产的前提条件之一。放养密度合理与否,不仅影响池虾健康生长,而且也会影响养殖环境质量。而虾苗质量优劣更是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养殖成败。为此,除了注重虾苗质量、确定合理密度外,做好前端控制,通过两级中培,扩大放养规格,缩短养成周期,可以有效减轻养殖过程对底质及水质的负面影响,使池虾能始终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保持生理健康、快速生长。除此之外,做好放养前的池子及池水消毒,强化养殖水系统,确保有益菌、藻占据主导,为虾苗入池准备舒适环境,也就成为虾苗放养技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2.2.3.2 饲料投喂技术 饲料是池虾生长的营养来源,也是最重要的养虾成本支出。饲料投喂合理与否,不仅会影响池虾的生理健康和生长速度,而且会影响生产成本和养殖效益。投饲不足,难以满足池虾生长需要,影响生长规格和产量;而投喂过量,势必产生较多的饲料残留,难免加剧底质恶化,同时会提高生产成本。因此,强化饲料投喂技术是海水高位池养虾技术系列的重要核心。依据试验实效,笔者认为在具体投饲实践中,依据气候、水温、池水现状及摄食反应,以既能满足需求又不致过剩为原则,确定适宜的日投喂量,是合理投饲技术的核心所在。在开料(确定投喂量)时,还应视池虾批量蜕壳与否酌情调减投料数量,并应力求“八分饱”,既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又能有效防病。此外,在池虾大批蜕壳等重要生理节点,如能在饲料中拌喂适量多维、多矿、多糖、有益菌类等,则有利于护肝保肝,促进池虾健康,有助于预防病害发生。

2.2.3.3 池水调控技术 在高位池养虾中,池塘是对虾的生活场所,其水质好坏对池虾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生理健康、生长速度,乃至与生存攸关[4-6,9-11]。因此,做好池水调控,维护良好生态环境,是获取高位池养殖成功的关键性技术保障,不仅要贯穿养殖的全过程,而且需采取综合性调控措施(初始优化、日常维护、节点预防、对症化解等),关键是防控水质因子及生态环境的突变及由池水过浓引发的“倒藻”“倒菌”“倒絮团”,其中,始终保持水体溶解氧充足(特别关注障碍性缺氧和生理性缺氧),适时适量补菌、补碳、培藻、培水,维持水相、气相、藻相、菌相平衡,是海水养虾高位池水质调控技术的核心内涵,必须坚持始终、维护到位、细节着手、重点把控。

2.2.3.4 病害预防技术 养殖实践证实,南美白对虾发病大多属于条件性致病,是虾体健康、病原侵袭和环境剧变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本试验中,之所以没有发生明显病害,与注重虾免疫系统的调理和池水环境的养护不无关系。在养殖环境中,病原防不胜防,也难以干净杀绝。因此,南美白对虾的病害防控必须从主观能动性出发,做到全程兼顾,综合防控,重点从综合调水(凸现藻、菌及溶氧优势)、合理投饲(确保营养需求及生理健康)上下功夫,并辅以生物安保理念及病原阻断措施,才有望使南美白对虾生活在相对安全无疫病的环境中而实现真正的病害防控。总之,南美白对虾的多数病害可以通过养殖过程的综合措施得到有效防范,对于防病工作,绝对不能不重视,但也没有必要草木皆兵,本末倒置,过度防控。

     

3 小结

南美白对虾适合海水高位池养殖,并可望实现高产高效;而当前的虾苗放养及单位产能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在养虾高位池配套充足的底曝气设施,并做好苗种、环境的前端控制,合理放养大规格青年虾以减轻养殖中后期的环境压力,是实现海水高位池养虾高产高效的基本前提。

南美白对虾海水高位池养殖宜采取综合配套技术,其中尤应注重虾苗放养技术、饲料投喂技术、池水调控技术和病害防控技术。

南美白对虾海水高位池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稳定的池水环境、优质适量的饲料投喂和认真到位的日常管理。

南美白对虾海水高位池养殖病害防控的重点应放在综合调水和合理投饲,而非绝杀病原。

参考文献:

[1] 张存善,李色东,王亚平,等.2个凡纳滨对虾群体仔虾的比较生长[J].水产科学,2010,29(6):325-328.

[2] 吴立群,张吕平,沈琪,等.凡纳滨对虾不同家系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10(2):37-48.

[3] 岑伯明.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水产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2010(4):47-50.

[4] 徐纪萍,谈小兰,钱辉仁.凡纳滨对虾高密度零换水高产养殖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2012,39(1):26-29.

[5] 臧维玲,戴习林,徐嘉波,等.室内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调控技术与模式[J].水产学报,2008(5):749-757.

[6] 王峰,雷霁霖,高淳仁,等.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水质处理研究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13(10):16-23.

[7] 王峰,雷霁霖,高淳仁,等.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科学,2013(5):1100-1111.

[8] 李連春,梁日东,张广海,等.中国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学养鱼,2011(7):4-5.

[9] 王向阳.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后期水质管理技术[J].中国水产,2006(6):48.

[10] 李琦,李纯厚,颉晓勇,等.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水质调控效果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12):2579-2585.

[11] 刘恒,李光友.免疫多糖对养殖南美白对虾作用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8,29(2):113-118.

[12] 徐如卫,杨福生,等.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可行性研究[J].河北渔业,2015(3):25-28.

猜你喜欢
南美白对虾
双茬温棚对虾养殖新模式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防治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的数据分析研究
响应面优化对虾腌制条件
南美白对虾池塘放苗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方法
春秋季节大棚南美白对虾养殖管理技术
马尾藻多糖脂质体纳米制剂对南美白对虾抗病力的影响
pH值对南美白对虾虾苗成活率的影响
聚维酮碘对南美白对虾虾苗的毒性试验
毛蚶在南美白对虾综合养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