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2019-08-27 03:54张莹莹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

【摘 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起开的全新模式。而该模式在创建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干扰,譬如教育资源、地域差异和教育经费等,其中地域差异对新模式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高校在创建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要多加注意。此外,新教育模式还面临着其他的难题,如人们对新事物认识不足,接受度不高,教育氛围也不够,相关研究也比较欠缺。所以,高校必须先从提升师生对新模式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建立专业研究团队这几方面入手,全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帮助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評价体系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创业的想法,创业创新也拥有了更鲜明的时代特征。2015年,李克强总理正式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计划,推动我国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些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步伐。大众创业的概念已经得到普及,高校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利用互联网对教育进行改革,但由于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教育体系,所以高校仍在不断探索新的教育体系。

1.“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暴露出的弊端

1.1创业教育定位失准

创新创业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对创业活动进行创新,更加注重开拓性与原创性。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并不是将互联网与创业相加,而是将两者融合,利用互联网这种新形态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但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系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依照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时开展的创业项目技术含量较低,没有明显的专业特色,这些项目很难长久运营,很多小企业创办不久就要面临破产的尴尬境地。如今的市场发展速度很快,大学生如果选择这些项目,将因为资金和人脉问题,来不及创新就会被淘汰。

1.2教育老师队伍薄弱

高校中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比较少,而且该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很多教师自己也没有完全了解创新创业教育,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比较欠缺。另外,大部分教师从高校毕业就开始执教,自身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更无从谈起创业想法,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持,所以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大多都是纸上谈兵、照本宣科,缺少说服力,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

1.3创业教学模式化

当前的高校教育还是比较注重理论研究,实践课程较少,而且实验基地条件简陋,学生很难从中学到足够的创业知识。再者,因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兴事物,所以各部门对此投入的资金有限,高校也无法举办像样的创业活动,大多数活动都是滥竽充数,无法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最后是学生精力有限,在校要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课程,所以能够留给创业项目的时间较少,再加上对此不太了解,不知道它能够给自身带来哪些益处,投入的精力也是全凭兴趣,兴趣过了便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1.4创业氛围比较淡薄

虽然大众创业的思想已经为人们所接受,高校也提供了很多创业活动和创业社团,但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稳定的工作,选择创业的人屈指可数,而且家长也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稳扎稳打,所以在毕业期就会针对就业问题进行讨论,很多学生因为刚毕业比较迷茫,于是就会听从父母安排回家上班。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良策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也应对互联网+进行充分了解,积极探索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创业教育模式。在互联网+大热时期,将互联网、创业潮流与学校改革进行融合,革新人才培养方式,才能帮助高校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1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过去由于缺少劳动力,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我国高校更加注重技能与知识的培训,较少考虑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今劳动力数量多于市场需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能力,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高校也亟需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结合互联网+的需求,高校创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创业知识,还要努力达成这些目标:第一,教会学生创业时要学会结合国际形势,同时学校也要努力寻找国际资源,并通过在线学习等方式为学生找到更多学习资料,使学生拓宽眼界与见识。第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生科技活动是高校文化活动的一个剪影,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用较大。因此,高校应多多开展各种形式的与创业有关的课外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诱惑”学生去参与,并通过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第三,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创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过渡到实践中的一个桥梁,高校可以利用创业培训和创业竞赛等方式模拟创业过程,让他们思考成功创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使学生能够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样的创业教育才算初步达成了高校的教育目标。

2.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加强

高校一方面可以大力支持大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只有两者同步进行才能更快地推动教育改革,形成全新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知识,使之转化成科技成果。简而言之就是从教学层面、评价体系和实践活动这三个角度来推进。

2.2.1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加强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摄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这几个阶段互相影响。高校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机制,并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体系,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型,找到新的教学体系创建思路。因此,创业知识课程结构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入门知识,如《创业精神》《创业哲学》《创业之路》等;二是应用知识,《创业心理学》《创业经济学》《时代经济周刊》等;三是研究预测类知识,如《产品研发法》《技术发展》《企业结构转型》等。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更需要各学科的互相渗透,所以高校的创业课程应弱化学科界线,对教育内容进行筛选和改进,并结合当地情况,建立切合实际的创业教育体系。

2.2.2加强创业教育实践

创业教育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掌握创业程序和注意事项,使他们对创业有一个初步概念。其次,还要利用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由此想出新创意。再次,学校可举办创业实践竞赛,使学生在实战中学会团队合作,明白创意与合作的重要性。最后,学校可以加强与政府和周边企业的合作,建立起创业培训、项目实验和创业实践的链式创业教育体系,让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都能成为现实。各学院也要注意发掘好的创业项目,為学生安排创业导师进行指导,引进创业培育资金,使他们能够在孵化基地进行实战,最终实现成功创业。

2.2.3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在互联网+背景下建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创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制定的考核方式,也是创业教育最后一个环节,能够对创业教育进行更全面的评价。高校在建立创业教育体系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是评价角度要客观,观念要正确。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与创新能力,所以在考查学生时,不仅要了解他们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看他们的运用能力,创办企业数量、岗位数量和项目成功率这些指标均可参考,同时还要观察考核他们在创业项目中的表现,从而判断他们的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其次是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评价团队由政府牵头,学校和几大企业共同参与,组成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各评价主体所属部门不同,因此能够从更多方面对创业教育进行评价。而政府部门权力声望较高,可以将其作为衡量地方经济活动的核心。

2.3建立多样化创业教育模式

随着新型教育理念的逐步推广,全世界的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加重,传统的人才输出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各大高校需要打破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新的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就是建立新的创业教育模式,不再按照一级、二级学科的培养模式进行,对人才进行分类培养:低年级的学生应着重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按照他们的个人意愿划分方向,让他们根据个人喜好学习自己擅长领域的创业知识。即将毕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就业意向进行培养,如果他们选择创业作为职业,就要加强创业教育,帮助他们实现孵化基地与市场实践的对接。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在学生提出创业想法时,创业教育团队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及家庭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告知他们创业期间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使他们对自己将要面临的问题有一个大概的认识。高校倡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主要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尽早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以自信的姿态接受人生阶段的转变和身份的变化。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建立创新创业教学团队。首先,政府应该为教师团队提供足够的经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几项优惠政策和科研服务。其次,通过科学方式选拔骨干教师,使教师能够有更大的培养空间,同时针对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贡献进行奖励,建立良性竞争机制,激励教师为这项工作提供更多的力量。最后,除了针对本校教师的专门辅导,高校也应聘请企业家、银行家和投资家等方面的专家来学校授课,帮助大学生吸收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3.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高校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较好的优秀人才,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社会竞争中拥有更显著的优势,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可以从中受益。互联网+是一个新兴事物,各大高校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实现多学科的综合发展,并制定出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邀请更多企业加强合作,使大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了解创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清晰的规划,最终实现报效祖国的宏愿。

【参考文献】

[1]顾汉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4)

[2]代雷.“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08)

[3]杨珩.基于“互联网+”的广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7(18)

[4]申丽坤,冯博慧,吴敬茹.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才智,2017(21)

[5]周玲.“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8)

[6]陈宁.“互联网+”下高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04)

[7]王卫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浅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08)

[8]靳涌韬,刘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关键性因素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9)

[9]艾宏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无锡地区四所高校为例[J].智库时代,2018(52)

[10]谷晓冰,居占杰.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综述[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

【作者简介】

张莹莹(1982.03),女,汉族,籍贯:安徽省,辽宁传媒学院;职称:副教授;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中国传统装饰设计元素运用。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
模式化可持续的创新创业联动机制设计
高校教师赴东航机务产学研践习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