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生活

2019-08-27 04:01张颖
关键词:田间劳动学会

张颖

体验是指亲身尝试、经历、亲自领会,只有在体验中才会亲身感受并获得直接的经验。体验中的感受、得到的东西是最直接的,最真实的。这种感受记忆是非常深刻的,并且随着时光的流逝,体验感受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体验的平台、创设体验的场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作文的过程,感受历史、感受社会、感受自然,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以及观察到的感受具体地写下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下面,笔者就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充分体验和感受生活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1.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悟体验

体验就像一本实践教科书,它能培养孩子的品德,教给孩子如何感悟生命。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以下一些体验活动:例如,九九重阳节,我们带领孩子们去敬老院,让他们帮奶奶梳头,给爷爷讲故事,给他们洗一次脚……让他们认识到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了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又如,组织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活动,带领他们去采访市里的劳动模范,去模范工作过的环境中去体验,感悟他们不怕艰难困苦,无私奉献,执着进取的伟大精神。引导他们感悟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在一次次的体验活动中,我还注意把握他们的情感变化,做孩子们的朋友,引导他们在每一次活动中正确认识自我,塑造品格,感悟人生,从而挖掘他们的潜能。丰富的活动和真切的感受使他们形成了乐观进取,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创造的道理,锻炼了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还有助于促使他们养成乐观开朗、自尊自信、乐于创造、勇敢顽强的行为习惯。

2.组织学生参加田间劳动,感受生活的气息

俗话说,劳动最光荣!农民是劳动者的代表,每一位农民的身上都具有勤劳俭朴的优良传统。走进田间,融入农民的劳动中,既能增强体魄,又能陶冶情操。为此,我们选择合适的机会带领孩子们深入到田间地头,进入劳动场景之中,让他们亲身感悟劳动之苦和收获的快乐。比如,帮农民爷爷摘水果、拾棉花、掰棒子、刨花生……这些看似平凡的劳动,每样都有学问,处处充满乐趣。我们鼓励学生尽情地去体验这田间的闲趣,体验生活的艰辛,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劳动之余捉蚂蚱、逮蛐蛐、扑蜻蜓……这些活动,会增加孩子们接触社会,感受生活的机会。感受之后的表述、记叙、描写、评说,任你尽情倾吐。这样,既化解了写作无材料可写的尴尬,又能在写作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情趣,增加了人生的感悟。

3.在作文实践中引导学生感悟体验

多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作文体验活动,例如,每周一次的“体验作文”课外活动,每月一次的课外阅读活动,每季度一次的的作文竞赛活动,每学期結集出版一期的《小作家》校刊,激发了学生体验写作的兴趣,也促使孩子们主动在体验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写作。这些活动的开展伴随着学生的作文体验经历,也见证了体验作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结合我们的校本课程教研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的具有当地特色的读书活动、征文活动,把红色信仰印在孩子们心中。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区域文化活动,融入了传统经典文化,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积极拓展学生体验的途径,教给学生体验的方法

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多的经历,无论是酸甜苦辣咸,还是人生百态,都是学生体验的对象。我们要积极拓展学生体验的途径,引导学生抓住每一次体验的机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体验,感悟人生百味,抒发真情实感。家庭生活、伙伴游戏、课外活动、集体活动、人文历史、民风民情、自然风景、学科学习等都是学生亲身体验的好时机。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领略人文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前提下学会积累、丰富感受、充分体验,同时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把从实践获得的感受记录下来,表达出来,真心抒发最真实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理解、学会客观分析和辩证思考,既要关注实践过程,又要注重实践结果,不断提升体验的综合能力。

总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体验,有助于提高阅历,丰富写作素材;有助于丰富情感,增强感受能力和体验技巧,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田间劳动学会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田间
田间学农忙
学会分享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旅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