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风险影响因素及防范途径探析

2019-08-27 01:39邬小若
消费导刊 2019年9期

邬小若

摘要:新时代对于内部审计有新的要求,随着审计项目、审计事项的不断增多,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的责任也不断增加,在工作如何提高审计质量,认识、合理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是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內部审计风险 内审质量 内审人员素质

中国共产党中央审计委员会组建于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的组建标志着审计监督迈向全面覆盖新时代。2018年5月23日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审计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对于内部审计来说,也要落实全面审计的要求,落实审计全覆盖。

随着审计项目、审计事项的不断增多,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的责任也不断增加,在工作如何提高审计质量,认识、合理规避和控制审计风险是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内部审计风险内容

内部审计具有审计服务的内向性、审计业务的多样性、审计效果的显著性。内部审计的特点决定了内部审计风险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和特殊性。

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贯穿于内部审计项目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等。

二、内部审计风险成因

(一)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不健全

审计质量控制规范还不够完善,在审计调查、取证、底稿、报告等环节存在操作性不强的情况。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时审计时,缺乏权威的指导,导致审计的权威性和正确性受到影响,也将影响审计风险。

(二)审前准备不充分

审计人员对于审前准备的重视程度不够,前期调查走形式,只进行简单的了解,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照搬之前模板,可操作性不强,审计组审计人员的分工不科学,不能发挥专业特长。

(三)审计过程管理不到位

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性不高,审计人员工作起来凭以往经验,不能采用多样化的审计方法。在选择审计重点、实施审计程序等环节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四)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审计人员专业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审计人员所学专业为会计、审计,而对熟悉工程造价、维修项目、信息化的审计人员较少,综合能力不强。

三、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严格规范审计程序,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审计业务会议管理办法》、《审计公告制度》、《整改审计办法》、《审计质量考核办法》等制度,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

(二)加强审前准备工作

审前准备是一个关键环节,审计人员应提高对于审前准备的重视程度。首先是选择合适的人员担任审计主审,发挥个人专长,整合资源,确定各有所长的团队;其次是认真开展审前调查,查阅往年的审计工作档案、向以前的审计人员了解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再次是搜集与项目相关的各项法规政策以及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制度、规范性文件等;最后是依据调查情况和分析结果,从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以及审计业务分工等方面细化审计实施方案,让审计实施方案内容具体、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

(三)加强审计过程管理

在审计过程管理中,主要是抓好审计现场管理,抓好审计痕迹化管理。坚持依法审计,围绕审计实施方案、取证记录、工作底稿等方面,以实施方案的制订、分解为基础,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具体事项、人员、时点:以取证记录为关键,全面完整记录查证审计事项获取的资料来源、取证日期、取证人员等:以工作底稿为参考,审查审计人员是否真实完整反映取证记录相关内容,问题定性、法规引用是否准确、适当。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部门提出“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具体要求。审计人员要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指导审计工作的根本原则,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服从组织安排,热爱审计事业,要严守廉政底线,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畏各种阻力和压力,敢于揭露问题,坚持依法审计,当好“经济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