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杀手蚊更可怕的物种

2019-08-29 06:01周云龙
中外文摘 2019年16期
关键词:出生率生育率交配

□ 周云龙

地球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什么?

蛇?鲨鱼?狮子?如果从“某一类动物每年杀死多少人”的角度去判断,答案是:以上都不对,是蚊子。

据说,比尔·盖茨将斥资400万美元(约合2460万人民币),用于研发通过交配减少蚊子数量的“杀手蚊”。按照计划,科学家将对雄蚊进行基因改造,再让其与野生环境中的雌蚊交配,这些雄蚊体内带有一种自限性基因,可通过交配进入雌蚊体内。受基因影响,雌蚊产下的后代不到成年便会死亡,而只有成蚊才会叮人。因此假以时日,会叮咬人类的蚊子便彻底绝种,疟疾也将大大减少。

新型杀蚊方法,是让蚊子不动声色地“杀死”自己的后代,预计两年后可正式投入试验。不过,人类对自身以及后代的某些伤害乃至杀害“试验”,已经抢先了:问题家具,问题玩具,问题文具,问题食品,问题奶粉,问题疫苗……都是必杀“绝招”。

网民说,这些现实成了最好的避孕药,逃离烦恼焦虑纠结,当下最好的办法是不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二孩数量上升的同时一孩数量却大幅度减少。2017年,一孩出生人数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249万人,并出现近20年来首次二孩生育数量高于一孩的情况。事实证明,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实际上减缓了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幅度,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一孩出生率的下降。我国2017年仅为12.43‰,低于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更是下降到5.32‰的惊人低生育水平。——经济发展带来低生育率是客观趋势,而我们的低生育水平,多大程度上是人为的因素?

鼓励生育,怎么比计划生育更难?前面简单罗列的种种问题,当然是关键的,而问题远远不局限于你看到或听到的安全问题,更有经济问题、教育问题,以及诸多问题杂糅之后积淀的心理问题。

太多不安全感的叠加,可以锤炼一个人的内心,让人强大,而更多时候会烧灼乃至吞噬人的信心,让人崩溃。这种崩溃,最终可能落实在断崖式下降的人口数字上,体现在低到极限的生育率上。那些选择不生、少生的年轻朋友,而今众口一词:不把压力传导给下一代。

在年轻人群生育观念转变的背后,不难窥见“杀手蚊”一样的魔影。蚊的异常表现源于人对它的基因改造,它其实是无知无觉的,人的自我觉悟,是因为环境压力的层层传导、处处辐射,是一种痛苦的蜕变,是一种无奈的妥协。而他们当下最大的痛苦,是不得不面对愈演愈烈的“底层互害”,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地位高低、年龄大小,每个人都置身一个互害生态链里,难以幸免:你吃了我熬的地沟油,我穿了你卖的甲醛衣;你住着我造的劣质房,我给你用了假冒药……人,不是成了比“杀手蚊”更可怕的物种吗?

难道,这是,外星人对地球人的基因改造?害人,终会害己,最后或将形成可怕的社会互害。人,如何逃出互害模式?如何走出伤害以及互害环境下的压力阴影?制度、体制、机制,当然要对标找差,改良设计,而个体的价值选择也是不可轻视的。网上有段简短对话,给人莫大启示:女孩在客厅拍球,妈妈提醒她:“楼下有个刚出生的小弟弟要睡觉,你这样会吵到他的。”“那楼上小哥哥不也经常拍皮球拍得咚咚响吗?”“嗯?那个,小哥哥正在长身体,需要锻炼啊。”女儿气鼓鼓地把球一扔:“哼,我看楼上楼下都是你的孩子,就我不是!”

母女的对白,另一个角度阐释“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把自己当人”的民间哲学。每个生活场景下,个体多换位,多思量,社会就会少伤害,少互害。社会少伤害,个体多快乐。个体多快乐,社会多和谐。——人类原本可以拥有或选择这样的良性循环啊。

猜你喜欢
出生率生育率交配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No.5 2020年出生率创新低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低生育率群体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探讨
考虑钉螺密度依赖出生率的血吸虫病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