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9-08-29 06:06范丽刘红兵欧阳平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标准种养农田

□范丽 刘红兵 欧阳平/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

1 建设背景

根据《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全省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95.33万hm2,截至2018年8月,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26.20万hm2,占耕地总面积672.00万hm2的33.66%,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虽然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全省粮食持续增产、现代农业发展和脱贫致富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在一些地方也存在过于强调工程措施、水泥硬化面积过大、对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不够、种养结合不紧等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不符。因此,需要在现有高标准农田建设“三网”配套的基础上,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生态技术,加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工程治理、生态治理有机结合,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此背景下,四川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启动了绿色示范区建设工作。

2 建设内容

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着力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即“三网”配套工程、种养循环工程、绿色生态工程、质量提升工程。

2.1 “三网”配套工程

大力开展“田网、路网、渠网”“三网”配套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农机作业难、交通运输难、农田灌排难的问题。开展土地平整工作,调整田形;整治农机化生产道路,完善田间生产道路;配套完善小型提灌设施、农田灌排渠系工程,建立健全农田灌排渠系,整治农田蓄引提工程。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合理规划乡村休闲步道,科学布设生态林网,把绿色田园建成生态公园、休闲乐园。

2.2 种养循环工程

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合理布局规模畜禽养殖场,配套适度规模农业种植基地。依据“种养结合、以地定畜、还田利用”的原则,按照“每公顷粮油作物30~45头生猪承载量、每公顷经济作物60~90头生猪承载量”的标准,坚持畜禽养殖场粪污产生量与示范区消纳量相匹配,在养殖场周边建设沼液稀释池、沼液储存池、沼液机电提灌装置、田间沼液输送管网等处理畜禽粪便污水,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3 绿色生态工程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推广绿色生态固埂技术,以土埂为主,土石结合,在田埂上栽培适宜本地生长、多年生、固土性强,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价值和观光作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通过生物护(固)埂等措施,减少工程护埂对农田环境的影响;优化生态沟、生态渠、生态池,合理布设生态湿地,种植水生耐肥植物,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化肥、农药对水体的直接排放量,增强农田自身生态修复功能。

2.4 质量提升工程

在粮食播种面积大、秸秆禁烧压力大、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严重的区域,实施秸秆还田综合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全面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集成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广绿肥种植,开展土壤酸化改良,建设生态缓冲隔离带,全面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提升耕地质量。

3 建设成效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318个,面积9.53万hm2,其中,在彭州市、阆中市、射洪县、岳池县等地建成666.67 hm2以上的示范区共22个。示范区推广生态固埂3.60万hm2,实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种养循环利用工程2.27万hm2,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6.67万 hm2,开展地力培肥7.60万 hm2、生物防治面积4.67万hm2、酸化改良面积0.67万hm2,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取得了“四大成效”。

3.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各地通过绿色示范区建设,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首先,农田排灌系统得到完善,示范区通过实施“三网”配套工程完善农田排灌系统,修建排灌渠系4 080 km,灌溉保证率达到80%以上,抗旱排涝能力提高,保肥蓄水能力增强。其次,农机化水平得到提升,“三网”配套工程以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为目标,示范区实施田土型调整2.27万hm2以上,建设农机化生产道路1 440 km,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农机作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第三,耕地地力等级得到提高,示范区开展地力培肥4.13万hm2,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耕地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新增粮、油、菜生产能力6 701万kg,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06元,农业整体效益得到提高。

3.2 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各地通过绿色示范区建设,实施种养循环工程、绿色生态工程、质量提升工程,构筑了山、水、林、田、路、园等生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农田生态系统,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首先,耕层土壤得到了保护,示范区开展表土分区分带剥离回填,避免了大规模移动土方;推广了生态固埂3.60万hm2,美化了环境,减少了工程护埂对农田环境的影响,优化了生态沟渠,减轻了水土流失。其次,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建成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等种养循环利用工程2.27万hm2,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6.67万hm2,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平昌县青凤镇玉鹿农业有限公司实施种养循环工程,鸡粪和秸秆通过生物发酵形成有机肥料,按需提供给项目区,实现了良好生态循环,解决了40万只蛋鸡鸡粪污染的问题;洪雅县中保镇围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安装沼液输送管道70 km,年资源化利用沼液7万t,示范区内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第三,实现减量增效目标,示范区依托农业农村部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集成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技术,开展生物防治面积4.67万hm2,推广配方施肥达100%,全面实现减量增效目标。

表 1 2016-2018年度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建设完成情况统计表

3.3 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得到强化

各地通过绿色示范区建设,牢固树立了农业绿色发展理念。首先,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理念发生了转变,各级各部门大力宣传绿色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调动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绿色示范区建设,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提高,形成全民共建绿色示范区的强大合力,建设理念由偏重工程建设向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转变。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发生了转变,示范区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通过推广“色诱、光诱、性诱、食诱”等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切实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危害,确保了农产品绿色健康,建设目标由注重增加农产品数量转变为农产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德阳市旌阳区在项目区大力发展种植经济价值高的羊肚菌、葱、花卉及大棚蔬菜,年可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 193.1万元,农民人均增收994.25元。第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发生了转变,示范区建设尽量保持农田原有生态,将传统的“田网、渠网、路网”配套与生态固埂、生态渠系、生态消纳池、种养循环、秸秆综合利用、科学配方施肥、绿肥种植、病虫综合防控和生态缓冲隔离带等生态环保措施相结合,努力构建生态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建设内容从单一工程措施向“四大工程”结合的综合措施转变。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绿色转型,绿色农业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3.4 农业生产功能得到拓展

各地通过绿色示范区建设,重点突出农业基础设施改造、配套、完善和升级,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由生产农产品单一功能向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农旅功能等综合功能拓展。首先,规模经营水平得到提升,全省建成666.67 hm2以上示范区22个,示范区以优质生态粮油、特色水果等为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实施适度规模经营。示范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 741个,规模经营面积5.33万hm2以上,超过年度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的20%。其次,三产融合发展得到促进,示范区的建设更加注重发挥农田在生态、景观方面的综合功能,推动了农田变景区的农旅产业发展,通过“四大工程”的建设实施,示范区建设与各地优势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产的融合发展,已形成三类产业带动区(以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为主体定位的示范带动区;以蔬菜种植、生态养殖、景观打造、乡村旅游为主体定位的示范带动区;以山区特色种植为主体定位的示范带动区)。开江县666.67 hm2稻渔工程、南部县0.33万hm2产业扶贫创业园等一批产业融合基地,带动当地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示范区农民人均增收1 500元以上。最后,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示范区通过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形式,结合公共服务项目,实现了统一机耕、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防统治和统一机收,机械化水平和统防统治水平得到了提升。示范区真正把高标准农田项目打造成了便民、利民、惠民的德政工程,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由生产功能向农业多种功能拓展的转变。

4 加快绿色示范区建设工作方向

4.1 进一步加强统筹力度

绿色示范区建设是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的,以往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到发改、财政、水利、国土、农业等部门,由于项目管理部门不同、建设目标不同、支持环节不同、质量标准不同、考核办法不同,各部门沟通不足,缺乏统筹安排,推进机制运行不畅,项目很难真正整合起来。机构改革之后,按照新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要求,各地统筹力度加强,项目管理更加规范。一是根据不同产业发展需求,与现代农业园区结合、与农业产业扶贫结合、与农旅融合发展结合,加强统筹力度,制定实施方案,安排建设内容,做好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与其他项目的衔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使整体项目发挥最大效益。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项目管理,通过实行月调度制度,规范进度报送工作,及时掌握各地建设进展,加快项目推进速度,确保按照要求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对进度严重滞后的市(州)、县(市、区)进行项目进展情况集体约谈。

4.2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以往的绿色示范区建设没有相应的专项资金支持,而是将现有的部门项目作为其支撑项目,仅靠各部门、各项目调整资金投资结构来开展,缺乏后继动力。因此,建议按照机构改革要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划转省级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资金进行整合,设立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专项项目和专项资金开展项目建设。同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吸引金融资本支持绿色示范区建设,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按照统一规划要求、质量标准,自主开展绿色示范区建设。

4.3 进一步探索建设模式

四川省地形地貌复杂,同时拥有平原、丘陵、山区、高原,不同地貌区域绿色示范区建设模式差异较大,研究探索不同区域绿色示范区建设模式尤为重要。一方面,建议组织专家开展专题研究,对平坝区、丘陵区、盆周山区不同地貌区域的建设方式、内容、技术指标等建设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形成四川省不同区域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建设模式,并分片区开展技术指导,加大推广力度。另一方面,鼓励各地针对各自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主动探索适合各区域的绿色示范区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标准种养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