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生态庄园追梦人

2019-08-29 02:59
农村百事通 2019年15期
关键词:南昌市生态农业园区

编者按

六月的南昌进入了多雨的季节,记者就是在一个和风细雨的日子里驱车来到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新民乡乌溪村的绿都生态谷。雨后的绿都生态谷山清水秀,一片郁郁葱葱;园内环境优美,三座水库分布在园区内,清澈的溪水贯穿园区中心。这里空气清新,园区内层峦叠嶂、竹涛滚滚、小桥流水,处处鸟语花香,正当季的杨梅让人垂涎欲滴。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此次的采访对象——绿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景峰。我们的采访在观光中开始,在交谈中深入。记者陶醉于绿都生态谷的优美环境,更佩服于姚总的农业创业情怀。本期就来看看新时代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姚景峰是如何圆“庄园梦”的吧。

记者:刚才姚总带我们在绿都生态谷里转了一圈,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规模大,园内山水相连,果树遍布。请您给我们介绍下綠都生态谷的情况。

姚景峰:绿都生态谷是一座农业观光园,占地面积5000余亩,现在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规划之初就邀请了旅游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从建园到现在陆续投入9000多万元。生态谷所在地的土地流转自乌溪村的集体土地和村民承包地,项目以农业做基础、旅游做平台发展生态农业。我们现在看到园内环境优美、树木密布,其实开始的时候这里是荒山,而且是被大火烧过的荒山。经过这些年的开发,现在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而且空气清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是城市空气的20倍以上,是天然的健身休闲胜地。园区位于南昌市安义县新民乡境内,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所环抱,四面环山,远眺云居山、梅岭,与圣水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融为一体。这里距新民乡政府仅2公里,距安义县城12公里,距南昌市区55公里,是周末市民放松郊区游的好地方。

记者:江西绿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得怎么样?

姚景峰:江西绿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集养殖、种植、加工,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公司2009年成立,资产总额5736.2万元,下属三个基地占地5800余亩,员工266人。公司2012年被江西省农业厅首批授予“江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荣誉称号;2012年被南昌市旅游局授予“南昌市乡村旅游示范点”;公司2012年、2013年参加全国创意农业精品推介会分别获得“优秀奖”和“银奖”,受到当时的国家农业部领导的好评;公司2015年被南昌市政府首批授予“南昌市服务业龙头企业”;2014年、2015年、2016年被南昌市授予“南昌市十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6年“绿都生态谷”景区被授予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8年被评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5星企业、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公司依托大专院校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究,致力于“名、特、优”农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效益农业,公司下属基地是江西省农科院的“科技示范基地”“南昌市级蔬菜基地”。

记者:您不是农民出身却选择了农业创业,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吗?

姚景峰:选择农业这行创业还是源于一种情怀。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从部队转业后原本拥有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在一家大型农业公司任企业高管,工作顺风顺水,收入也非常可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石埠乡有一块800多亩的荒地等待转包,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开始家人并不支持这个“疯狂”的决定,认为我是瞎折腾。尽管家人反对,但是我认准的事情就不想轻易放弃,我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实现一直埋在内心深处的“庄园梦”。2009年,我从任职企业辞职,创办了江西绿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石埠乡的800多亩地,当起了“农民”,开始了每日“与田作伴”的日子。

记者:没有哪个创业者的路能一帆风顺,更何况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靠天吃饭”的农业,在创业的过程中您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姚景峰:创业的路没有一帆风顺的,其中的艰辛也只有创业者自己体会最深。2010年年初,一场大雪让我们辛勤种植的果树、搭建的蔬菜大棚一夜之间变成了废墟,损失了100多万元。我和团队当时真是很受打击,经济上也陷入了困境。但是,我的团队并没有气馁,开春后,我们都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恢复生产。面对困难我选择的是迎难而上,越挫越勇。企业恢复生产后,我抓住当时南昌市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大好时机,带领团队没日没夜地苦干。我们整个团队吃住都在基地,甚至一两年都没有领过工资,只要产生利润就又继续投入到生产中去,每一个人都干劲十足、信心满满。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企业发展终于步入正轨。2011年,公司扭亏为盈;2013年,公司的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

记者:您最先在新建县(现为新建区)石埠乡创建的农业庄园一切都已步入正轨,怎么又想到到安义县这样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来承包荒山,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姚景峰:在石埠乡创建的农业庄园虽然一切都已步入正轨,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张,庄园旁边成了工业园,环境质量有所下降。而绿都生态谷所在的安义县新民乡乌溪村地处安义、永修两县交界处,有山地8000多亩、耕地3000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丘陵山村,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生态环境良好。由于传统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全村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村民人均纯收入远低于安义县平均水平,乌溪村也因此成为“十二五”省级扶贫村之一。为了帮助乌溪村脱贫,南昌市委组织部成为乌溪村的脱贫包干单位,因为我们企业在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方面开发较早,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市委组织部有关领导就找到了我,希望我们能把成功的经验带到乌溪村,帮助乌溪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以期能够帮助村民脱贫致富。2012年,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虽然这块荒山被大火烧过,但是此地有山有水,适合种植瓜果苗木,发展生态农业。这样,我和团队就决定在这里建立绿都生态谷,期望能以生态旅游产业带动乌溪村脱贫致富。

记者:绿都生态谷落户乌溪村后,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您都做了哪些工作?

姚景峰:绿都生态谷引领周边农民一起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他们种植“名、特、优”果树,帮助村民销售水果,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利用旅游吸引更多人在乌溪村创业,利用园区优势积极开展各类观光旅游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乌溪村。景区自2014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突破26万人次,游客每年增长52.3%,园区综合收入每年达4682万元,安置周边农民156人就业,带动1221户增收563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记者:我们看到生态园内种有很多果树,都是些什么品种?您在这些品种的选择上都有哪些考量?现在公司的主营农产品有哪些?

姚景峰:我们生态园所在的这块地方,山不高,为丘陵地带,土壤中富含腐殖质,适合果树、蔬菜生长;因为生态园四面环山,早晚温差大、阳光充足,优良的小气候环境为水果高品质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种植的水果主要有樱桃、杨梅、桑葚、枇杷、翠冠梨、草莓、柑橘等。我们在品种选择上都是慎之又慎,是在多方请教专家、实地考察后引进的“名、特、优”种植品种。选择品种,一是基于气候环境适合该品种生长,比如我们2018年种植的樱桃,为专门引进的适合江西气候的种植品种;二是选择高端水果品种,在杨梅品种的选择上,我们种植有黑炭和东魁杨梅两个品种,黑炭早熟、味甜、个小;东魁晚熟、微酸、个大。两个品种的结合延长了采摘时间,有利于游客安排时间到园区采摘;三是考虑市场需求,梨子我们选择了翠冠,桃子选择了黄金桃,柑橘选择了红美人,这些都是近两年水果市场上的“宠儿”。除了水果外,公司主营农产品还有土鸡、淡水鱼、苗木、白茶、蔬菜,以及特色农产品紫花生、紫薯、紫土豆、紫山药、竹酒、特色杂粮系列等。随着公司农产品产量的提升,我们积极发展深加工,今年计划新建果汁和茶叶两条产品加工生产线,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记者:绿都生态谷一般举办哪些活动来吸引游客?生态谷都有哪些特色看点?

姚景峰:生态谷中种植的果树吸引了大量周边城市来采摘的游客,我们会根据不同水果的成熟时间策划水果采摘节,在草地上举办帐篷节、烧烤节、乡村美食节等,这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园区建有会议室、宾馆、木屋等,可以接待团队开会、培训、拓展等活动。一路走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生态谷里面有果园、茶园、田园木屋、民俗园、农家乐、四季花田、绿色长廊等各色景观;种植有名贵花卉和有机蔬菜,可实现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养殖有土鸡、土鸭、土鹅及珍奇动物供游客观赏;建有特色木屋可供游客住宿。在园里可开展餐饮、采摘、射箭、踏水车、坐观光车、打棋牌、垂钓、林中寻蛋、混水摸鱼、打网球、唱KTV等活动。

记者:从开始创业到现在您走过了十年的历程,也取得了不少成就,给我们分享一下您成功的经验吧。

姚景峰:我个人认为目前还算不上成功,只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认为创业首要的一点就是不能给自己留有后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选择的事业中。对于我来说,如果除了生态园我还拥有其他事业的话,肯定不能全身心投入,也不会有现在的绿都生态谷。另外一点就是对自己从事的事業要有情怀,把兴趣和事业结合在一起,喜欢这个产业,从内心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最后一点就是坚持,遇到困难绝不退缩。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很多都让人措手不及,但遇到这些困难时一定要积极想办法解决。保持头脑清醒,抓住发展机遇,坚持向前走。

记者:您对绿都生态谷的未来都有哪些规划?

姚景峰:我们近期规划是引进资金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以国家标准将绿都生态谷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们将以创建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宗旨,继续打造有机蔬菜种植、优质特色果品生产、有机白茶生产、畜牧养殖、特禽养殖、水产养殖和花卉苗木培植等七大生产区。继续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致力于“名、特、优”农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延伸第二、第三产业,和周边农户一起打造一个共赢平台。我希望把我们的特色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刊记者   程宁宁)

猜你喜欢
南昌市生态农业园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落后”就要挨打
请到康都来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