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树立和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路径探析

2019-08-29 02:57颜永杰张晓林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3期
关键词:树立健康第一践行

颜永杰 张晓林

关键词 “健康第一” 教育理念 高等院校 树立 践行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高职通识教育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编号:17GZ002);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人文社科(教改)研究基金项目: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研究(编号:GJ18111)。

作者简介:颜永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张晓林,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210

健康关系着个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其健康成长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批示和指示。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视。高等院校树立和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千千万万身心健康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要树立和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健康的重要性和面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健康作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之一,施行切实有效的机制和措施,把健康理念、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服务融入“三全”育人之中。

一、充分认识高校学生健康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一方面由青少时期向成年时期过渡,生长放缓,发育成熟,身体状况大体趋于定型;另一方面心智逐渐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成型,要为开启职业生涯做前期的知识、技能准备。显然,具备良好健康素养和较高健康水平的专业人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础。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曾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政治洞察力,提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7年6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高校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实施途经、保障措施提出具体要求。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站在立德树人的政治高度和战略角度,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这些都充分说明青少年、特别是高校学生健康的重大意义。

二、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健康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健康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维护其自身健康的能力,另一方面与高校健康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有关。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对健康第一虽不持异议,但对健康的认知依然存在偏差,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不足。而部分大学生往往对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潜在风险警惕性不高,渐而使身体呈现出现一种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调查研究证实,大学生群体已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常见的亚健康表现有8种 。此外,诸多疾病的年轻化也令人担忧,一些原本多发生在中老年阶段的诸如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现在大学生中也频见发生。

从校方的角度来看,加强体育教学,增加劳动环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等,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高校的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仍然不高:运动场地有限,设施配备不足,劳动安排较少,健康教育的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措施落实不到位,对维护和促进学生健康缺乏刚性约束,责任不甚明确、机制不够健全,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合力不足,健康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分量明显偏低。

三、切实担负起维护和促进高校学生健康的职责使命

习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求学校把学生健康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把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职责使命担当起来。高校作为办学主体,必须要从指导思想、政策措施、施教过程等方面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把学生健康建设落实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形成学校重健康、处处抓健康、人人讲健康的良好氛围。

(一)强化政策导向,把健康指标纳入培养计划和学生评价体系

目前有的高校重视健康的氛围和政策导向不足,有相当学生达不到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和要求,有关健康的一些指标尚未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硬性规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综合考核评价是高校教学及管理的政策遵循,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就要把学生身心健康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培养方案和考核评价体系,使健康指标变为硬性要求,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切实强化教师的健康教育职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动健康意识。

(二)夯实部门责任,构建维护和促进学生健康的教育教学体系

健康包含了躯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既要躯体功能正常,还要心理健康、精神状态好,具有良好的社会调适能力。健康不单是体质强弱的问题,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状况等,与品德修养、健康素养及行为习惯养成等都有密切关系。显然,光靠体育、医疗等课程是难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需要构建有效协同的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和健康服务促进体系,确保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每一环节。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应围绕增强体质体能、提升健康素养、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为目标,配置开设相关通识教育课程和体验实践活动,使体育课、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思政课、文学艺术课等有机结合起来,以课堂、讲座、网络、展板等多种形式,确保健康宣教的覆盖面,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体制机制

影响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健康主要取决于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健康长寿,遗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7%,而60%的成分取决于个人。”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如何督促学生运动锻炼,如何有效管控学生行为危险因素,除了加强有限的体育、健康教育、思想政治等课堂教学外,更关键的是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构建全方位的有利于养成健康行为的体制机制,引导、督促学生坚持体育运动,参加劳动锻炼,科学合理饮食,保障充足休息,远离危险因素,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高校教师要切实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因此,与学生身心健康直接相关的体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教师,应结合各自专业领域特点,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搭配不同的“健康处方”和“职责清单”,合力培养学生健康素养,协同提升学生健康水平。体育课教师要设计适合大学生特点的“运动处方”,使之练就坚实的体质,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健康教育课教师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重点,教会学生有关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教育课教师要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问题筛查,培养学生提高自我管控情绪和调节压力的能力,对筛查出的“问题学生”要进行心理疏导和跟踪观察,并联合相关部门给予人文关怀。思政课教师是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者,要把正确的健康观、幸福观等融入到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教学当中,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追求真善美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客观看待社会事物,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学生健康成长导航指路。除此之外,所有教师都应结合实际,宣传现代健康理念,引导督促学生提升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四、结语

大学生群体正值青壮时期,容易轻视健康问题。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健康的重要性和面临的问题,切实担负维护和促进学生健康的职责使命,突出问题导向,完善体制机制,激励教师切实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树立和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任重道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注释:

晋晋.大学生亚健康症状及成因调查[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4,44(6):531- 534.

张晓燕.健康教育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6.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01版.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人民日報,2013年9月10日01版.

猜你喜欢
树立健康第一践行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杜绝不良网络借贷
班级表扬日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作用
浅议思想政治工作者楷模形象的树立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我的“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观
浅探帮助英语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角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