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儿童常见病的家庭护理

2019-08-29 03:00赫玲
人人健康 2019年8期
关键词:退热药胃肠道服用

赫玲

随着盛夏的到来,天气非常闷热,孩子总是喜欢闹小毛病,比如皮疹、发烧、中暑以及腹泻等疾病,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生病而着急。家里需不要备一些常用药,需不需要去医院治疗,如何合理的使用家庭护理与药品?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孩子在盛夏的一些常见病所采用的处理方法。

一、小儿发热

因为小儿的皮肤汗腺发育不够健全,本身体温的调节能力不高,因此容易出现发热的情况。发热作为一种重要的人体抵御机制可以充分的适应内部与外部环境代偿反应,通常中低热对于人体是最为有利的,可是,假如孩子发热在39°以上,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对于孩子身体健康肯定是没有好处的。所以,小儿发热的时候,家长要按照儿童的发热程度以及儿童的实际情况作出初步的处理。儿童疾病初期,假如提问在38°以下,同时也没有高热惊厥病史,可以不使用退烧药,使用一些诸如冰贴、温水澡、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手段。假如发热温度在38.5°以上,就要使用相应的措施,合理使用退热药。儿童经常使用的退热药众多。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其商品名为泰诺林滴剂、小儿退热栓、扑热息痛以及百服宁;布洛芬,也被称作美林、臣功再欣与恬倩。还有作用更加强劲的尼美舒利。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通常可以选用混悬液或者是滴剂、冲剂,年龄稍大的儿童则可以选择片剂退热药。此外,发热的时候需要让患儿多休息,注重补充水分;饮食要尽量清淡;患儿不能穿过多的衣服,避免捂汗情况的发生,防止对散热产生影响,导致提问升高。注重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2-4个小时要测量一遍提问。此外,注意预防儿童出现高热惊厥的情况,通常6个月到6岁的孩子会产生问题,多出现在突发高热的时候,表现为两眼斜视、上翻、四肢抽动和强直,面部肌肉抽动,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此时要掐患儿的人中,让患儿的头偏向一侧,将孩子的腰带、衣扣进行松解,擦掉呕吐物,避免孩子出现窒息的情况。同时,采用温热的水擦洗孩子,使得孩子可以全身降温。家中如果有小儿退热栓,可以将其放入孩子的肛门位置,及时将孩子送往医院。在送孩子到醫院的过程中,要保持孩子的呼吸道畅通,避免出现呕吐物的情况。

二、小儿腹泻

夏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期。婴幼儿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差,夏季的病毒以及细菌会在湿热的天气中大量的繁殖、滋生,天气的变化会对肠胃产生一定的刺激性,造成孩子腹泻、食欲不振以及肚子胀气等情况。饮食不洁、饮食不当,再加上孩子喜冷贪凉的特征,容易产生急性肠胃炎以及消化不良、腹泻的情况。患儿夏季经常出现的胃肠病包括了:急性肠胃功能紊乱、轮状病毒性肠炎、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等相关疾病。小儿胃肠道疾病要有针对性的展开治疗:第一,如果单纯是因为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的,可以对饮食进行适当的调整,服用一些促消化的药物,比如醒脾养儿冲剂以及小儿化事丸;第二,口服相关的微生态制剂,有效的调节肠道菌群,比如妈咪爱、培菲康、乳酶生、金双歧等;第三,服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比如思密达等;第四,如果孩子因为胃肠道疾病,出现呕吐剧烈的情况,可以服用止吐药,比如维生素B6以及吗丁啉;第五,如果确定是细菌性感染,可以选择抗生素,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比如头孢克肟;第六,假如孩子腹泻以及呕吐失水太多,经常会造成电解质紊乱以及脱水,需要及时的补充电解质与水。存在休克或者是严重脱水的情况,要送往医院紧急治疗。

三、其他疾病护理

(一)痱子儿童夏季要经常更换衣物,确保衣服的宽松。需要经常用温水洗澡,保证皮肤的干燥,清洗以后要扑撒痱子粉,有效的防止痱子的产生。如果生了痱子最好不要用手抓,也不能采用强碱性的肥皂清洗。不要采用热水烫,可以使用温水冲洗擦干,并扑撒痱子粉。如果存在抓破以后感染的患者,要涂抗生素药膏,饮食要更加的清淡,有助于消化,适当的吃一些苦味食物,并且及时的补充适量水分。

(二)中暑儿童喜欢户外运动,特别是正午暴晒的时候,要注重为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分,必要的时候身边要常备风油精、清凉油等解暑药物。在存在中暑先兆的情况,把患儿放在阴凉通风的位置休息,多喝一些清凉的饮料。对于高热的孩子,需要保证其安静仰卧,头部进行冷敷,采用50%的白酒以及酒精擦身,多次少量喝冷淡盐开水。对于存在呕吐恶心症状的患者,可以服用人丹、十滴水以及藿香正气水等。

(三)暑热症有效的预防方法是保证居室内部的凉爽,可以采用温度低于小儿体温2~3℃的水淋浴或者盆浴,有利于加快小儿散热。还能够使用中药、食疗等加以防治,发热的时候要注重补充水分,长期发热则需要到医院治疗。

猜你喜欢
退热药胃肠道服用
孩子发热该这样应对
退热药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服用抗过敏药物须谨慎
如何正确服用胃药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退热药你用对了吗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