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丝绸之路”

2019-08-30 09:07/赵
上海商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共同体一带一带一路

文 /赵 燕

一、“一带一路”内涵及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与亚欧两大板块相连接的一个经济走廊或经济通道,延续了我们的祖先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

古代的丝绸之路,陆上包括了如下三条,1,从西安出发,,经过甘肃、乌鲁木齐与俄罗斯,最终到达里海;2,从西安出发,经过甘肃、古楼兰、和田等地,最终抵达新德里;3,由中间分线出发,经过巴格达、古罗马,最终抵达威尼斯。还有一条分支抵达土耳其的首府安卡拉、伊斯坦布尔;另外一条抵达耶路撒冷以及亚特兰大。由此可知,古代丝绸之路的几条主线,即为中国商品贸易的必经之处。

中国的古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它表示了中国和其他国家间的商品贸易,象征着平等交易与和平交往,互通有无成了古代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方式。

中国现在所倡导的“一带一路”,与古代的丝绸之路相比,其内涵和形式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和扩充,但其合作共赢的本质没有变。“一带一路”的路线和重点,就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与亚欧两大板块相连接的一个经济走廊或经济通道。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具有开放性,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是一种新探索与新思维,是多国一起创建全新秩序的重要尝试。此项战略欢迎更多的地区与国家加入其中,在各自项目对接、战略对接以及规划对接过程,寻求发展的新空间、新机遇与新动力。

这个提法出现于2015年在重庆举办的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之后,首先实施的是战略对接,然后展开规划对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进行重大项目对接。此项过程,最终促使我国和战略沿线上诸多国家与地区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关系,比如与蒙古的“草原之路”对接等。通过这些对接,促使“一带一路”更好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要与中国对接,德国提出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并形成了战略合作协定。这些理念和做法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智慧。“一带一路”战略因此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质,其战略意义深远。

二、“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两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共产品,即“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越来越多的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和认同。主要原因是因为,无论从实践还是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这两项内容都与世界人民的期望相一致,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与方向。现在全球已有接近半数的国家将自己的发展国策和“一带一路”对接,这两项公共产品,即互为表里,又相辅相成,尤其是“一带一路”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助跑器和动力源。

“一带一路”已成为当前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唯一引擎,通过“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国为世界贡献了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一带一路”并非是中国专属,更不是颠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而是一种重要补充以及新平台。“一带一路”的基础所在是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以及利益共同体,通过共享、共商以及共建为行动原则,加快建立跨区域间、区域间以及国家间的一种新型全球治理框架。“共商、共建、共享”植根于三大发展理念:第一,从各国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不同国家的实际诉求,充分了解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所在;第二,从市场机制出发,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进行良好的合作,确保拥有一个政策稳定与良性竞争的营商环境。第三,为区域、甚至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实现彼此互惠共赢,创建出与当今时代相符合的决策机制,促使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彼此共同发展。使之成为新型全球化的动力和载体,以及可在全球推广复制的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促使发展方式进一步创新,更加有效的实施全球经济治理、提高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力度等诸多维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主张,比如开放型、创新型以及联动型等,使得“中国智慧”充分体现出,而且反应出中国的责任担当。

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理念,彼此休戚与共、互相依赖以及利益交融,基于合作共赢与合作发展的理念,创新性的提出了“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思维,制定出诸多与时俱进的战略思想。此种全球性的包括了互相依存的全球治理观、国际权力观以及共同利益观等。与西方观念有所不同,并不崇尚非黑即白、二元对立,中华文明与东方文明更加注重和谐共生、学习互鉴。通过变通包容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通过彼此协商合作,有效化解各方面问题。“达则兼济天下”的东西方理念融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根源。中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名族、一个国家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即为“和合”理念。儒家名著《礼记·礼运·大同》描述了古人期望的理想世界,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属于中国人内心一直向往的美好未来。中国坚坚持对话协商,决反对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快速发展本国的同时促使其他各国一同发展,权责共担,创建平等均衡的合作关系,创建一个更加持久平和的世界。

三、提高塑造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的能力

“一带一路”实施五年以来(2013-201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突破五万亿美元,中国投资及带动相关国家对铁路、公路、港口、机场以及医院和文化设施的投资额超过8000亿美元。中国内地开往欧洲的中欧货运班列在2017年超过3000列班次。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中国大项目在全球多地开始建设或已竣工。如:缅甸输油管道项目、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建设项目、中国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铁路互联互通项目、非洲国家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项目已建成通车、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新海湾大桥项目、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项目、厄瓜多尔科卡科多-辛克雷水电站项目等等。这些大项目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建筑塑造了良好的口碑,也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做沉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从自身能力和大国责任出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五国、亚太国家峰会(OPC)、中非合作论坛、亚投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密切合作,为多边、多区域和全球各个层面的国际协定和国际规则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中国以身作则,在全球治理减排、消除贫困、国际维和、国际救灾援助、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不仅承担重要责任,而且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发展发展经验。

四、结语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旗帜,鲜明地支持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支持全球治理从“西方治理”逐步向“东西方共同治理”转变,中国的决心与努力没有动摇过。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唯有以人“相交”,才能走的更加久远。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利益高度融合一致,尤其是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与中国“志同道合”的国家越来越多,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密切。中国外交在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维护现有国际贸易体系、全球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及塑造未来国际新秩序等方面,我们前进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一带一带一路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