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操舞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19-08-30 06:40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指导员全民体育

康 莉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安徽芜湖,241002

健美操在我国发展虽仅三十余年,但已深根于中国大地,成为特色全民健身项目。中国健美操协会于2011年11月统一健身类健美操名为“全民健身操”,它囊括了健身健美操、大众健身操和普及性健美操等项目。近年来,全民健身在我国推进的速度加快,加之《全民健身条例》与“文化兴国”战略的实施,健身健美操迎来了更好的发展势头[1]。但其融合发展后的问题也客观存在,需要通过分析加以解决。

1 全民健身操舞及其主要发展阶段

1.1 全民健身操的内涵

全民健身操是中国健美操协会的拳头产品。其内涵有两层:第一层,各种形式的健美操;第二层,大众都能参与的健美操。一方面,“各种形式”亦即各式各样,可作“全部的”理解;另一方面,“大众”也就是绝大部分人,绝大部分人均能够参与的健美操就意味着其形式并不限于一种,还可以是表演健美操,乃至是难度较低的竞技健美操[2]。

1.2 全民健身操舞的发展历程

1.2.1 起步阶段

健美操释义为“有氧运动”,源于英语的“aerobic”。1974年,杰克改进其为健身运动,使其可在大众中普及。20世纪80 年代初,健美操进入我国后,曾引发“健美操热”。90年代初,全球健美操蓬勃发展,并伴随需要而衍生出竞技健美操,参照主要练习目的及任务,健美操也开始出现两大分支:第一大分支为健身健美操;第二大分支为竞技健美操。

1.2.2 分化阶段

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正式开始推广健美操项目,旨在加快我国健美操运动的竞技化水平,尽快把健美操项目推向奥运会。健美操运动的难度以及复杂度也逐步加大。健美操项目进行了两大类别的划分:竞技健美操属于第一大类;健身健美操则属于第二大类。而后,为提高竞技健美操水平,陆续引进国际体操联合会所制定的健美操竞赛规则,并于2001年执行《2001—2004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国际体联制定)[3]。高校不少体育专业纷纷开设专业健美操课程,同时各类健美操俱乐部以及健身中心也开始蓬勃发展。

1.2.3 普及阶段

2004年,国际大赛中我国竞技健美操的成绩突出,健身健美操的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2007年,为使健身健美操进一步普及,在中国健美操协会主导下,健身健美操竞赛规则被革新,全国大赛中健身(大众)组增设三种赛制:第一种,明星赛;第二种,组合赛;第三种,集体赛。规则条例也逐渐放宽,主要标志是放松了年龄限制,扩大竞赛参与人群,此阶段为“普及健美操”阶段。

2008年奥运会后,《全民健身条例》于2009年8月19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首次立法确立体育、健身事业,普及性健美操从而获得更大发展机遇。为使健身健美操得以更好地推广,国家体育总局于2010年开始普及健美操运动,并更名健身健美操为“普及性健美操”,2011年在中国健美操协会的主导下再更名为“全民健身操”,2013年的健美操赛事又将“全民健身操舞”重新启用(见图1)[4]。

图1 “全民健身操舞”的由来

1.2.4 高速发展阶段

在项目名称得以统一之后,中国健美操协会进一步拓围普及健美操的内容,全民健身操舞因此而融入了多种风格、表演形式的大众健美操项目。其中主要有三类:第一类,自由健身舞,它融入了秧歌舞、印度舞、肚皮舞、爵士舞等各种舞蹈元素;第二类,健酷街舞,主要是霹雳舞、嘻哈舞以及锁舞;第三类,民族健身舞,它将民族舞蹈风格归于其中。诸多时尚健身元素被归于全民健身操舞范畴,全民健身操舞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项目整合、规则统一,全民健身舞台更丰富多彩,可谓我国健美操项目发展的全新阶段,全民健身操舞发展也日趋多元化、融合化。目前,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已在25个省市举行,约有10万人参赛[5],其组别设置主要分学生组和社会组,内容涉及有氧健身操、广场健身操、街舞、民族健身操等(见表1)。

表1 全民健美操舞大赛的主要项目以及年龄组

注:资料来源于2017年“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官网。

2 全民健身操舞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全民健身操舞的参与人群相对单一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素质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2016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显示,绝大多数民众的健身意识并不强,其体育认知水平也偏低,反映在全民健身操舞领域中的问题主要是绝大多数参与者在全民健身操舞的诉求表达上偏弱。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大,多为退休(临近退休)人员,而中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参与群体相对较少。现有参与群体在公共体育服务政策制定方面的发言权有限,欠缺自身体育权维护。与此同时,《2016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显示,群众体育参与的过程中,女性的选择率约是15% ,而男性选择率不足6%。全民健身操舞的参与者也普遍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的现状[6]。唐雯通过研究证实了全民健身操舞项目中男女两性比例为1∶4,表明男女两性比不够协调[7]。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社会主流性别文化差异、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等社会因素影响;另一方面,还在于全民健身操舞运动的推广理念以及动作设计上可能更适合女性参与,而专门针对或者是更多地兼顾到男性的全民健身操舞设计编排偏少,主要表现为全民健身操舞的探索与创新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2 全民健身操舞内容资源相对匿乏

全民健身操舞是由多种健身健美操形式整合发展而来,但内容资源匮乏是目前全民健身操舞发展的又一问题。陈珊等的研究相继表明,从全民健身操的表现形式来看,群体形式依然是主要表现形式[8]。这当中,徒手健身操舞与手持轻器械各占比77.14%和22.86%;其音乐风格则以两方面为主:一是通俗类音乐,二是民族类音乐;其主音乐节奏类型也以两类为主:一是现代舞曲类节奏,二是抒情类节奏。整体比较欠缺的是广泛地吸纳传统体育文化精髓。如秧歌类的健身操、太极类健身操在全民健身操舞中出现的频率不高;再如,以经络为主的健身操以及八段锦健身操为主的全民健身操舞也很少见。王铮[9]、李梦莹[10]的研究也相继表明了这一点。上述提到的健身操形式是在全民健身操舞中引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可以丰富现有的全民健身操舞表现形式与内容。

2.3 全民健身操舞基础设施保障不足

全民健身操舞场地设施是确保全民健身操舞开展的基础载体与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比较重视全民健身体育场馆建设,相应的财政投入也逐步加大。“凤凰新闻”的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全民健身体育场馆建设投入总额为67.96亿元,2016年提高到119.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2.64%。且体育设施增速较快,较之2003年、2017年全国体育场地总规模与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量几乎都提高了近3倍,体育场地总面积以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涨幅也超过一半[11]。但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特别是全民健身的场地及其设施与民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要求差距比较明显。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受场地设施不足的制约较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建好群众健身场地,便于群众就地(近)参与体育活动,但部分地方政府所建场地以大型收费场馆为主,建成后的场馆以大型体育赛事为主,开放度有限,导致全民健身操舞场地设施仍然不足。

2.4 社会体育指导员储备与素质不足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中不可或缺的“引领者”。目前,我国相继有32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它们在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领导下,面向广大群众提供科学、便捷、高效的健身技能指导。但目前全民健身操舞指导员的总量供给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全民健身操舞锻炼需求。在2015年,我国共有250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登记在册,具体到每千人所拥有的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是非常少的。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3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将超过345万人,以15亿人口来计算,每千人所拥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则仅为2.3名[12],其原因是现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与激励不足。《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授予全民健身体育社会指导员金、银、铜质奖章,但评选环节缺失,难免会影响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扩大。全民健身操舞社区指导员供给不足必然限制了指导次数,无法满足指导需求,影响全民健身操舞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不利于全民健身操舞的高层次提升。

与此同时,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存在综合素质、水平偏低的问题。因为日常工作量的繁重,加之针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体系、评价与考核体系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健美操知识全面性有所欠缺,特别是在经络健身操、太极类健身操、秧歌类健身操等一些新颖的全民健美操舞形式上的积累还略显不足,从而会影响其全民健身操舞的指导效果。

3 全民健身操舞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全民健身操舞宣传与套路编排创新

首先,培养全民健身操舞参与者的科学健身意识。实践中,各级政府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全民健身操舞的宣传教育,扩大全民健身操舞的影响力,从而吸纳更多的参与者,特别是男性参与者加入到全民健身操舞项目中来。提高全民健身操舞参与者健身意识的途径既要考虑到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同时也要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运用其中。与此同时,参与者应加强全民健身操舞知识学习,持续提升技能与个人素养。

其次,加强全民健身操舞套路编排与创新。各级主管部门应组建全民健身操舞创编团队,科学、严谨地按照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全民健身操舞群体的需求对全民健身操舞的套路进行创编与创新,以保持全民健身操舞的新颖性、独特性以及推广性,特别是应兼顾男性全民健身操舞参与者的性别特征,在现有的基础上,多创编适合男性或男女性均能轻松掌握的全民健身操舞套路,以吸引更多的男性群体加入全民健身操舞项目中来。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汇同以行业协会、街道、健美操俱乐部为主的多个部门积极推广新型全民健身操舞套路,基于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组织多种形式、多种规模或主题的全民健身操舞套路展示或专业竞赛,以促进全民健身操舞进入社会与校园,使其尽早发展为全民参与的健身操。

3.2 构建全民健身操舞APP资源共享平台

全民健身操舞的发展应立足于全民,加强普及与推广。鉴于目前资源共享较难的问题,应积极探索宣传途径,可在强化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基础上,构建单独性宣传网站,还可以在一些专业权威网站上独立设置版块直观宣介,如“中国健美操网”“中国健美操竞赛网”等,尤其应注重的是对相关套路加以推广,实现资源的共通与共享。对此,可借鉴天津市的做法,为加强体育指导员同市民在健身活动中的信息互通与融合,推进健身知识的普及,2017年6月10日,天津首创的“享锻炼”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站式工作平台上线,移动APP也在加速建设中,全民健身操舞服务从线下转到线上,使指导服务与百姓的切进度更高[13]。通过此平台,全民健身操舞爱好者能够搜索在线健身指导员,查询指导员详细信息,追踪赛事活动进程,寻找附近的全民健身操舞场馆设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可在平台上建立个人工作室、工作站与专家健康指导平台,通过在线即时讲解以及直播加强与全民健身操舞爱好者的沟通交流。同时,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供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门交流平台,使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通过互联网APP平台享有技能学习、知识交流以及经验借鉴的窗口,且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在线培训学习与考试可获得晋级。此举很好地刺激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热情,促进了全民健身操舞发展。截至2018年1月,天津共有4万名全民健身操舞指导员,他们积极创新动作设计的编排,使男性锻炼者也能够更多地参与其中。

3.3 加强全民健身操舞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服务保障是全民健身操舞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中,基础设施保障是重要前提。针对目前全民健身操舞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不足的情况,各级政府应引起重视。为促进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与设施,以充分满足全民健身需求。与此同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针对全民健身也提出了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于多种因素考虑而在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场馆开发度有限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全民健身操舞发展的基础设施需求。基于此,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大全民健身操舞公共场馆建设力度,并设置专项建设基金,确保专款专用,而在场馆建成后应加大向广大群众开放的程度,以便能有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操舞运动中来。

3.4 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招募与培养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操舞发展中的作用必不可少。为此,一方面须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招募,另一方面应强化提升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综合素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招募,首先在于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职业的社会影响力,使更多的潜在志愿者能了解这一职业,提升其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意愿。对此,深圳市河东区的做法值得更多城市借鉴。2017年以来,深圳市河东区开始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技能交流展示大赛,旨在提升其理论、教学、指导等多方面能力,同时增加这一职业的社会认知度,以便吸纳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入。截至目前,深圳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累计达49个,共有22 618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市级服务点上岗人次约为1万次,总服务时间在12 000 h左右,各服务点公益服务时间在200 h/y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全民健身操舞项目的发展[14]。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与能力,特别是健身健美操的能力水平。要加强线下系统培训,培训的内容应注重丰富性,具体项目除了健身球操(健美操风格)、健身球操(街舞风格)、健身腰鼓规定套路、云南少数民族健身操-彝族撒伲健身操等传统项目外,特别应注重秧歌类、太极类、经络健身操、八段锦健身操、花毽等其他全民健身操舞形式。同时,为避免现有考核评优机制的缺失,应细化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教学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估体系,不定期抽查评估和反馈各服务点,据此作为奖优罚劣的标准,严肃处理不按时按点教学、弄虚作假等行为,同时加强教学水平低、组织能力差的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再培训。

4 结 语

全民健身操舞诞生至今,总体发展良好,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民众的喜爱,但全民健身操舞的发展过程也伴随一些问题而存在,因此,全民健身操舞由高速发展到体系成熟,还必须着力解决现实困境,创新全民健身操舞的宣传与套路编排,构建全民健身操舞APP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全民健身操舞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招募与培养。只有多措并举,建立健全体制与机制建设,才能促进全民健身操舞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指导员全民体育
全民·爱·阅读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可持续全民医保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