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毕业生学习适应性状况调查及对策

2019-08-30 04:48卢静王昭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5期

卢静 王昭

【摘 要】本文是对南宁十四中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进行问卷调查所做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初三学生学习适应能力有进一步改善的必要,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进行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矫正,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 初三学生 调查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B-0012-04

学习适应性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任务要求等)的变化,主动进行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学习环境平衡并促进学习发展的能力。包括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的适应。

适应和发展是人生历程的基本任务,初三年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如果能适应良好,那么将有利于其更好地完成初中的学业以及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但现实是,不少学生在这个阶段出现了适应不良的现象。为此,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了解初中毕业生学习适应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给予他们有效的心理辅导工作提出有建设性的措施和建议。

一、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放问卷 158 份,回收 147 份,有效问卷 142 份(其中男生 64 人,女生 78 人),有效回收率为 89%。

(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学习适应性量表(简称 AAT)》进行学习适应性测验。该量表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心身健康四个分量表,共 55 题,每个分量表下分三个内容量表,具体是:(1)学习态度。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2)学习技术。读书和记笔记方法,学习技术,应试方法。(3)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4)心身健康。独立性,毅力,心身健康。该量表的折半相关系数为 0.71-0.86,重测信度为 0.75-0.88,具有较高的效度。

(三)测试过程

本次调查利用自习课对学生进行测试,主试为本课题研究者,施测时主试按要求朗读指导语,并回答学生在问卷填写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

(四)统计处理

测试的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21.0 进行统计处理。

二、调查结果

(一)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状况

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各分量表的各等级分布状况见表 1。

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不良(包括‘中下和‘差等)”占 28.08%,“中等”占 41.11%,“中上”占 24.50%,“优等”占 6.31%。各分量表的“中等”的比率都是最高的,“中上”的比率其次。在学习技巧分量表上“优等”率均比其他分量表要高,且“优等”的比率高于全国常模理论比率 7%。除学习态度、心身健康外,其余各分量表的“不良”检出率均低于全国常模理论比率 31%,各分量表的不良率由高到低排序是:学习态度>心身健康>学习技术>学习环境。

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各内容量表的各等级分布状况见表 2。

从“优等”的比率来看,读书笔记和学习技术的内容量表均高于全国常模的理论比率 7%,最高的是读书笔记(20.00%);除了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应试方法、独立性和心身健康外,所有内容量表“中上”及“优等”两个等级总人数的比率均高于全国常模的理论比率 31%。

从“不良”的检出率来看,读书笔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朋友关系、毅力的内容量表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的理论比率 31%。在独立性(50.03%)内容量表上的适应问题最严重,其次比较显著的是学习热情(34.09%)、学习计划(34.04%)、应试方法(33.10%)、学习技术(31.61%)、心身健康(31.92%)。

(二)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调查

1.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为了了解男女生的学习适应的差异情况,本研究使用 t 检验对不同性别的初三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 3。

女生在读书笔记、应试方法和独立性内容量表上的平均分高于男生,差异性显著;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技术分量表上,女生平均数高于男生,差异性显著。

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情况

为了了解是否独生子女对初三学生的学习适应的差异情况,本研究使用 t 检验对是否独生子女的初三学生在学习适应性上的差異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 4。

独生子女在读书笔记内容量表均分比非独立子女高,差异性显著;相比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应试方法和独立性内容量表上均分较高,差异显著;在学习态度分量表上,非独生子女的均分较高,差异性显著;在学习技术分量表上,独生子女的均分较高,差异性显著。

3.初三学生作业时间、自主学习时间、补习时间情况

为了了解初三学生课堂以外的学习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作业时间(每天)、自主学习时间(每天)、补习班时间(每周)以及睡眠时间(每天),以期发现影响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一些因素(见图 1-图 4)。

从图 1-图 4 可看出:大部分学生作业时间在 2~3 小时;绝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在 1 小时以下;绝大部分学生有参加补习班,有过半的学生每周的补习时间为 6 小时及以上;仅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为 7 小时以上。

三、分析与讨论

(一)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情况

课题学校的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情况总体良好,但仍然存在学习适应较差的群体。从影响因素来看,学生都比较认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身心健康对学习适应的影响,并能够保持较好的状态。但是在学习热情、应试方法、学习技术、独立性和毅力等方面表现较差。大部分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较弱的学习热情和较差的独立性,其学习适应性大部分处于一般水平。

(二)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从总体来看,男生要低于女生。一方面,可能由于在中学阶段女生相对男生成熟得更早一些;另一方面,与性别有关的社会规范也使中学阶段的女生相对于男生做事较认真细微、情绪稳定、责任感较强、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等。这些心理特点有可能使女生更能适应学习的要求。因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高于男生,男生应是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教育干预的重点对象。

(三)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

独生子女的初三学生在读书笔记、学习技术上的得分较非独立子女高,可能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父母或长辈对孩子的学习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更注意到学习中的细节。而非独生子女初三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性方面较好,可能非独生子女初三学生相对独立,自觉性更高,能较好地独立完成一些困难的事情。

(四)初三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与睡眠时间情况

初三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外补习和完成作业上,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这就造成了学生没有时间自主消化课堂知识,学习显得吃力,从而影响学习适应性。此外,初三学生的睡眠时间在 7 个小时以上的比例非常少,睡眠不足会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精神状态不佳,加上沉重的初三学业负担,很容易产生学习适应不良。

四、探索提升初三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途径

(一)学生层面

首先,学校要加强备考工作的研究与管理,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展开相应的备考工作,给予学生自我消化吸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学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挫折能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学会冷静分析并采取恰当的行为,学会在忧郁、焦虑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调节。再次,学校可以根据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尝试开展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心理輔导工作除了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中考任务,也给青春期学习信心的培养、潜能的发挥、身心健康发展、人际关系以及家庭生活带来良好影响。

(二)教师层面

要想让毕业班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我们需要关注教师的“适应”。首先,毕业班教师掌握相应的学习心理知识,遵循教育规律备考,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增强教师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以及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最后,重要的是学校要给予毕业班教师真正的尊重及支持,最大限度地解决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其他杂务,让毕业班教师能够心无旁骛地备考。

(三)家长层面

学校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家长会、家教论坛、家长信、亲子拓展活动等方式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适应状态,帮助家长掌握恰当的教育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家庭环境,以较为合理的方式陪伴和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毕业班的学习备考生活。

五、结论

通过对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初三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笔者有以下发现:一是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初三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二是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进行诊断,给予恰当的指导和矫正。学校、家长双方共同努力为初三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及家庭环境,同时,初三学生自觉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使适应能力不断提高,顺利度过初高中的衔接阶段。

【参考文献】

[1]丁 君.初中生入学学习适应及其干预[D].郑州:河南大学,2008

[2]刘敬芳.个别化教学促进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探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3]马月芝.学习适应量表(增订版)在上海地区的修订与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石常秀.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5]赵红伟.城市弱势群体子女初中阶段学习适应问题的调查与干预[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6]张 利.中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衔接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7]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7(2)

[8]戴玉红.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教育导刊,1997(11)

[9]邓远平,汤舒俊.流动人口家庭环境对其子女学习适应性的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基金项目】广西南宁市“十二五”规划 B 类课题《心理辅导对初三毕业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研究——以广西南宁市第十四中学为例》研究成果。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