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诵读经典传承传统文化

2019-08-30 05:51张志刚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书香校园

张志刚

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并强调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因此,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功能定位来看,中等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但从教育的本源来看,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教育,首要任务都应着眼于人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素养的提高。

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近年来一直注重传统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环境优化、氛围营造等方面整体通盘考虑。学校持续以“真情诵读经典”活动为抓手,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注重发挥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着手,深入全面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经过历史淘沥出来的价值核心。经典诗文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激励读者坚持不懈的动力源泉。经典诗文中彰显的情感境界,更是时刻涤荡读者心灵的文化清流。我校组织语文教师和外聘专家经过精心遴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编辑出版了《青少年经典诵读》一书,内容涵盖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著名篇目,从作品简介、注释、赏析、感情基调、诵读提示等方面作详细解读,为开展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源头活水。

二、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

除了正常开设的中职语文课程,我校还开设有经典诵读等必修课和国学、茶艺、古筝等传统文化选修课。在经典诵读课上,语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诵读经典篇目,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传统经典的独特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语言之美,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课程学习,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

同时,学校要求其他学科任课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也要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挖掘学科教材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通过知识传授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发挥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传播效应

学生社团和第二课堂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建设的重要立足点和传播平台。我校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主线,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和学校“三线三课”德育主题活动序列,每年定期举办汉字听写大赛、经典诵读比赛、两报(手抄报、黑板报)评比、清明祭扫、重阳敬老等活动和学生社团文化节。通过学校的大力支持,学生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有“风雅国学社”“箐箐文学社”“书画社”“话剧社”“古筝社”等多个传统文化社团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太极扇》《意相随》《短歌行》《木兰辞》等一个个经典节目成为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的亮点,学生通过书法、舞蹈、朗诵、话剧、演奏等形式,对传统经典进行重新演绎,在校园展示了别具一格的传统文化神韵。

四、营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整体浸润氛围

学校积极开展书香班级建设评比工作,为每个班级发放班级文化建设经费,同时给班级配置国学墙、书画栏、博物架、图书角,由每个班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设置内容,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挑选书目,内容涵盖成语故事、名言警句、经典篇目、诗词歌赋等多个方面,学生身处其中,宛如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

班级如此,校园更是书香四溢。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道婆、李春、毕昇、鲁班等古代人物雕像群,既彰显了职业教育特色,又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意境。充满诗意的校训景观墙、古朴简洁的书画廊步道、温馨优雅的古筝室、开放包容的修齐园,几处校园景观点,无不传递出传统文化的悠远馨香。教学楼、办公室、实訓楼、餐厅、寝室楼中的传统文化建设也有声有色,触目可及的名言警句和写意装饰无不传达着圣哲先贤的智慧和教化。每天置身于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学生可以感悟人生哲理,升华精神境界,丰富文化内涵,涵养人文气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职教人的成长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润,希望我们的师生都能成为爱读书、会读书的文化传承者。

(责编   张德广)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书香校园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书香海报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