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消费理论视角审视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

2019-08-30 08:24张培炎
青年时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鲍德里亚马克思符号

张培炎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鲍德里亚时期生产力大大提高,人们被各式各样的商品所包围,鲍德里亚认为已由生产社会进入消费社会。与马克思时期生产社会消费单一,消费满足需求为主不同,消费社会消费更注重追求商品背后的符号文化内涵,广告等大众媒介的介入使消费者被文化符号所牵制,人的主体性变弱,鲍德里亚由此得出当时社会已有消费逻辑代替生产逻辑。至于消费社会是否能替代生产社会,还需要我们对比二人理论进行探究。

关键词:鲍德里亚;马克思;生产理论;消费理论;符号

一、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

(一)消费社会内涵

在《消费社会》开篇,鲍德里亚描述道:“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消费社会是物质极度丰盛的社会,消费不再是简单的物质需求,而是消费物品背后所象征的身份和地位意义,这种人与物的关系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消费取代生产成为人们生活中心,在社会形态中体现为一种符号操纵活动。

(二)消费社会的特征

1.符号消费时代到来。消费社会物质丰裕,大生产除了满足人们需要之外,也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状况,如何解决生产过剩实现再生产成为资本家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商品生产已经超过消费需求,扩大消费成为解决消费过剩的主要途径。资本家通过广告传媒赋予商品符号价值,文化象征意义,一方面广告的大范围宣传扩大了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广告展现商品的符号特色,诱使消费者再行消费,也就是在满足基本消费需求上的二次甚至更多次消费。琳琅满目的商品内涵着令消费者极度好奇和向往的符号意义,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功能性地位下降,符号价值走向前台,人们的消费首先考虑的是商品能否体现其个性,能否让他感受到在这个社会的优越感,高消费使他们享受别人艳羡的目光,他们沉迷于这种自抬身价的优越感。正在这种消费满足中,消费者已经丧失主体独立性,为商品符号所控制,这也是消费异化的过程。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鲍德里亚提到:“物远不仅是一种实用的东西,它具有一种符号的社会价值,正是这种符号的交换价值才是最为根本的——使用价值常常只不过是一种对物的操持的保证(或者甚至是纯粹的和簡单的合理化)。”在消费社会,人与物系不再是主体和客体这种纯粹关系,人在支配消费品的同时反而也受到物的控制,符号消费成为一种社会的普遍消费方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2.身体的符号表现。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这样描述到:“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在消费社会中,身体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人们购买物品对身体进行包装,希望通过高档服饰装饰自己提升自己的形象地位,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鲍德里亚认为“身体的地位是一种文化事实。”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身体在生产和消费之间起着媒介作用。女性喜欢美容,通过购买化妆品、服饰保养自己,也是对自己身体的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人都希望抓住机遇获取财富和美丽,在爱美这方面,女性尤为突出。女性保持身体的美丽和吸引力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身体装扮美成为女性体现自身身份、地位的普遍形式。正是对外在美的过分追求而忽视了身体的需求,女性更专注商品的符号价值给自己带来的虚荣感,身体变得商品化。资本家利用女性对美的追求,对身体的崇拜,控制消费主体更多的消费,时尚模特的美成为女性追求的标杆,资本家诱导着消费者追逐华丽的服饰,奢侈的化妆品。

3.广告的效用模式。“广告既不让人去理解,也不让人去学习,而是让人去希望,在此意义上,它是一种预言性话语。它所说的并不代表先天的真相(物品使用价值的真相),由它表明的预言性符号所代表的现实推动人们在日后对此加以证实。这才是其效用模式。”在鲍德里亚看来,人们在广告引起人们消费的欲望和需求,人们消费物品不是真相,信奉广告倒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

二、马克思消费理论视角下的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评析

(一)生产——消费理论与符号消费理论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首先对生产进行了阐述,接着对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进行了论述。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这中间环节又是二重的,分配被规定为从社会出发的要素,交换被规定为从个人出发的要素。”从马克思的论述可以看出,生产环节是起点,起着基础性作用,没有生产就无所谓分配、消费了。分配和交换是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终点,是生产出的产品的归宿。在生产和消费关系上,马克思作了单独论述。马克思指出了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一是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即“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生产直接是消费”指出生产的过程也是消费的过程,生产过程中意味着生产资料的损耗,因此生产行为也是消费行为。比如生产汽车车身会耗用钢材,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钢材原有的形状和特性,这就是对钢材的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是因为在消费一种产品的同时又生产出另一种产品,比如生产汽车的钢材被耗用了,但是生产出了新的产品即汽车车身。二是生产生产着消费即生产决定消费:“(1)是由于生产为消费创造材料;(2)是由于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3)是由于生产通过它起初当作对象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消费者身上引起需要。”在马克思看来,生产为消费提供了对象、方式、动力,对消费有着决定性作用。三是消费生产着生产即消费是生产的目的:“(1)因为产品只是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的产品;(2)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消费是产品的归宿,产品在消费中得以实现,正如马克思所提的铁路的例子,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没被消费磨损,就只是可能性的铁路而不是现实的铁路。同时,消费创造了生产的动力,没有消费需要,生产就毫无意义。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生产时代已经过时,在消费膨胀的时代,已经由生产社会步入符号消费社会。消费社会代替生产社会逻辑,消费主导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另外,现代消费是符号消费,消费者在广告等大众媒体的刺激诱导下,在消费过程中更加看重商品的符号价值而不是生产社会时期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品牌符号彰显着自己的身份地位,消费者通过消费名牌商品彰显自身的身价地位,因而符号意义在消费社会非常突出。鲍德里符号消费理论主要针对的是马克思的生产理论,企图通过符号消费理论代替马克思的生产理论。 “这个转变涉及到从形式——商品到形式——符号、从一般等价规律下物质产品交换的抽象到符号规律下所有交换的操作的转变。”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生产之境》中都对马克思的生产理论提出了异议和批判,提出了自己的消费理论。

(二)鲍德里亚消费理论合理性

1.消费异化理论是对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补充。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早期资本主义生产社会的劳动异化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活动本身是异化的根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决定了工人的生产活动是一种异化劳动。鲍德里亚对西方消费社会异化的批判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物的批判向符号批判过渡,从商品拜物教向符号拜物教过渡。消费异化是对新的社会形态异化批判,是在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揭示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新的异化形态。

2.指出消费社会符号操纵实质。消费社会更注重商品的符号价值,与马克思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有所区分,在符号价值逻辑下,更多的注重商品的符号价值而不是商品的实用价值。符号价值就是商品所内涵的文化意义、商品所能体现的地位象征以及符号的不同社会层次区分功能,商品符号表明消费者的身份。在消费社会中,通过社会编码,把人们归为不同的社会阶层,而编码的依据便是消费产品符号等级的区分,而不是传统血缘、种姓、出生来区分。“借助于物,每个人以及每个群体都在某种系列中找寻他/她的位置,同时根据个人的发展努力挤入这样序列之中”。消费者为提升个人社会地位,通过购买奢侈产品体现自己的身价地位,物品的使用价值已经不能给他们带来过多的欢愉,使用品牌商品被他人投以艳羡的目光是他们至高的荣誉。然而,商品符号一方面用来区分社会阶级,另一方面消费者通过互相模仿、复制努力抹平这种区分,这也体现了消费社会“制造差异”与“磨平差异”的双重逻辑。

3.符号价值理论丰富了劳动价值理论。鲍德里亚符号价值理论是在继承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提出的。首先将符号价值从马克思的使用价值分离出来,解释了消费社会中消费者追求符号价值多于使用价值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规定了物的有用性或使用价值是物之所以成为物的关键特征。工人在劳动中生产的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工人具体劳动形成产品的使用价值,产品也没有层级划分,而鲍德里亚则指出了符号价值等级划分功能。在消费社会中,人不仅受到商品或物的支配,还有深层的符号操控。这就是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之外,还有符号价值,即符号的区分功能。商品的符号使商品之间产生区分,也就是不同的商品符号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在马克思时代,人在劳动中异化,在鲍德里亚时代,人在符号消费中异化。消费异化的出现也并不代表劳动异化消逝,而是资本发展新阶段新的异化表现。在鲍德里亚早期消费社会理论中,对符号消费和符号价值的论述是在马克思生产理论框架之中的,试图补充马克思未曾遇到的新的时代情况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时期有新的情况出现,发展新的理论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消费异化理论以及符号价值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新的现象的概括总结,也符合了马克思与时俱进的哲学思想。鲍德里亚敢于创新理论,也启发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新的研究。

(三)鲍德里亚消费理论局限性

1.忽视人的主体性。人作为主体在消费中依然具有理性选择能力。鲍德里亚认为,人们都被符号消费所控制,消费主体走向虚无是不合实际的。虽然广告对人们的消费有很强的引导作用,但还没有到控制人去买的地步。另外,广告的背后依然是作为主体的人在操控,这些人便是掌控着资本技术的资本家。因此,生产过程中主体性并没有消失,表面上看是广告媒介控制着人,实质上依然是人控制着人,人的主體性依然存在。消费符号的扩张不能削弱人的主体作用,那么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对符号的强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意识形态。

2.摒弃马克思生产理论。鲍德里亚在吸收马克思生产理论基础上提出符号消费理论,但在提出符号消费理论过程中,与马克思生产理论愈行愈远。马克思肯定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和生活中的基础作用,但并没有忽视消费的作用。“生产也是消费,消费也是生产”的论述表明马克思肯定了消费在生产社会的重要作用,只是生产社会消费品比较单一,没有像鲍德里亚时代人类被物品所包围的盛况。在消费品充裕情况下,人们消费选择性多,也更追求商品背后给他们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也就是文化符号所赋予他们的地位荣誉象征。消费品丰盛让鲍德里亚认为生产的时代已经过时,在《生产之境》中他说到:“生产的霸权完全是由虚构的供求辩证法支撑的”。形而上学地割裂、对立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甚至认为可以离开生产谈消费,用消费取代生产。

参考文献:

[1]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纲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中央编译局,2012.

[3]鲍德里亚.生产之境[M].仰海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14(06).

[5]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2015(01).

猜你喜欢
鲍德里亚马克思符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形而上学——对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符号的由来
鲍德里亚技术哲学研究综述
变符号
关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研究的文献综述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