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有所得

2019-08-31 09:04吴家骅
现代装饰 2019年5期
关键词:评奖关怀设计师

吴家骅

偶然地,我去参加了一个评奖活动。虽然,我自己也觉得不自在,人家做得累死,轮得上你们这些没干活的人品头论足吗?然而,一旦去了,就得按人家的程序往下走。

我惊讶地发现,这个评奖是很开放、自由的。至于评判标准是什么?只怕任何一个评委都必须扪心自问,回答这个问题。我也不例外,思考了好久。摆在我面前的是几百件作品,说好听一点,美不胜收、琳琅满目,大家付出艰辛的劳动,可叹、可赞。可是,要评出个金、银、铜奖,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总得有个原则什么的。

当今社会,信息来得快、而且多,材料就如同菜市场里的菜,各式各样,需求也随着业主的不同,变化多多。论设计质量,好东西确实不少论水平,我也觉得差别也不大。可是,一旦接地气,设计作品的差别就出来了。我们这个行业,离不开材料與技术、功能与文脉,更高不开社会责任。而这种责任用设计语言来描述,作品之高下就能看出了。

这次,那个金奖,让我想到很多问题,作者来自东南亚某个小国家,在我四十多岁的时候,中国与之还有场有关边境的战争,想起这切,我就浑身不自在。但是,在我眼前,一个来自于那个地方的设计师,做了一个类似“老年人中心”一样的空间 它有着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明显特征;他把法国殖民地文化与现代的本地文化有机地、有节制地结合了起来;他创造了个朴实的环境,实现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老人的关怀。手法朴实,一点也不造作……在其他几百件光彩夺目、投资巨大的设计作品中,它闪耀着异样的光彩,得奖似乎必然。其次,我想说一说香港设计师。现在,大陆与港澳台的设计信息和设计能力、设计技术、材料使用、构成方法,几乎都在同个水平线上。然而,有几位香港设计师把目光投向了社会中、下层小住宅的改造活动中。这些设计尺度小得惊人,对使用者的关怀也让设计师绞尽脑汁。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位设计师做的香港茶餐厅,在他的设计中,我看到了六、七十年代的钢管椅、本地民俗和信仰的象征性物件,朴实而又方便的港式中下层生活场景,实在、感人。

这些都是设计师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他们自己价值观取向的宣誓。我们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还有许多有成就的设计师。轮不上我说三道四,我这里只想强调社会责任。

一孔之见,与诸位同仁交流。

猜你喜欢
评奖关怀设计师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我是小小设计师
创意设计师
文艺评奖不能沦为“评奖文艺”
文化部:大幅压缩全国性文艺评奖 减少60%以上
文化部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
天才设计师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
何为“纯粹的知识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