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补偿性体能”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的路径研究

2019-09-02 00:00裘志鹏余露红
体育师友 2019年3期

裘志鹏 余露红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体育课老师要重点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要求遵从“理实一体化”教学原则。基于此,可加强中小学生“补偿性体能”练习,利用“补偿性体能”练习转变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文章将先分析“补偿性体能”练习设计问题,再阐述其课堂教学操作路径。最后,总结如何评价“补偿性体能”练习合理性。

关键词:补偿性体能;教学操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j.issn.1006-1487.2019.03.008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补偿性体能”练习有着重要价值,可增加一些学生对运动技能理解的补充训练,加强学生薄弱环节学习。同时,“补偿性体能”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多体育运动技巧,唤醒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使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得以共同发展,不再呈现出体质下滑的情况。下面将详细阐述中小学生“补偿性体能”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的路径问题。

1“补偿性体能”练习设计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补偿性体能”练习设计极为重要。首先,在“补偿性体能”练习设计时,要结合不同类型教材设计不同的练习内容。田径项目类教材内容运动负荷较大,学生们的体能已得到充分锻炼,不再适用“补偿性体能”练习[1]。以弯道跑技术教学为例,学生们在实际练习过程中需要完成大量跑的练习,不必再增加体能上的补充练习,可适当融入一些耐力、柔韧、上肢力量等的补偿练习,把这些内容作为主要的补偿练习内容,以保证学生全身体能均衡发展。而以技能类为主的教材,其体能摄入较低,可通过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进行体能上的补充。以投掷实心球内容教学为例,在“补偿性体能”练习设计时可增加仰卧起坐、立卧撑等练习内容。而在头手倒立内容教学时,可增设挺身跳动作等“补偿性体能”练习内容。总之,在“补偿性体能”练习设计时,要依据不同类型教材科学设计练习。

2“补偿性体能”练习在课堂上的渗透路径

2.1 教学前期 “补偿性体能”练习目的是顺利完成技术动作,更好地提高动作质量,其最适用于课中练习中[2]。而在课前教学阶段,也可通过“补偿性体能”练习达到“未雨绸缪”教学效果。但是,在数学前期,“补偿性体能”练习应与“课课练”相结合,适当增加学生体能方面练习。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实际体能状况,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进行体能补偿训练,避免做无用功。以“跨栏跑”教学内容为例,教材前期,教师要通过“补偿性体能”练习预先指导学生储备体能。在这一个阶段,应以速度和力量“补偿性体能”练习为主。因为“跨栏跑”教学初期的运动量偏小,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一些跨栏跑技术,做好体能储备利于后期学习的正常进行。再如,在排球垫球技术教学前期,教师要兼顾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体能消耗较低的情况,为学生设计垫球手形——夹臂传球接力体能补偿练习。在体能补偿练习过程中,学生们的上肢肩臂力量和体能水平都将得到很好的训练。又如,在立定跳远教学前期,为保证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高整堂课教学质量,教师也要安排一个双脚传球体能补偿训练,让学生下肢和腰部力量得到较好的锻炼,使学生更容易学习立定跳远项目中的收腹动作。

2.2教学中期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强调教学中期跟进式“补偿性体能”练习十分重要。教学中期,一旦表现出体能相对不足的情况,很容易影响到体育动作学习质量。而跟进式“补偿性体能”练习,可在发现学生体能不足情况下加强学生某个体能的巩同练习,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所学所练内容。但是,对于“补偿性体能”练习的设计,教师要讲究灵活性、及时性、可预设性,以达到较好的体能补偿效果。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期,教师应多设计一些柔韧性、协调性“补偿性体能”练习[3]。同时,注意观察学生体能表现差异性,为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体能补偿练习,达到个体教学目的。对于柔韧性的补偿练习,教师可依据学生体能状况选择适宜的舞蹈、健美操等练习内容。再如,在肩肘倒立技术教学时,为使课堂练习变得更为有效,提高学生肩肘倒立整体训练效果,教師可运用“补偿性体能”练习教学,以“倒立夹球”为主,针对学生平衡能力实施补偿训练。通过这一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肩肘倒立技术练习趣味性,也可促使学生在补偿运动中渐渐形成竞争意识,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肩刖‘倒立技术学习。当学生腰部力量差距较大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俯卧撑力量和仰卧起坐补偿练习,组织学生做强度较大的俯卧撑训练,20个为一组,一共做三组,每组间隔30秒,进而通过补偿训练发展学生双臂力量。然后,再用仰卧起坐锻炼学生腰腹肌力量。通过这种综合训练,使学生在力量方面得到强化。

2.3教学后期

在体育课堂教学后期,教师也要设计好“补偿性体能”练习。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相关体育技术,有针对性的补偿练习可进一步增强练习效果[4]。但是,在“补偿性体能”练习期间,教师要结合学生身体状况调整量与强度关系,以达到精益求精的“补偿性体能”练习目的。以“跨栏跑”教学为例,教师要注重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补偿性体能”练习。即对于能力处于“中间地带”的学生,主要以速度和协调性为主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内容。对于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主要以栏间节奏、速度为主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内容,通过补偿训练让学生对跨栏跑技术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教学后期“补偿性体能”练习具体设计时,教师要尽量采取竞争式的练习方式,这种练习方式可提高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对体育运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但是,教师要把握好“补偿性体能”练习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不能过于追求一应俱全,体能过度补偿。一旦体能补偿过度,将促使学生陷入疲倦的练习状态,开始丧失训练兴趣。

3“补偿性体能”练习评价路径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为较好地运用“补偿性体能”练习实施体育教育,要针对“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评价,而在实际评价期间应遵从四个原则[5]。首先,在对“补偿性体能”练习进行评价时,应科学判断练习内容是否能够促进运动技能的获得和表现,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某一运动技能。其次,在对“补偿性体能”练习进行评价时,应科学判断练习内容是否与课堂教学主要内容高度相关。只有如此,才能通过“补偿性体能”练习与体育技术练习的合理搭配全面发展学生体能素质,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再次,在对“补偿性体能”练习进行评价时,应科学判断练习内容是否能够使学生乐于接受,并从中获得一成功体验。在“补偿性体能”练习中,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动力激发下积极参与补偿练习,顺利完成练习目标[6]。最后,对于“补偿性体能”练习有效性、合理性的评价,要注重判断其是否能够渗透于课堂教学全过程。

4 结论

综上可知,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把握好“补偿性体能”练习设计,将“补偿性体能”练习渗透于课堂教学前期、教学中期、教学后期,并注意对其有效性、合理性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体育素质方面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楼旭攀.简析补偿性体能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运动,2018,20(13):116-117+151.

[2] 邱伯聪.高中篮球选项教学补偿性体能课课练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12(02):94-97.

[3] 胡建刚.补偿性体能教学的价值及其在体育课堂教学应用[J].青少年体育,2016,14(07):67-68.

[4] 吴骥.肩肘倒立技术教学中融入女生补偿性体能练习[J].田径,2016,13 (06):12-13.

[5] 仲跻兰 手足球传接球教学应用补偿性体能的作用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6,14(09):41.

[6] 钱利民.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在小学三年级投掷项目中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