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对雾霾报道的议程设置研究

2019-09-03 07:00陈蔚荻梅涛
新闻前哨 2019年5期
关键词:北京日报信源议程

陈蔚荻 梅涛

[摘要】以雾霾为首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已成为人们日益密切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和雾霾严重的地方性主流媒体《北京日报》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8月12月內的雾霾相关报道(共78篇)为样本,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报道基调、消息来源等五个方面,进行内容对比分析两大不同主流媒体在雾霾新闻报道中议程设置的特点、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揭示媒介镜像中折射出的真实面貌,总结主流媒体雾霾报道传播效果提升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主流媒体 雾霾报道议程设置《北京日报》《人民日报》

一、样本选取及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

由于河北省的雾霾重污染天气在全国范围内较为严重,而作为首都的北京更受广泛关注,研究《北京日报》的雾霾风险议题建构对于认识理解其他地方党报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而作为我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是我国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其有关雾霾的报道突破了传统的环境新闻报道,呈现出有规模、有规律的趋势。因此笔者选取《北京日报》和《人民日报》作为核心主流媒体的研究样本。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秋冬两季是《北京日报》与《人民日报》雾霾新闻的“集中报道期”。因此,笔者选取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作为一个关注周期,来考察两者的雾霾风险议题建构异同。通过最终统计,得到《北京日报》有效研究样本共65篇,其中,2018年8月14篇,9月7篇,10月19篇,11月21篇12月4篇;《人民日报》有效样本共13篇,其中,2018年8月1篇,9月O篇,10月2篇,11月7篇,12月3篇。

(二)研究方法

在传播学界中,议程设置理论是重要理论成果之一。议程设置理论提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利用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有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以及谈论问题的先后顺序,受众会凶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对媒体及公众议程产牛重要影响,从而不断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实现其舆论引导。

本文基于对《北京日报》与《人民日报》的特定时期的雾霾报道,进行框架分析和比较研究。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对象,本文将类日建构为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报道体裁、报道信源、报道基调。其中,将报道主题建构为政府措施、气象情况、治理状况、社会影响、科普与科技应对等5个子类目;报道体裁包括消息、通讯、深度报道、图片新闻等4个子类目;报道信源包括政府组织、本报记者、气象机构、专家学者、普通百姓等5个子类日;报道基调包括积极、消极、中立等3个子类目。

二、《北京日报》与《人民日报》中雾霾报道的议程设置特点比较

(一)《北京日报》与《人民日报》雾霾报道数量异同分析

从刊载频数上来看,两报雾霾报道的第一次高峰现在11月份,《北京日报》有21篇,《人民日报》有7篇;《北京日报》第二轮高峰期出现在10月,有19条,8月、9月次之;《人民日报》第二轮高峰期出现在12月,有3条,8月、10月次之。

《北京日报》与《人民日报》对雾霾问题集中报道的高峰期与我国大范围持续性重污染雾霾天气的时间段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监测数据保持一致。南此可以看出,《北京日报》对于本地新闻报道更为详细,《人民日报》对于“雾霾”的报道更是统筹全局,主要报道全国各地的雾霾问题。雾霾污染程度越重、涉及范围越广、持续时间越长,则报道数量越多,频率越高。

(二)《北京日报》与《人民日报》雾霾报道体裁异同分析

消息是《北京日报》使用最多的新闻体裁,其次依次是通讯、深度报道、图片新闻,无评论性新闻。在《人民日报》中,消息占雾霾报道总量的7%,其次深度报道是其使用最多的新闻体裁,主要产生于生态周刊中“绿色焦点·秋冬保蓝天,今年这样干”系列报道中:最后,新闻评论在《人民日报》的报道体裁中占16%,无图片新闻。

南此可以看出《北京日报》比较倚重消息类体裁,并多出现在“北京新闻”一栏中,重点报道与北京市有关的报道:而在≤人民日报》中,通讯、评论体裁较多,以传播新闻事实为主要目标的同时,拥有观点类解读的评论,以及篇幅较长、叙写细致的深度报道。

此外,在建构雾霾议题的过程中,两报对于图片这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表达符号的使用都比较慎重。

(三)《北京日报》与《人民日报》雾霾报道主题异同分析

“政府措施”主题类报道是《北京日报》与《人民日报》共同关注的主题。例如:《人民日报》在系列报道“绿色焦点·秋冬保蓝天,今年这样干”中,介绍了政府组织的重要举措,表明《人民日报》在雾霾议题建构中关注防治应对措施,进一步深化公众对雾霾问题的认知,以环境问题为立足点,问责环保部门,敦促政府进行决策,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其次,从两者都不约而同地忽略“社会影响”类主题、淡化“风险归凶”类主题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两家媒体有意转移公众注意力,在社会稳定和谐方面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也显现出雾霾风险议题在我国主流媒体的建构中属于政治议题的范畴。

从“气象情况”类主题的占比来看,在雾霾报道上《北京日报》更具有人文关怀,也正符合了地方性主流报刊的性质。比如10月12日的报道《前9月北京PM2.5同比降16.7%平均浓度50微克/立方米,空气重污染天同比减少10天》,11月14日的报道《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持续至11月15日入冬最重污染今日达峰值》等,及时公布雾霾天气进展,更加关注公众的生存状态。

(四)《北京日报》与《人民日报》雾霾报道基调异同分析

本文将报道基调主要划分为三类:积极报道、消极报道、中立报道,即雾霾报道体现出的感情色彩。

首先,在有效样本统计中发现,三种报道基调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均为中性报道,说明媒体的记者、编辑在面对雾霾这类负面影响较大的议题报道时立足全局看待雾霾问题,考虑到雾霾议题的报道对社会产牛的传播效果。

其次,积极报道总数为第二位,说明两家主流媒体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原则和要求,通过积极环保措施和正面典型事件的报道,坚定人们治理雾霾的信心,获得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符合主流媒体的宗旨和原则。

最后,消极报道所占比例最少。在《北京日报》以报道负面“天气情况”为主,例如:11月8日《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小学须停课》,12月15日《今天中重度污染最高温升至7℃》。在《人民日报》中,消极报道只有一条,并与“治理状况”相关,重在指出相关部门治理不到位等情况,例如:《(绿色焦点·秋冬保蓝天,今年这样干⑤)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组进驻11个城市给汾渭平原做个环保“体检”》。

(五)《北京日报》与《人民日报》雾霾报道信源异同分析

“政府组织”是《北京日报》和《人民日报》的主要第一大信源,报道数量分别为37篇、10篇,占比分别为57%、76%。此外,在《北京日报》使用的信源中还有本报记者、气象机构、专家学者、普通百姓,报道数量分别为10篇、9篇、5篇、4篇,占比分别为15%、14%、8%、6%,而《人民日报》在本报记者、气象机构、专家学者三类信源中,报道数量分别为l篇,在“普通百姓”上为0篇。

两家媒体对政府信源的倚重,以及对企业信源和公众信源的边缘化处理,使得政府在雾霾议题的社会建构场域中拥有了权威话语权,进而稳同了政府在风险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此外,《北京日报》在使用“普通百姓”信源方面,体现出地方性主流媒体贴近群众,报道人们喜闻乐见的身邊事,引导群众认识议题。

三、研究结论

在建构环境议题的过程中,地方性主流媒体《北京日报》和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不同主流媒体的环境议题建构具有共通的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环境议题建构体现“政治化”特征。从对两家主流媒体关于雾霾议题报道的样本看,报道信源以“政府组织”为首,报道内容以“政府措施”为主,有效的传达了政府声音,但缺乏搭建桥梁与读者沟通,导致互动脱节,应增强公众权利意识。对于主流媒体来说,环境报道首先要保证“政治正确”,主要表现在报道基调、信息来源、报道主题方面,而本应作为“环境”问题呈现的环境风险却没有有效进入主流媒体的核心议题建构中,忽视了雾霾的本质。

第二,消息来源单一,过度使用“官方信源”。信源作为新闻牛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媒体提供权威信息的同时,信源提供方也可能获取一定利益并操纵媒体报道方向,凶此,信源提供者的话语主张背后可能存在权力的实践。

第三,媒介“叫醒作用”功能退化。从《北京日报》与《人民日报》的雾霾报道主题中可以看出,尽管两者有对雾霾问题的深度报道,但大都也是宣传政府措施,缺乏对雾霾问题的深层次探究。

四、启示

尽管两大主流媒体在雾霾议题的议程设置过程中,拥有共通的建构原则,但两者雾霾议题建构的差异特征也较为明显。首先,《北京日报》比《人民日报》更具有人文关怀,更擅长贴近民生、民情的雾霾报道,同时,更加注重对社会公共问题的关注及反思。《人民日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因此更加注重意识形态的传播与舆论的导向,在“雾霾”环境议题建构的过程中,在内容方面更多的选择“环境治理”和“政府措施”。其次,《人民日报》更注重对“雾霾”环境议题的深入探究,开创“生态周刊”专栏报道环境议题,但在《北京日报》中缺乏深入报道。但两报都力图通过多角度挖掘大气变化的深层原因和影响,探究评价体系的利益冲突,为受众提供辨别和应对环境变化的具体措施,激发让受众改变环境意识和增强受众参与环保行动的影响力。

从《北京日报》和《人民日报》的议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国家对于“雾霾”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但这也从侧面表明此前的治理效果仍不理想。在当下,主流媒体应进一步加强在“雾霾”治理方面的舆论监督作用,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中媒体的功能定位,在环境新闻报道中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以期完成环境议题设置的持续性建构,推动环境新闻报道发展。

参考支献:

[1]林晖:《中国主流媒体与主流价值观之构建》,《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2期

[2]喻国明:《一个主流媒体的范本——评《纽约时报100年》,《财经界》2002年第5期

[3]周胜林:《论主流媒体》,《新闻知识》2001年第12期

[4]白贵、韩韶君:《从雾霾风险议题处理看主流媒体环境议题的建构原则及定位——基于《河北日报》与《新京报》的比较研究》,《新闻大学》2018年第3期

[5]马睿姗、孟维浩、薛博雅、孙翌洋:《京津冀地区党报雾霾报道研究(2003-2017年)——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为例》,《气候传播》

猜你喜欢
北京日报信源议程
画与理
基于极化码的分布式多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德国《2010议程》议会辩论的话语分析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信源控制电路在功率容量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2020年7亿人每周至少锻炼1次
信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设计及控制原理
会面议程
基于Matlab的信源编码实验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