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北山石刻第51号“三世佛”龛探究

2019-09-03 08:14燕韦
锋绘 2019年6期

燕韦

摘 要:大足北山石刻的第51号龛为“三世佛”龛。三世佛是佛教造像中较为传统的题材,是佛教艺术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将主要从51号龛内的三尊主佛像入手,研究何为三世佛及此龛三尊佛像的身份认证等方面来分析第51号龛的视觉传达内容以及此龕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三世佛;定名;佛教艺术

1 大足北山石刻第51号龛概述

大足北山石刻第51号龛为“三世佛”龛,是在唐光化二年(899)年由泗州都指挥使王宗靖发愿雕刻而成。此龛高1.55米,宽1.98米,深1.34米。龛口朝向西方,三尊佛像于正中央端坐。中心位佛,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左面佛,倚坐于金刚座上;右面佛,坐姿与中心位佛相同。三尊主佛身后均刻有圆形火焰光及身光。在三佛之间,靠近主像二侧,左立迦叶,双手拱胸前,手持的物件已损毁不可辨。右立阿难,双手合十。两尊佛像均身着袈裟,且皆俱圆形头光。

在主像背光上方,正中浮雕二飞天,单腿跪于云朵之上。在飞天像两侧,各有六尊小佛,排列方式为两排,上四下二。位于佛龛顶壁正中央的位置,以浮雕形式刻有一个圆形宝盖。宝盖两侧,有天乐数种,乐器上均系有长飘带。龛左壁与右壁上雕有数像,分为三层。佛龛外面,两侧门柱下,各有一力士,头部已损毁。龛左侧壁上题一记,仅有“…光化二年(公元899年)七月二十六日…”几字还依稀可辨,但根据民国《大足县志》中“节度左押衙充四川都指挥…造三世佛一盒”可考,此龛的营造者为当时的都指挥使王宗靖。

2 三世佛及其定名争议

北山石刻第51号龛的主题是三世佛,首先应明晰何为三世佛。受大乘佛教的影响,世人开始相信凡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大乘佛教在纵向上,将世界分为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这三劫。有的佛经中“劫”又与“世”同义。所谓的纵三世佛造像象征着从过去到未来的佛法继承,即佛教的基本主题。三佛也可以横向解释为三方国土佛(横三世佛),还可以解释为华严教思想中的法身佛、报身佛以及应身佛等三身佛,所以可能存在多种不同形式。

我国地界广阔,历史复杂,三佛造像根据时间空间而发生改变,各学者对于三尊佛像的组合形式、造像职能及定名等问题上有颇多分歧。北山石刻第51号龛的三世佛龛也毫无疑问的在对三尊佛的定名上也有着不同声音。在《总录》中,将这三佛定义为左向“迦叶佛”、中向“释迦牟尼佛”和右向“弥勒佛”。而后,也是此书编纂者之一的胡文和先生却对此提出了这三尊佛像应为“弥勒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的见解。

以“迦叶佛、释迦佛、弥勒佛”为组合形式的三世佛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有所表现,像《魏书》卷114《释老志》和隋代吉藏撰写的《观无量寿经义疏》中均有记载。尽管在唐朝之前确实是有“迦叶佛、释迦佛、弥勒佛”这三尊佛像构成三世佛的先例,但根据《总录》中记载的作为迦叶佛,右为弥勒佛这一说法在以下考证面前就有点站不住脚。

主佛像为释迦牟尼佛,他代表了现在佛。对于这点的争论基本没有,李静杰先生在《唐宋时期三佛图像类型分析—以四川、陕北石窟三佛组合雕刻为中心》这篇文章中对中间的主像做了数据研究,他认为阿弥陀、释迦以及弥勒的组合占总体的五分之三,剩下的五分之二实例是加上了药师,自由组合的形式。

第51号龛是公元899年营造的,第52号龛是公元897年建造的,可见52号窟开凿年份更早一点,而52号龛的主题是阿弥陀佛。这说明在晚唐已经有阿弥陀佛的信仰了。据考证,早在东汉末年由去娄迦谶翻译的《般舟三昧经》卷上《行品》就已经提到了“阿弥陀佛”再看52号龛阿弥陀佛的造型与52号龛的手印坐式、衣着纹样等均相同。

51号龛内在三尊佛像身后,左右两侧均有六个小佛像。有学者研究认为,第51号龛是受密教僧人不空译作的《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有关,此经中提到了“十二光佛”这个概念。“十二光佛”是《无量寿经》中对阿弥陀佛的释引,十二光佛即阿弥陀佛的另种称谓。

夹江千佛岩的主要佛龛造于9世纪,北山石刻第51号龛也是公元九世纪的造像,两者开凿年份相近,夹江与大足所处的地域文化趋同,两者之间差异性与普遍性兼顾,可以用来做一组对比。位于夹江千佛岩的第33龛中,释迦佛像左手放于腹前托石钵,右手平缓垂下手印结触地印。弥勒佛像两手规整平放于膝上无手印,于宣字形台座椅坐。阿弥陀佛双手置于腹前结弥陀定印,于莲花座上趺坐。夹江千佛岩的第33龛,13龛,24龛的表现内容均相似,夹江千佛岩的33龛都能看出与北山石刻的51龛内容造型特征均相似。作为参照物,结合上述几点,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北山石刻第51号龛三尊佛像从左到右分别为“弥勒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

3 总结

佛教信仰的变化影响着三佛造像的变化,三世信仰促进了三世佛像的发展。佛教信众因为代表过去时的六佛已成过去, 现在时的释迦佛也已涅槃, 所以信众们将希望托付给未来佛弥勒。三佛造像排列组合形式多样,身份辨析应通过在探究佛像的身份时应该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佛像自身的手印、衣饰纹样、坐式以及龛内其他内容来佐证诸尊佛像的身份。

参考文献

[1]石曾.民国重修大足县志·卷一[M].重庆大足,1911.

[2]《魏书》卷114《释老志》.魏收[M].中华书局,1974.

[3]高楠顺次郎.大正新修大藏经[Z].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出版,1922-1934.

[4]李小强.大足北山石刻第51号龛探析[J].敦煌研究,2006年第二期.

[5]何世哲.关于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三世佛与三佛造像诸问题(一)[J].敦煌研究,199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