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寻梦(外一篇)

2019-09-04 20:59田金龙
西部散文选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燕儿串串

田金龙

《西口情》这首歌听得让人落泪,听得让人心碎,听得让人神情悲戚。走西口的后代面对着绵亘相连的阴山和九曲回肠的黄河,他(她)们祖祖辈辈的身影随形而来,随韵而逝,让北方弥漫坦荡的这片河山充满了悲喜离愁。面对着渐老的时光,搜寻着故旧的痕迹,千回百折的记忆一缕缕一片片一声声涌上心头。

土默特人家的旧屋大多如此,泥墙泥院泥土炕泥屋顶,加上土坯院墙和土坯造型的大门,一个完整的山西式土民居便跃然眼前。这便是古老的山西人走西口到口外定居时简易的住所。这盖房造物曾经是他们的三件大事之一,简单的讲是盖房娶妻养老人。其中盖房放在最前,只有居所安定才可妻有所居老有所养。那时的旧俗我也亲眼目睹过,盖房子是大事,房主的积蓄主要是存个百拾块钱(人民币)和一些够量的粮食,有白面黄米和糜米。钱用来买些少量的砖瓦铁钉玻璃和食用的辅料。砖瓦主要是房垛子前沿和基础窗口走边用些,瓦是前檐滴水用一排的,大多数人家只有流滴水的地方用别处则用砖就完事了。那时人们盖房子不用请工匠,村里人齊上阵,土默特人叫串忙即帮忙的意思,积蓄的粮食主要是帮忙的人给吃顿饭。用小车拉回白粘土,在房的周围不远处选块地,掏出土来引水和泥扣土坯。把积存的麦草剁碎了和泥,从山上花点钱拉几车石头回来垒基础,村里的木工和有泥瓦匠手艺的人挣几块钱也或给些粮食(以粮顶钱)便盖起了土屋,轰轰烈烈,人呼我应,一两个月便盖起了房子。人们不讲工钱,不讲吃喝,只图个下次我盖房你也来帮忙,所谓“串忙”就是有串换互换着的意思。进屋里铺个砖地,一个红躺柜,一盘花墙围,一个温馨的新家就展现在眼前,前窗户各种古老的窗格糊上五彩的窗花和白麻纸,下面的窗口安上六块几净的玻璃,两三间这样的房子联在一起三件大事便可完成。

种地的日子一年一个轮回,千篇一律反复无穷。过完年红火个元宵节,大人小孩扭秧歌,看唱戏,吃麻糖,逍遥自在地在村街上说说笑笑,也就个把月罢了,便扛上犁走向田野。犁地耙地平地打堰子刮埂子种地锄地间苗浇地割地,打场晒粮收秋犁秋浇冬水,割柴禾、买炭块、蒸年糕、蒸馍馍、买衣服、做鞋袜。新的一年亦即到来,依然过去,一村人重复着昨天的故事,面对着亲情的笑脸,倾听着熟知的声音。仿佛忙碌间平淡间人们都很轻松自然,多子多孙多平凡多简单似乎又很繁荣很和谐。那日子重复的真是有道理有意义。

走亲戚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些年人们走亲望友也是很重视的,专门去住下来得好几天甚至半把个月,以示与亲情友情血脉手足相依。总有些规律年年如是,人们看着来往的人论家常叙故旧,盘亲说亲相亲,反正那都是家家户户的饭间餐话,也是一村人们最美好的愿望。

山西人到了口外,几百年历练了他们祖祖辈辈的人格。他们勤劳坚韧,善良好团,聪明灵巧,说话谦和,办事心细,行为规整。清纯的人格像大青山丛生的白桦林,朴素的愿望像哈素海飘飞的芦蒲花,刚强的个性像土默特不屈的红柳丛。向往逝去的生活,简单而又充实,率直而又诚挚。

春耕时节,犁地耙地的老牛慢慢地移向田头,把犁舵站耙子的隔着地块唱着晋剧《打金枝》,黒脸的郭子仪亢亮粗腔,沉稳精明的唐王慷慨悠扬的老生曲调在四围扩散,晋绥文化的魂在草原上飘荡。秋天的傍晚,场面边上灯火辉煌,嘹亮的丝弦正演奏着揉和的《走西口》曲调,悠远悲恋的唱腔正激荡着乡村的夜色,走西口的几辈人坐在戏摊子边上泪洒秋霜。

现在走向乡村,飘摇的老树写满孤寂的皱纹,儿时的兄弟伙伴廖然无几,更多的是已经艰难走路的老人。满条空零萧条的街道呼唤着曾经的欢歌笑语,然而年轻的生力军都围城去了,只留下像我这样的在城里居住怀旧的农村人,思绪从围城里冲出来,寻找故去的乡村繁华,接续西口人曾经的梦想。

清明又临土默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家喻户晓的唐诗每逢清明,人们到村外祭祖扫墓最会联想起来,我的家乡正好在大青山脚下,山畔坡地村里村外桃杏树丛丛片片,清明时节正逢桃杏花盛开的季节,真也是到处落满了绯红的轻云。人们父领子,哥携弟,一家家到自家的坟头上坟烧冥钱,摆供品,祭祖缅怀亲人。

旧历的清明风俗很有意思,祭祖是主题,同时还赋予了许多的习俗,比如忌烟火,不抽烟。蒸寒燕儿,给孩子带韩串串。其实我小的时侯不大喜欢戴这韩串串,有的村里的长辈爱和你开玩笑,一见你戴着韩串串跑,便招呼你到他跟前来数那串串,数完了故意问你:“几岁了?”,你张口回答,他便哈哈大笑,“豁齿齿,跟上奶奶吃屎屎。”

哈哈哈哈——真是的,谁惹你了,还长辈呢!等我长大了你还敢笑我!到学校上学那高年级的同学也最有异样的目光。于是老回家求我母亲给我裁下来,但母亲总是不肯依从,戴着,过几天给你裁。那寒燕儿好,寒燕诱人。其实这两个习俗是山西籍贯的人都很沿袭的旧俗。

先说这寒燕儿。每逢清明,土默特人家都要蒸寒燕儿。寒燕儿是用白面塑成小鸟,上笼蒸熟的袖珍食品。首先是选好上等劲道的白面,发酵充足,用碱调和,恰到酸碱中和面团柔软随手捏塑,决不沾手粘物。根据各种鸟最突出的形态,用剪刀和木梳等简单的工具,通过手塑剪裁和压痕,捏成各类造型的小鸟。寸数见方,像蒸馒头一样上笼屉,蒸出来白白的,再点上红绿二种点点,寒燕儿就蒸好了。蒸好的寒燕儿要选一株大的酸枣枝,把寒燕儿插在酸枣枝针一样尖的寸刺上,把这花红柳绿的寒燕儿树放在柜上或插在房梁上。没有酸枣树的地方,便用线串成一串,挂在屋里的墙壁上慢慢晾干。过不了几天寒燕儿便是最惹小孩馋虫的美食,抬头望望临枝欲飞的寒燕儿,口水润湿了槽牙,晶亮了双眸,那眼神不停的瞅着,生怕这面塑的燕子飞得无影无踪。

再说这韩串串。清明韩串串是专门做给十二虚岁以里的孩子戴的。形制是:分两串,上面一个像倒三角的花瓣般的黄布头包,把韩串串两边的上头缝紧压在这个头包里,把他们用针线钉缝在孩子上衣的后背上方。每瓣用的材料是一致的:铜钱大小的布片,一小截高粱顶头的秸秆。五色布片为一叠放到半寸大小的高梁秸杆节上面,用线串连,每节如是,便串成了韩串串。串串五色布片排序是:最上面的是蓝色,代表蓝天,接下来是红色,代表太阳,中间的颜色是黄色,代表天地和熙。最下面是白色布片,代表大地,大地往上是绿色布片,代表绿草。韩串串共两条辫,一条辫有几岁便串几节,另一条辫是十二节,短辫的位置遵循男左女右的规则。看看孩子小串的节数就知孩子的年龄,两串相等则知孩子也已十二岁了,这便是佩带韩串串的最后一次了,从此便进入少年。孩子们带着它,呼朋唤友,迎着春风,嬉戏追闯,跑来跑去。葱绿的柳条随风飘动,绯红的桃花已经怒放,嫩粉的杏花也已吐艳,小鸟唱着清脆的歌。飘飞舞动的韩串串们在大街小巷里响起清脆的童音笑语,淳朴的旧俗乡村充满了悠闲的温馨。

现在想来,旧俗的文化积淀和俗成礼仪充满了人性化。寒串串时刻提醒人们遵循木火土金水五行规律,以求人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寒燕儿也为人们期盼侯鸟,珍爱生命作标本。春时已长亦给孩子备点临点,真是匠心思维,文化内涵厚重啊!

愿春天与我们代代炎黄子孙蓬勃成长,也让中华文化实实在在的清明开来。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猜你喜欢
燕儿串串
快乐多
撸串串的好帮手
串串棋
充满魔力的寒假
嫦娥奔月
串串良言蹦蹦跳
妙句串串烧
金龟子配音有妙招
一周新娘
双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