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特点的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9-09-05 09:43林予松李润知高文逸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模块化研究生

林予松 李润知 高文逸

摘 要:模块化课程体系具有模块设置灵活、方便课程扩展、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与指引作用。目前,很多研究型高校都把交叉学科的设置作为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点内容。本次研究针对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在分析国内外高校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特点的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包括交叉学科专业定位、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模块化课程内容设计、强化课程管理等环节。

关键字:模块化课程体系;交叉学科;課程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很多研究从分化逐渐走向高度综合。在教育领域,交叉学科研究已经成为很多学科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推动力。目前,各研究型高校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的教育改革。很多研究型高校把交叉学科的设置作为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点内容。众所周知,课程体系建设是研究生培养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对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有重要的意义。2014年12月,我国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此来指导各大高校的研究生课程设置。 《意见》明确提出,全国各大高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的作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课程设计要更有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交叉学科,高校要在不同学科和专业中选取不同的课程,来建设交叉学科的课程体系,进而形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关于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探究,我国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探索。本次研究主要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在分析国内外高校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一、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

2005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解决学校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散脱节等问题的基础上,兴起了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所谓模块化课程,就是将某一学科内常用的单一教学进行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主题式教学单元,即模块。模块化设计是通过建立分层级的课程模块管理系统来构建各学科课程模块库的。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方式等,将某些有内在紧密联系的课程,如知识关联、知识递进等,组合为一个独立的小模块,进而根据学科定位,划分到某个课程下,由此来构建各个学科的课程模块库。因此,各个不同的院系和学科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培养计划,在课程模块库中选择合适的课程模块,形成本学科个性化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一是以大小不一的模块作为模块化课程的最小教学单元。教师在进行模块化教学之前,要充分考虑每个模块的设计理念,考虑每个模块的重点内容并总结其知识点。此外,对各学科下的所有科目,教师要准确地分类,使其从属于不同的模块,能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同时,各个模块间的课程内容要保持相对的独立.以便于教师之后对其进行整合改造。二是模块设置灵活,使课程设置机动,方便课程扩展,有利于个性化课程体系的形成。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不同研究方向的具体培养目标,综合考虑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置。这样自上而下的课程设置有助于涵盖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目标。三是模块化课程体系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主线,体现出相应的自由度和灵活度。该课程体系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特点选择学习模块,这是一种主动式的“量体裁衣”,是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

二、国内外高校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外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对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比如,在20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相继建立了跨学科研究中心,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开展学科交叉人才的培养工作。2002年,美国在修订学科专业目录时,在众多学科专业中单独设置了交叉学科群,以此来更好地发展交叉学科。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作为公立研究型大学的代表,通过对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实际,形成了《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高校要鼓励学生选择本专业之外的其他课程,这些课程能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提供便利,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该报告还提出,交叉学科应该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各大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培养中心,并建立完整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管理流程。这个流程不仅包含前期的课程设计,也包括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教学监管,以此来更好地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持续开展。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也都非常重视交叉学科的建立和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期望能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找到新的创新增长点和发展空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软件工程专业与其他学科方向的交叉学科进行了研究,针对其课程设置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课程体系设置策略,并应用于软件学院移动计算云计算专业方向的工程硕士的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北京大学于2006年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有理论生物学中心(CTB)。CTB的课程设计由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跨专业选修课程和跨专业限选课程等组成,要求不同专业背景下的研究生按照不同课程设计进行学习。为了响应国家鼓励交叉学科发展的号召,很多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尤其是课程体系方面的建设。然而,我国传统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学位论文三个部分。其中,必修课是课程体系的核心,选修课兼顾不同学科的应用需求,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对其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充分展示。在课程结构方面,每门课程结构完整,可以代表独立的个体。但这种课程结构存在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重复率较高的问题,致使学生面临课程数量较多且新知识和交叉性知识难以有效融合的困境。对交叉学科来说,其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研究生掌握多个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差异,建立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

三、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特点的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特点的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吸收了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方法灵活、课程内容可扩展的特点,其课程设置过程包括交叉学科专业定位、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模块化课程内容设计、模块化课程管理等环节。其方法主要包括跨学科深度调研、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分解、模块化课程实施评估反馈等环节,具体建设流程如下图所示。

基于模块化课程体系特点的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开展交叉学科深度调研,确定交叉学科专业定位

课程调研是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其首要任务是解决专业定位的问题。在开展课程调研工作时,高校应该组织由不同学科骨干教师、骨干科研人员、专业任课教师组成的调研小组,并鼓励教师们充分沟通、交流,提出个人的意见。针对各交叉学科的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高校最终确定该交叉学科专业的定位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交叉学科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立

本研究所指的交叉学科模块化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整合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科学思维课程模块、拓展专业课程模块。其中,整合课程模块是交叉学科课程体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部分。交叉学科整合课程着重解决不同专业科目联系不紧密、学科知识分散、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等教学问题。该模块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研究生对交叉学科的整体认识,提升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交叉学科问题的能力。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着重解决交叉学科专业能力培养的问题。该模块可以根据学生不同专业基础以及所要选择的专业方向,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科学思维课程模块重点在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强调研究生对交叉学科新型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相关课程设计方面需要加入学科相关的前沿性热点问题,引导研究生了解前沿知识,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拓展专业课程模块主要介绍专业前沿发展,因为较新的前沿知识能启发研究生的创新灵感,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进行前沿知识讲座的方式拓宽研究生的视野,或者组织相关实践活动以调动研究生的创新热情。

(三)模块化课程的设置

在确立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交叉学科专业定位、培养方向,明确不同课程模块的教学目标,确定课程设置。这个过程教师可参考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设置适合本校交叉学科的课程。同时,高校也可以组织由专业课教师、教学骨干、科研技术人员等组成的交叉学科教学团队,让教学团队共同协商完成本校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设置在模块化课程的基础上要兼顾综合化和多元化。

(四)模块化课程内容的设计

教师在模块化课程内容的建设过程中,要遵循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确立不同课程模块的知识点。不同的知识点在课程设计时要以独立模块出现,教师将这些模块综合统一后形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可以包含不同课程的知识点。同时,不同课程间的课程模块内容关联要做到高内聚、低耦合,即同一课程内部模块间的内容尽量高度聚合,不同课程之间的模块内容尽量不要重复。此外,在模块化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统筹规划课程的知识点及模块划分是核心和关键。在确定了相关课程任务后,教师基于典型工作过程方法分解具体的课程内容,从而形成模块化课程内容设计,具体可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首先,聚集本行业的专家以及技术人员召开会议,确定本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向、发展任务以及存在的难点;其次,对所列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最后,将知识体系转化为具体的课程知识点。

(五)强化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是推动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课程管理的实现可从多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生院应进行定期检查,实时监管,保证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其次是课程的考核方式。研究生院要灵活调整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根据每门课程自身的属性选择合适的考核标准。最后,研究生院要建立合理的课程反馈机制,根据教师反映的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反馈和评估,带领、组织教师总结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指导和改进。

交叉学科的发展大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高校在培养交叉型人才时,不仅要注重研究生多学科理论基础的學习,也要注重研究生多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要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交叉学科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魏静,许珊,王伟玲.浅谈新兴交叉学科教学改革的探讨——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

[2]高磊.研究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3]郑鑫,杨光,葛建锐.农业工程与土木工程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3,(8).

[4]孙晓莉,朱方来.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特色初探与思考——以鸟尔姆应用科技大学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5]毕智高,王金玺.地方应用型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科教导刊,2018,(1).

责编:嘉悦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模块化研究生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