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技术:构建SVAC生态圈,推动公共安全产业发展
——专访中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周大良

2019-09-06 06:33丁兆威
中国公共安全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星公共安全国家标准

□文/本刊记者 丁兆威

中星技术是中星微电子集团旗下从事安防视频监控业务的企业。作为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星技术主要从事公共安全领域相关视频技术解决方案的软硬件开发、设备制造、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现已成为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的视频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长期致力于我国自主创新的安防视频监控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及相关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实施,并已形成由智慧感知前端、安防大数据平台和视频智能应用等构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的、自主可控的智慧视频监控应用体系,致力于国产SVAC标准的产业化和国际化。

近日,本刊2019“智慧安防十城百企记者行”走进中星技术,采访了公司联席总裁周大良。

中国公共安全:近年,国家安全被提上重要议程,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对于从事安防视频监控的行业企业,能够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做些什么?将肩负起什么责任?

▲中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周大良

周大良:公共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而安防又是公共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因此,安防企业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使命。

中星技术参与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25724(简称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标准的起草和建立。GB/T25724作为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安防监控视音频专用编解码标准的空白,将帮助解决安防监控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安防专用功能标准化、全网视频互联互通以及国外专利风险等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中国,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之于安防监控,犹如“北斗”之于卫星导航定位。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安防视频监控网,同时也是最大的安防系统应用市场。近些年国内安防市场迎来爆发,安防监控产品需求不断上升。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安防市场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像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现在又有华为、阿里等新进入者,不断加快安防市场跑马圈地的速度。

市场的繁荣发展为安防行业带来巨大动力引擎的同时,也带来视频数据安全的隐忧和挑战。行业做得越大,本身的安全要求就越高。

国内近几年大规模开展视频监控联网建设,大型工程带来的担忧是:底层系统安全、设备的自主可控性如何保证?

美国以“国家安全”的名义,频频打压中国企业。中国安全怎么保障?从技术层面看,数以千万计的视频监控摄像头,只有换成“中国芯”,安全才能得到根本保证。所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多次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能否开发出具有超高运算能力、符合市场需求的芯片,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豪强争霸的关键。因此我国应加大科技创新和芯片研发投入,彻底打破长期对国外芯片依赖的被动局面。

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自主标准的重要性?标准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保障安全的主动性、可控性和系统架构的延续性。

中国公共安全: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的建立,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将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周大良:目前,传统的编解码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H.264/H.265以及中国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是符合国内视频监控应用需要,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编解码标准。编解码的实现是依靠半导体芯片技术,它具有硬变硬解的能力,通过芯片编码、解码,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编解码最重要的就是算法,而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的专利就是它拥有自己独立的算法。

SVAC标准有三方面的特性:一是支持GB35114视频联网信息安全最高等级,针对视频被侵入、盗取、伪造等问题提供安全保障;二是支持前端的AI分析,能有效对视频影像进行结构化描述和编码,符合目前AI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三是支持外部物联网或其他业务数据的接入,使这些数据可以和视频数据进行关联和检索。

近年,中星技术紧紧围绕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研发了芯片、模组、视频采集终端等系列产品。特别是基于此标准,研发了将神经网络处理与视频编码器相融合的SoC芯片产品。

早在2012年2月,公安部就在《全国公安机关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作任务书》中明确提出,在全国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中采用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且多个地方和行业标准中要求“优先采用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而此后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出台文件,明确在新建项目工程或重点工程中,要优先或必须采用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

2017年6月,公安部、工信部、国标委又发布了SVAC 2.0标准,除了在图像编码技术方面进一步看齐并赶超国外的H.265之外,在数据安全、对AI的前端支持以及对于多维数据的关联支持方面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安全性大大提高,从而为我国公共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为推动我国视频监控产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公共安全:近年,中星技术一起致力于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的推广应用和SVAC生态链的构建。请问目前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推广应用情况如何?生态合作进展情况如何?

周大良: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由于其先进性和适用性,得到了有关行业部门、地方以及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采用。公安部要求在《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系列标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等标准中,优先采用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河北、山西等多个省市,将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纳入本地安防视频监控数字摄像机技术规范中,有些则明确要求本地“规范”支持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强有力推动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SVAC系列安防监控产品的市场版图不断扩展。

中星技术提出打造SVAC技术、产品生态体系,培育和建立SVAC生态链。同时制订了“依托于算法和芯片等核心技术,做完整的产品线,再通过做项目、参与工程去推广标准,打造产业链”的市场策略,联合国内优秀安防企业共同打造SVAC产业联盟,与合作伙伴共同合作研发SVAC产品,目前,中星技术SVAC摄像机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70多个项目中得到应用,总计超过40万台,并且平均每年保持约10万台以上的增长。这本身就说明, SVAC产品的成熟度和客户认可度都有了很大提升。

近年,围绕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中星技术正在打造新的生态链。打造SVAC技术、产品和业务生态全程自主体系。除了专注于芯片、算法等核心技术研发,中星技术在SVAC监控后端系统方面将努力实现系统云化、服务化、智能化,面向合作伙伴开放接口;允许第三方基于该平台构建SVAC服务、管理、应用等方面内容。

其次要建立行业应用体系,围绕SVAC特有的智能、安全、物联网等特性,通过接口开放、提供SDK或代码等方式,与行业伙伴产品对接,实现行业深度应用。

中星技术还探索和建立了全新的合作模式:围绕SVAC产品研发,与相关公司/单位共同投资、共同研发、共同受益;采用双品牌战略等方式推向市场;与SVAC产业联盟、公安部一所等单位一起,建立SVAC产品、技术认证和培训体系;与行业客户、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建设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建立推广体系等。

随着各地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和推进,智能分析前移和视频监控数据安全需求的日益提高,许多企业开始重视SVAC标准的技术研究,研发生产符合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广大安防工程商和集成商,也积极加入SVAC大家庭。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SVAC产品生态体系和SVAC生态圈已经形成。

中国公共安全:记者注意到,近年中星技术频频中标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建设大项目,足以说明中星技术的市场影响力。请问中星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大良在第二届智慧城市产业与技术创新峰会上演讲

周大良:中星技术是中星微电子集团旗下从事安防视频监控业务的企业,拥有包括中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中天信科技有限公司在内多家分子公司,业务覆盖全国各地。2018年,中星技术相继中标山西大同和河南信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这些大项目实施充分说明客户对中星技术的认可和肯定,也折射出中星技术在项目集成领域的优势。以吉林市“雪亮工程”为例,中星技术作为吉林市“雪亮工程”项目的总集成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及项目承建商,积极整合现有城市近万路视频监控资源,密切联系公安及综治实战应用,新建5000余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前端设备,融合高清监控技术、GPS/GIS技术、智能分析技术、云计算、云存储、人脸分析、车辆分析、视频结构化、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搭建“一总两分”的技术平台架构,从而推动吉林市社会综治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迈入新阶段。

2018年10月,中星技术与山西省公安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公共安全视频结构化重点实验室”。将在未来三年内,积极探索视频结构化、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警务工作融合,通过建立警务视频大数据感知平台,形成从感知到认知再到预知的高级神经系统,进一步打造“山西公安大脑”,进一步提升预测预警能力和打防管控效能。

在技术专利方面,截至2018年3月31日,中星技术及其子公司拥有专利共404项,其中发明专利401项。

目前,中星技术以SVAC为核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100多个重大项目中广泛应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星技术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核心的视频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国公共安全:随着市场的变化,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请问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如何适应AI安防产业发展的需要?

周大良:一个标准可以带动一片市场,前提是首先自身必须要足够强大,还要有足够的市场驱动力和凝聚力,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SVAC标准具有领先性、前瞻性、可扩展性。从SVAC 1.0的问世到SVAC 2.0的发布,SVAC标准更加成熟。SVAC2.0标准,能够显著提升视频压缩特性,并加强了对国家密码局认定的SM系列国产密码算法和智能信息支持,完善数据安全保护功能。这是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的又一次迭代,也是中星技术的另一个起点。

从应用角度看,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更适用于安防行业。H.264/H.265主要是为视频流媒体网络传播所开发,而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主要应用在安防领域,如视频监控等。技术重点除了压缩效率外,还在于视频的加密认证,确保视频不被随意篡改、外泄,同时通过嵌入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相关联。

八年前,SVAC 1.0问世时,AI技术还不成熟。但中星技术已经前瞻性地看到了AI的发展趋势。SVAC 2.0则实现了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与AI的无缝对接和融合。

芯片+应用,是中星的强项。2018年中星技术推出了人工智能算法定义的摄像机,在前端增加了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芯片和人工智能处理器,利用这样一个处理器可以把国内优秀公司的算法全部放到芯片里,实现前端的智能化,从而大大提升了中星技术为用户提供国家自主标准产品解决方案的能力。

按照计划,2019年下半年中星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安防摄像头的边缘计算能力。不断将多核异构,多模计算的模式优化,将AI芯片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近年,中星技术又将视频GIS解决方案融入SVAC产品。GIS技术的好处在于,摄像头所拍摄并覆盖到的有效视野范围,都可以通过GIS进行检索。当越来越多的SVAC摄像头加入到GIS技术体系中,结合AI对视频影像中的要素进行识别和标签化,系统的整体优势将更加明显。

从市场需求看,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平安城市,以及PGIS等,对于视频GIS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都是刚需。中星技术不久前专门推出面向雪亮工程的“雪亮云眼”,就是视频GIS解决方案在产品层面的一次落地。

采访手记

中星技术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领衔的研发团队,参与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25724)(简称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35114)、《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等多个国家、行业规范及标准的制定。

2017年,《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35114-2017)发布,从2018年11月1日开始执行。该标准是强制性标准,标准的发布实施,意味着今后所有的摄像机,所有的平台,都要符合这个标准。也就是说,国内每年卖三千万台摄像机,都要按这个标准去做。已经安装的几千万台摄像机,都要按这个标准去改造。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这几年,中星技术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技术的同时,不断加快SVAC生态体系建设,联合国内优秀安防视频监控企业共同成立了SVAC产业联盟,与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开发SVAC产品,搭建完整的SVAC生态链,成为SVAC标准的践行者,也成为SVAC标准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中星技术的目标是,不断丰富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的内涵,加快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技术迭代,把围绕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衍生出来的蛋糕做大,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整体发展。从现在的规模和趋势来看,未来三五年整个市场能做到几百亿的规模。

周大良表示,对未来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的发展,中星技术充满了信心。

猜你喜欢
中星公共安全国家标准
信息化视角下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中国发射中星-2D卫星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1C”卫星
社会组织介入公共安全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