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驱动安防市场应用大升级

2019-09-06 06:33罗超
中国公共安全 2019年7期
关键词:立体化联网防控

□ 文 /本刊记者 罗超

当物联网遇到安防行业时,整个行业都在关注和探讨物联网安防究竟是什么样,会制造哪些商机?当时间划过2018,在新的2019年,物联网安防会出现哪些新变化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这是个技术迭代提速的安防时代,自从物联网技术遇到安防之后,整个行业都在关注和探讨物联网安防究竟是什么,为安防带来哪些质变?这也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

物联网安防究竟是什么?

安防行业两大巨头,海康和大华将企业定位为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商之后,行业对于物联网更加好奇,也不乏后来者跟随或另辟蹊径展开物联网安防的技术研究和产品与方案的推出,那么,什么是物联网安防呢?我们先分开来看,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ITU系列会议上提出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按照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通过物联网域名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随着互联网+的国家战略而更受世人关注;安防的概念本文不在重复,但其本质就是感知、延迟与响应这三个要素,而这三个要素恰好是物联网的擅长或者说与安防本质有重叠交叉之处,所以物联网安防才成为行业热门词汇。以此来看物联网安防定义就很简单明了了,就是把物联网与安防产品和方案结合起来,融合应用以达到当下对于实时感知、提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分析管理的目的。抓住这一要点,我们结合行业应用来看物联网技术带给安防的质变。

场景是技术的试金石或炼金场,物联网在安防行业应用场景大致在智慧公安、智慧社区、智能交通、智慧监狱、智能医疗等场景,当然还有很多如智能楼宇、智慧超市等场景应用,但大多并不以安防技术为主,所以本文在这些场景不再涉及。

物联网安防如何改变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在无锡,关于物联网的话题并不陌生,无锡作为国务院试点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物联网应用浪潮迅速在城市中扩散。踏着这股浪潮,无锡公安始终探索物联网应用示范领域技术创新与警务改革的融合发展。如今,物联网安防已渗透无锡公安方方面面,并成为治安防控、服务群众的重要手段,物联网安防的“蝴蝶效应”正在不断呈现。

早在2016年,无锡公安提出了创新升级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奋斗目标,形成了无锡公安的“十三五”智慧警务发展规划。随着无锡建设物联网产业基地的深化,物联网技术无锡公安获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化。由此可见,建造立体化防控的技防体系,是物联网安防在公安行业应用的价值体现。

之前也提到,物联网安防的核心是实时感知、提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分析管理,这与智慧公安中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不谋而合。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早在2012年党的18大会议报告上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7年,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提到要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而当时物联网安防势头正盛,所以在新时期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指对社会治安实施的全时空、全方位、立体化动态防控的整体性系统。物联网时代下的立体化前端网络建设,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布点方法,对前端网络进行总体、统一的规划,促进后期各张感知网络深度的协同与应用。以圈块格线点、渔网理论为代表的成熟布建模型划分整个城市前端建设点位的基本框架,依托犯罪地理学意义上的防卫空间理论,结合城市功能区域、业务应用类型,划分相应的场景,构建城市犯罪及治安问题在空间分布的规律模型,开展因地制宜的前端网络防控布建。根据不同场景(行政中心区、城市商圈、中央商务区、住宅区、城中村、风景区等)在城市中的功能特性、防控对象特性以及实际的勘察结果,在每个基础网格内构建相应的地面防控网、空中防控网、动态防控网、静态防控网、物联防控网等立体化防控网络。

网格(场景)内的各张网络,分别由功能属性各异、侧重点不同的各类前端摄像机和物联网智慧感知前端构成。其中,地面防控网主要是基于地面固定区域目标监测的全天候、多环境的城市安全防控网络体系;空中防控网则侧重于突破二维平面的限制,拓展对于纵向空间的层次防控;静态防控网主要依托城市道路网,实现在重点部位对可疑布控人员及车辆的有效识别和布控预警,侧重于结构化数据的前端提取,可配合地面防控网,形成对可疑布控目标的交叉跟踪;动态防控网依托各类移动高清设备和方便部署的无线前端设备,实现对固定监控模式的突破,丰富信息获取的手段,赋予信息数据采集动态获取的内涵,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物联防控网则是各类固定、静态、动态视频监控点位的有益补充,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采集的泛在化、规模化、多维化,拓展大数据应用。利用视频结构化技术、智能图片分析技术等先进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对海量视频中的人、车、活动目标进行结构化数据提取,将海量非结构化视频、半结构化图片转化成有价值的结构化信息,提供给上层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深度应用。

海康威视在平安城市解决方案中就迎合了甲方需求,他们提倡“纵面立体化,五网四维全面防控”。具体来看,立体化前端由地面防控网、空中防控网、静态防控网、动态防控网、物联防控网组成,各类智慧终端空中与地面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配合,平时各司其职,战时协同作战,有机结合,提升立体化防控能力。地面防控网主要由各类智慧监控前端组成,并包含鹰眼、枪球联动、可视域相机等深入场景化应用的特色产品。这些前端监控设备一般安装在交叉路口、主要街面、广场、重点单位等,依据“圈、块、格、线、点”科学布建方案,全方位覆盖地面防控区域。方案全方位实现了人、车、物24小时全天候地面布控,且多样化的产品线,更利于方案灵活组合、降低投建成本、提高易用可靠性。

空中防控网由无人机和高空瞭望云台组成。高空瞭望云台一般安设在市民广场、城市制高点上,采用高变倍镜头,可实现10-20公里的地面监控;同时,星光级成像能力和红外、激光补光设计,满足24小时全天候应用。海康威视雄鹰系列无人机是海康威视发布的首款可折叠四旋翼飞行器整机系统,能够在多种地形垂直起降,相比较于普通无人机拥有更远的图像传输和操控距离,适应机动、超距离的监控需求;通过自主开发的可见光、热成像机芯,可实现警情长距离追踪、可视化应急指挥、安全隐患排查等。其巡航路线一般设定在体育中心、城中村上空、火灾现场等地;主要进行空中巡逻、目标侦查、消防救援;动态防控网则由移动单兵、无线布控球、执法记录仪、警务通、4G无线基站、移动指挥车等动态监控设备组网。静态防控网与地面防控网的组成产品交叉结合,其由各类卡口和智慧单元组成;主要布控在商场大门、主城出入口、城市主干道、车站安检通道等场合。有些巷道等施工简陋的地方,可以使用安装条件简单的微卡口,成本低,对车辆抓拍率可达到95%。在人员出入密集的场所,安装人员卡口,对过往人员进行人脸信息的提取,并结合后台服务器进行使用, 形成人员轨迹查询、黑名单人员布控、人员身份鉴别等技战法运用。静态防控网采取了重点布控(如卡口)、广泛撒网(如微卡口)的方式,增强了防控密度;更为重要的是,该防控网前端可提取结构化数据,网内即可进行第一层布防。

物联防控网则是由公安部门牵头在机场、宾馆、住宅小区、大型超市等场所的监控、感知,通过传感技术连接实现。通过海康威视的解决方案可以看出,物联网安防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中的作为和意义,这也是平安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让智慧社区推进智慧,解决千头万绪的细化难题

记者前不久专访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旭黎了解到,专注于智慧社区的他们在2015年就成立物联网技术研究院,问及缘由,陈旭黎的回答是基于物联网应用开发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为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该研究院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导入IPD研发管理工具,提高管理效率;整合立林技术力量,对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窄带、LoRa、ZigBee、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新产品立项及研发过程、实施技术平台管理和人力资源共享、研发流程优化重构等方面开展积极有益的探索,以提升研发工作的效率,提高立林公司研发水平,为建设智慧生活产品生态链的集团战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立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从事楼宇对讲行业,这家“老字号”企业为什么如此重视物联网技术从上就可见一斑。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普及,带动了智慧社区的不断进步。未来我们也将生活在这种小区之中,享受到物联网所带来的便利。而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智慧社区已经悄然兴起,许多居民已经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智慧社区不是潮流,而是现在。现如今,在上海黄浦区的诸多高层住宅楼加装了一些感知设备,那些感知设备能捕捉到从高层抛下的物体位移的数据,小到一个烟盒,该设备都能监控到,倘若发现高空抛物,终端就会自动报警。终端连接到当地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民警借助设备,就能判定抛下的物体属于哪家哪户。上海是我国智慧社区最为普及和应用前沿的城市,在,哪里的消防通道上有违规停车、哪家的独居老人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哪条马路上的窨井盖被异常打开……来自“神经末梢”的报警信息被汇总到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帮助社区更好实现精细化管理。“物联网+”正在重塑社区的管理模式。

记者曾在《雪亮工程》栏目中多次强调,类似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其雪亮工程建设大多就以城市中的智慧社区为主。在逃人员之所以能被抓获,关键在于他们从步入小区大门开始,智能安防系统获取的感知信息就开始与公安在逃人员信息匹配,一旦匹配成功,警方可以很快锁定目标、精准抓捕。此外,通过手机平台,业主既可以发送和接收安全隐患消息,也能通过监控探头看到小区内部分活动区域的影像,这样他们即使出门在外也可以随时掌握活动区自家老人和小孩的动向。同时错峰停车的共享停车位,车主可以手机进行预约。社区里的每个车位上加装地磁感应器,每一辆车进入车位的时候,社区数据分析系统都可以实时感知到,小区居民8点以后的上班时段,车位空出时,就可以让外来车辆进入小区,外来车辆的驾驶员可以提前在网上预约停车,提高了社区车位的利用率。

可以看出,智慧社区的物联网安防应用,依然体现了实时感知、提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分析管理的目的。社区虽小,却千头万绪,直到物联网安防技术的靠近。

物联网安防来袭,智能交通大升级

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智能监控系统,交通管理人员还能对道路、车辆的行踪了解得一清二楚……曾经人们期望这样一幅现代智能交通的蓝图。随着物联网传感技术和安防技术的发展,蓝图正逐渐向现实靠拢。

要看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的应用,车联网就是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代表。当下最为热门的车路协同就是下一代的车联网技术,通过车与车(V2V)、车与路(V2I)、车与人(V2P)、车与云(V2N)等信息交互和共 享,使车和周围环境协同与配合,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控制、车辆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动态信息服务的一体化网络。我们从安全出行方面来看,车路协同主要是盲区和转弯预警。冲红灯预警就比较简单了,异常车辆提醒、道路危险状态提醒,可以检测到路面破损、检测到车辆的异常行为和异常状态,但要结合其它手段,要把发生拥堵、发生的位置推送给车辆;关于效率提升,定周期车速引导。

当然,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的产物,但如果是分析物联网安防下的智能交通,还是以规范交通执法为主,偏重于公安部门,而不像车路协同侧重在交通运输。在这方面安防企业做法是,通过部署摄像头、地感线圈、GPS车载终端和交通信号灯等物联网感知设备,建设视频监控、交通信息采集、电子警察和卡口、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等智慧交通基础子系统,实现对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管理。利用交通诱导屏、智能手机、车载终端等对多种信息发布方式,为出行者提供动态交通路况、事故、管制、气象等各类交通服务信息。通过车位相机、地磁检测器、车位诱导屏等物联网设备,实现停车资源的实时更新、查询、预定、导航服务以及停车缴费的一体化。交通大数据平台是交通物联网大数据的存储和计算中心,用于汇集视频、图像、报警、卡口信息、位置信息、案事件等数据,为数据的综合利用提供支撑。大数据平台能够提供大集群的计算节点,提供PB级的分布式数据存储。平台负责存储和提取处理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通过视频结构化分析技术,挖掘出视频图像中的人、车、物、事件等结构化信息,并进行大数据的分析挖掘,提供一系列的数据服务,包括智能分析、以图搜图、全文检索和智能研判服务等。

智能交通下的物联网安防场景应用,也体现出实时感知、提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分析管理的的甲方诉求,这对于传统的交通建设来说,市场技术化的大升级。

智慧医疗因物联网更贴近百姓生活

智慧医疗在2016年渐渐在安防企业开始涉足,这和智慧养老和智慧社区的快速发展极为有关。比如视得安罗格朗,他们针对福利院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在2019年,除了我们传统的远程探视、手术示教、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医护之外,物联网下的智慧医疗还会出现新的气象。

比如:新生儿防盗系统。在婴儿身上配戴可发送RF射频信号且对人体无害的电子标签实现安全监护功能。信号接收装置能随时接收到婴儿电子标签所发出的RF信号,据此信号判断婴儿安全状态,实现对企图盗窃婴儿行为及时报警提示并追踪信号。系统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辅助人防手段,升级婴儿防盗系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不仅防止婴儿被抱错,而且从根本上杜绝婴儿被盗,有效保护了婴儿安全,保障各方权益;智能远程采集也是2019年物联网下智慧医疗的热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医疗设备、材料和患者的数据采集更加方便、快捷和准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远程监护系统将能够实现对远程产生的所有影像、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采集和保存,也能够采集医生在远程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医疗行为。同时,能够将远程医疗前后患者身体所产生的生理反应等信息进行智能对比和分析。患者可以查看远程医疗的所有数据,实现远程医疗过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

结束语

2019,当我们仔细观察周围会发现,物联网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走在马路上举目四顾,到处是与数据监控中心联网的监控摄像头,这就是传感监控物联网的一种形式;走进生活住宅,物联网无所不在,无线上网、物联网可视电话、自动化煤气探测等,均是物联网的具体应用;还有上班,指纹门禁考勤,已经成为物联网企业管理的管家;出行,刷卡已成风潮;在家看病,通过远程智能采集病情数据,也将发在在我们身边……很难想象,人类失去物联网安防,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猜你喜欢
立体化联网防控
“身联网”等五则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曲曲通”立体化声乐教材建设实践探索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物联网下的智控萌宠屋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