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灸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疲劳患者疲劳程度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

2019-09-06 00:32陈东霞
智慧健康 2019年22期
关键词:气虚血瘀康复

陈东霞

(北京中医医院平谷医院 康复二科,北京 101200)

0 引言

疲劳是脑卒中后尤其是长期中风者较常见的、多发的症状,其发生率39 %~72 %,40 %的脑卒中患者认为疲劳是最严重的症状之一,疲劳常干扰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以及影响患者因脑卒中丧失的功能恢复,从而降低治疗效果[1]。本研究在内科基础治疗+针刺+康复的基础上,采用温和灸温疗法,在改善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的疲劳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本研究纳入病例来源于2015 年1 月至2016 年12 月平谷区中医院康复二病区的94 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的住院患者,且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温和灸治疗组和常规内科治疗+针灸+康复对照组,各47 例其中,对照组脱落一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统计学未见明显差异P 值均大于0.05。

1.1.1 两组年龄比较

表1 两组年龄比较

经t 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在年龄上有可比性。

1.1.2 两组性别比较

表2 两组性别比较

经χ2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P=0.26 >0.05,提示两组在性别上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卒中后疲劳:患者出现疲劳症状,且按照美国印地安纳大学医学院等研制的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中的疲劳筛选量表(小于12 分)来确定。(3)气虚血瘀证标准:按照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气虚血瘀证拟定[2]。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使用温和灸、常规内科治疗+针灸+康复进行治疗;临床病例资料齐全者;年龄在40-75 周岁之间者;病程在2 周至6 个月,无影响功能恢复的其他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既往无运动功能障碍者。

1.4 排除标准

40 岁以下或75 岁以上;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恶性心律失常及严重创伤、重大手术后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患者;原发性及继发性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合并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肿瘤患者;精神病患者;资料不全、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用配对t 检验,治疗后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1)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方案进行口服药物治疗。(2)康复训练:①运动和作业疗法;②物理因子治疗。(3)针刺治疗:取穴:王乐亭手足十二针:曲池,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3]。

2.2 分组治疗

(1)对照组:内科基础治疗+康复+针刺。

(2)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和灸治疗。取穴:气海、关元。

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位,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插入单孔艾灸盒内,先取气海穴、随后取关元穴,艾条约距皮肤2-3cm,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准,产生红晕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0-15 min。对于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可将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每日1 次,每周5 次,10 次为1 疗程,共2 个疗程。未满2个疗程已治愈者,停止治疗并统计治疗结果[4]。

2.3 观察时点

治疗前、治疗2 周、4 周后评价各项观察指标。

2.4 观察指标

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日常生活能力(ADL)、疲劳评定量表(FAI)。

2.5 疗效标准

2.5.1 主要采用SS-QOL 评估患者的精力状况

3 ~6 分为重度疲劳;7 ~9 分为中度疲劳;10 ~12 分为轻度疲劳;>12 分为无疲劳。

2.5.2 日常生活能力(ADL)

采用 Barthel 指数( BI) 评定[5]。

2.5.3 疲劳状况

采用美国精神行为科学研究室及神经学研究室于1993 年制订的疲劳评定量表(FAI)[6]评定疲劳状况。

3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 SS-QOL、ADL 及FAI 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疲劳指标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疲劳指标评分比较,分)

注:α 代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images/BZ_148_269_2498_2338_2604.png观察组 125.1±31.2 187.1±45.4 56.58±24.3 81.7±20.2 125.1±31.2 97.9±27.1对照组 115.6±32.8 164.5±39.9 58.3±20.8 68.3±21.6 115.6±32.8 109.5±20.5 P 0.7254 0.029 0.707 0.026α 0.1083 0.0225α

治疗前两组SS-QOL、ADL 及 FA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S-QOL、ADL 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FAI 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各项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4 讨论

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部位熏灼,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它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温补中气的作用[7-8]。

气海为任脉穴,主一身之气机;关元总任一身之阴,是保健灸的要穴。通过温和灸上述两穴,可以鼓舞正气,调整机体气血状态,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温和灸气海、关元穴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疲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自主疲劳感觉,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对患者无不良反应,因此,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9-10]。

猜你喜欢
气虚血瘀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话说血瘀证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