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王承书

2019-09-06 02:15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钱三强报国原子弹

近日,央视新闻《睹物思人》栏目播出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承书先生的事迹,引发人们共鸣。

她是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项目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她曾被外界称作中国的居里夫人。她年近半百却多次面临改行,在一次次从零开始的艰难抉择面前,她用三个“我愿意”肩负起国家的重托,为祖国核事业隐姓埋名30余年,一生无私奉献,书写报国誓言。她的经历被写进了小学课本。她,就是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承书先生。让我们一起追忆王承书先生,感受先生以身许国的情怀和风骨,用铭记的方式向王承书先生献上最好的致敬!

1958年,我国筹建了热核聚变研究室,聚变能被认为是人类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也称人造太阳。但当时这一技术在国内一片空白,也是王承书从未接触过的陌生领域,对46岁、专业已经定型的她而言,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巨大考验。面对钱三强的邀请,王承书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我愿意”。

1961年3月,钱三强又一次找到王承书,希望她负责当时属于国家最高机密的高浓铀研制。这一次,王承书再次说出了“我愿意!”。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此时的王承书,面对的却是继续隐姓埋名,从事核事业研究。这是钱三强向她发出的第三次邀请,这一次,她仍然坚定地说出了第三个“我愿意”,这一年,王承书51岁。

她的学生诸葛福收藏着王承书去世前寄来的一封书信,在结尾,老人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一生平淡无奇,只是踏踏实实地工作,至于贡献,谁又没有贡献,而且为国家做贡献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何况是一个共产党员。

一生无私奉献、许党报国,王承书先生用三次“我愿意”和一生许国的坚定信念实现了最初的誓言。

多维解读

角度一:三次“我愿意”体现家国情怀

王承书先生的三次“我愿意”充满浓厚的家国情,砥砺着坚毅的强国志,激荡着铿锵的报国行。王承书身上的家国情怀,体现在一次次选择中,熔铸到一项项成果中,贯穿于一个个行动中。只要能够助力祖国的发展,她可以毅然放弃自己熟悉的领域,也可以勇敢转行,从零开始,还可以果断选择隐姓埋名。每一次选择都振奋人心,每一项成果都浸透汗水,每一个行动都传递出无声的力量。

角度二:三个“我愿意”体现责任担当

王承书先生的三个“我愿意”有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她在三个“我愿意”中,为祖国奋斗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我愿意”三个字,一辈子,坚定中表达了新中国一代科学家、建设者的责任担当。她以祖国强大、人民幸福为己任,积极担当,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为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舍小家为大家,牺牲了自己的一生,她的英名注定千古流芳,她用“我愿意”的责任担当精神,筑起了一座中华民族的伟大丰碑。

角度三:三个“我愿意”体现奉献精神

王承书先生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其一生都在默默奉献。她是参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项目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曾被称作中国的居里夫人。她在美留学期间提出的“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轰动世界,却在祖国需要时毅然回国。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以十倍的精力、百倍的热情拼命工作,要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奉獻给祖国。”她没有食言,她真的把自己一生所有的时间和心血全都浇筑在了中国的原子弹事业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升腾的蘑菇云后面,定格了她为祖国强大而默默奉献、甘于牺牲的伟大形象。

猜你喜欢
钱三强报国原子弹
陆元九:报国之心永青春
顾诵芬:志在蓝天航空报国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三强的遗憾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
五月红
航空报国岁月稠
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