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法庭:不管你身在何处,我带国徽来审你!

2019-09-06 16:46
新传奇 2019年27期
关键词:国徽庭审刘某

对于巡回法庭的法官们而言,背着国徽翻山越岭已是家常便饭。受地势所限,驻守干警有时需要靠溜索越过湍急的河流开展巡回审判。更多的路不能“溜”过去,则要靠自己“走”过去,甚至“爬”过去。

近日,网友发微博讲述了鲜为人知的巡回法庭。其中几张配图震撼了不少网友——负责法院巡回审判的工作组,行走在山间野路,甚至是飞渡大河,跨越雪山。异常显眼的是,他们都背着,或提着,或抱着国徽。

带着国徽来审你

2006年9月6日,一部讲述云南西北山区基层法官翻山越岭给山民们进行巡回法庭的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上映了。

云南西北地区,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十多个少数民族村寨,散落在大山中。主角老冯是法官,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得牵着马,带着国徽,去解决各个村寨村民之间的纠纷。这部电影的灵感正是来自于现实——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人民法院。

实际上,这是法院案件审理的一种鲜为人知的形式——巡回法庭制度。

巡回法庭制度是指法院为方便群众诉讼,在辖区设置巡回地点,定期或不定期到巡回地点受理并审判案件的制度。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目前,全国共有6个最高法巡回法庭,涵盖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华北,实现了巡回法庭管辖范围的全覆盖。

不少有诉讼需求的群众身处大山等偏远地区,外出不易,因此各个驻点负责巡回法庭的法院工作组经常需要“上山下乡”,带着国徽等工具辗转到达目的地,在各种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方,开起“临时法庭”。

躺在床上就开庭了

對于巡回法庭的法官们而言,背着国徽翻山越岭已是家常便饭。

在重庆奉节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第三人民法庭。受地势所限,驻守的干警有时需要靠溜索越过湍急的河流开展巡回审判,因而被人称为“溜索法官”。

在河面上空,两名背着“巡回法庭”背包、捧着国徽的小伙儿,用手扯着钢丝上的绳索,摇摇晃晃向河对岸50米外的村庄滑去。

而这也只是法官工作中占比极小的一部分,更多的路不能“溜”过去,也不能“开”过去,而是要靠自己“走”过去,甚至“爬”过去。

如此大的工作强度,法官刘邓今年4月受访时还开玩笑说:“在这里,我是唯一的80后,其他的都是90后。环境所限,年纪大了难以胜任啊!”

最近一次引起热议的巡回法庭,则是发生在今年5月——

四川彭州的“法庭进家门”。被告人刘某饮酒后驾车回家,行驶途中撞到路边的树木后又与骑自行车的唐某相撞,致使车辆受损,刘某受重伤,唐某受轻伤。

因刘某身受重伤,只能在家卧床休息,承办法官便将庭审现场搬到其家中进行巡回审判。

病床旁,三张凳子就组成了简易的法庭。

虽然庭审现场简陋,但这场“上门服务”中,法官、书记员、公诉人、法警一个都不少,庭审按照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庄严的国徽背后,是他们不变的法治初心”

看到这些照片,有网友红了眼眶:他们背的不仅是国徽,更是共和国的脊梁!

“国徽有多重,我不清楚。但这种‘不管你身处天涯海角,我都要带着国徽去审判你的形式实在太迷人了!”

还有网友提到,开展巡回法庭,更重要的意义可能是给偏远封闭地区的人们普法。

重庆奉节第三人民法庭的法官刘邓也对此认同:“在当地百姓眼中,‘溜索法官已成为了一个代名词,他是司法为民的一个象征,是一种精神传承。在大山深处,更需要公平正义阳光的普照。”

法院工作人员跋山涉水,艰苦的同时更不乏危险,让网友都紧张地捏了把汗。

好在近年来,各个法院逐步加大了对法庭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的开通远程视频调解室、法律服务微信群;有的开始启用巡回审判车,打通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

网友博文走红后,诸多法院官方微博也随即发声:“背上的,是责任也是使命。致敬这群最可爱的人。”

最高人民法院机关报的官方微博@人民法院报深夜也发文,配了一张北京东城法院法官背着国徽前往社区工作站做司法确认的照片,称赞道:“庄严的国徽背后,是他们不变的法治初心。”

猜你喜欢
国徽庭审刘某
藏在国徽里的窃听器
乘客被司机“遗弃”后死亡,司机是否担责
旁听庭审
国徽上的澳大利亚宝贝
配偶与他人同居,多久能追责
人民法院庭审须全程录音录像
迟到罚款撞领导
穆巴拉克庭审辩护开始
画国徽
各国国徽上的格言